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614395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通论(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注意辨识复音词和两个单音词组合而成的词组。 2、重点掌握古代汉语中四种词汇类型 连绵词、叠音词、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的概念、性质以及基本特点。,一、单音词,(一)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叫做单音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例如: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二

2、)古汉语单音词特点,1、单音词的多义性 擐甲执兵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夫兵,犹火也。,单音词的多义性是通过具体的语境体现出来的,随文而异 左传:“宫之奇以其族行。” 史记:“毋妄言,族矣。” 淮南子:“万物百族”,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如: 爷阿爷 夏有夏 欣欣然 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再加一个相关语素构成复音词或利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作语素,构成复音词。如: 减减少 避躲避 恐、惧恐惧 恭、敬恭敬 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如: 途道路 伐攻打 师-军队 御抵挡,2、单音词的能产性 汉语单音词演进为复音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情况:,3、灵活性 厚将得众 厚将崩,概念是词在各种不同句子

3、中的具体含义概括而成的。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 赵岐注:“道路之旁有饿死者,不知发仓廪以用赈救之。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韩非子,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的组合,有些表面上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但二者所指不同,不能以今释古。,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于是羊舌职死矣。 6、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 7、董狐,古之良史,书法不隐。,二、复音词,(一)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叫复音词。 古代汉语中, 两个音节的复音词占大多数,1、

4、单纯复音词 (单纯词) (1)定义:由一个语素构成的两个音节的词 (2)分类:,(二)复音词按语素可分为两类:,叠音词,A.定义:叠音词,又叫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组成的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摹拟声音,B.重言词的作用 坎坎伐檀兮 萧萧马鸣 离离原上草 氓之蚩蚩,描绘状貌,C.特点 叠音词同单音词的 意义毫无关系, 叠音词与词的重叠的区别,山山皆秋色,树树唯落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连绵词,A.定义 连绵词,也叫“联绵字” 由只代表音节的两个汉字组成的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双音节词。 倜傥,忸怩,造

5、次,抑郁,徘徊,觳觫,逡巡,逍遥,须臾等。,B.联绵词的特点: 其一:意义上,不可分割 古代有些注释家、文学家由于拘泥于字形,对连绵字进行分训,似乎将词义讲清楚了,但却是错误的。 唐代颜师古为汉书高后纪“计犹豫,未有所决”一句所作的铨注:“犹,兽名也。此兽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来且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决者称犹豫焉。”,“狼狈”意为“困顿窘迫”或“慌忙仓促” “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其二: 在书写用字上,常常不固定 “望洋”还可以写成“望羊”、“望阳”、“旺洋”;

6、 匍匐、扶服、蒲扶、匍伏、蒲服、蒲伏、俯伏 其三: 语音,大多具有双声叠韵的关系 双声连绵词:参差、踟蹰、恍惚, 邂逅(匣母)、憔悴(从母)、缤纷(滂母) 叠韵连绵词:彷徨 、窈窕、蹉跎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优游 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滂沱 狼狈 跋扈 狼藉,2、合成复音词 (合成词),(1)定义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2)分类 从语法角度分为: 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式等 朋友、利害、布衣、国君、匡正、断绝、 将军、祭酒 地动、威震,从词义角度分为: 复合式合成词全由词根构成的合成词 A.同义复词(联合复词、并列复词) 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

7、。 如: 阻隘 饥馑 恐惧恭敬,这种合成复音词的两个词素,在古汉语中可以拆分开来单独使用,并且位置可以互换,反映了由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过程中词的结构的不稳定性。 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常常可以颠倒。 如:阻隘、隘而不列、阻而鼓之 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第二,古人对于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 婚姻,饥馑,B.偏义复词 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但词义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 偏义复词的词义究竟偏落在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缓急、得失、休祲、 园圃,C.变义复词 由两

8、个意义相类或相反的语素组成,但不是词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其意义的引申、比喻或借代,叫做变义复词。,春秋: 原来是词组,指春季和秋季。 如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懈),享祀不忒()。” 又泛指时间。又引申为年龄。 如史记李斯列传:“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 社稷: 原来是词组,“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作为一个词,多指代国家。 如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消息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 “消”指消亡,“息”指生长。 如周易丰彖辞:“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后来“消息”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表示“音讯”。 蔡琰悲愤诗:“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

9、复非乡里。”,附加复合词 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复合词 有夏、阿母 喟然、率尔,专名复词 这类词多属于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著述名、年号等。 陈涉、晋国、左传、咸丰、诸侯、大夫 也有一些多音节词 岳阳楼、公输盘,练 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分析偏义复词。 1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虞氏春秋。(史记平君虞卿列传) 2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3.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史记乐书) 4. 动静有常,大小殊矣。(史记乐书) 5且擅兵而别,多佗利害,未可知也,徒自损耳。(史记吴王濞列传) 6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城,月亏则退兵。(史记匈奴列

10、传) 7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8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王藻),古代汉语通论(三) 同义词及其辨析,学习重点: 1、明确什么是同义词 2、掌握同义词辨析的类别和方法 学习难点: 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分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别,一、什么是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样一组词就是同义词。赵克勤古汉语词汇概要 例如:项 颈 项,头后也。说文 颈,头茎也。说文 颈在前,项在后。广韵,二、同义词形成的原因,(一)词义演变形成的同义词 同义词随着词汇的历史发展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

11、 美人充下陈战国策 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 好雨知时节唐 杜甫春夜喜雨,年: 秊,谷熟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岁: 岁,木星也。说文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徒: 徒,步行也。说文 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 步: 步,行也。说文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二)新词产生形成的同义词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泪尽而继之以血。韩非子和氏 (三)由不同方言形成的同义词 方言:“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说文: “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四)由特定的社会生活形成的同义词 令、旨;往、

12、临; 杀戮、诛、弑 韩非子难三:“有罪者必诛。” 左传宣公二年:“赵盾弑其君。”,三、辨析同义词,在古人的注疏中常有辨析同义词的内容,左輪朱殷。鞍之战 杜預注:“朱殷,血色。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煙。今人謂赤黑爲殷色。言血多,汙車輪,御猶不敢息。”,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诗经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贿,财也。货,财也。说文 “周禮注曰:金玉曰貨,布帛曰賄。析言之也。 許渾言之。貨賄皆釋曰財。”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一)同义词辨析的术语 浑言泛指 析言特指,(二)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方法,1、意义的差别 (1)所表示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完备 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孟子滕文公上:“牲杀、

13、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 韩非子:“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2)所表程度的轻重不同 饥 饿 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野有饿殍。”,(3)所表范围广狭不同 白 皎 皑 皙 汉乐府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汉乐府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人 民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鼌错论贵粟疏),2、感情色彩的差别 颖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君,公赐之食。 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3、语法功能的差别 耻 辱 鞍之战:“臣辱戎士” 论语公冶长:“不耻下问”,适 往 之 论语子路:“子适卫。” 史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 战国策:“驱而之薛。” 孟子滕文公上:“往之汝家。”,练 习 根据以下材料,说明“贫穷”二词是怎么由异而同的。 1.说文:“贫,财分少也。” 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荀子:“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