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14050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职校项目化课程革新体会1 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办学水平,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归纳起来为“四个不适应,两个还不够” 。即: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不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规格的要求,队伍建设不适应培养人才的要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院服务社会的平台和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不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社会责任的要求,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度还不够,办学开放度还不够。面对这些问题,学院将课程改革作为解决六大问题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

2、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常州工程学院在对全校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后,适时启动了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工程。各高职院校在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上却存在着差异。一种思路是从课程体系的开发入手,先构建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然后再进行教师职教能力培训和教学设计,最后付诸于教学实践;另一种思路与此正好相反,它从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入手,先培养教师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然后再进行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我们把这种差异形象地比喻为厨师与菜单的关系,前者先制作菜单,再培养厨师;后者先培养厨师,再制作菜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采取了第二

3、种思路,即先培养厨师,再制作菜单。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理念,我们确立的课程改革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师对单一课程开展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课程设计要突破学科知识逻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贯穿始终,融理论于实践,融动脑于动手,融做人于做事。其次,教师对关联性课程开展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最后,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任务引领的课程,建立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2 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原则(1)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4、。课程体系创新首先要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要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要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岗位(岗位群) ,就业方向要在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中清晰体现。第二,课程设置应指向工作需要,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来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第三,要统筹生涯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来设置课程。(2)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原则。依据职业行动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认知规律,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课程主要目标,以工作项目为单位,以职业活动进程为线索,组织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在工作领域中通过

5、工作过程得到职业情境的熏陶与工作知识的体验与内化,从而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3)以项目为载体、突出能力目标的原则。项目化教学要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使学生带着任务“做中学、学中做” 。设计的教学项目要能够覆盖整个工作领域,能够负载整个工作领域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课程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要把“能做什么”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依据。(4)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原则。课程设置要与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接轨,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为学习者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反映其职业能力的职

6、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新体系,不仅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应的项目课程,还必须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标准中。以“双证书”制为框架,形成有显著职教特色的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5)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发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工作知识与职业能力,更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与能力。课程展开的顺序必须突出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突出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的

7、结构逻辑,融“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在工作过程中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开展学习探究活动,独立构建自己的行动知识和行动能力。3 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综合考虑、稳步推进,分段实施。学院在综合考虑学校各种因素后采取了“两阶段、八步骤”的实施策略。第一阶段主要是开展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转变教师的职教观念,提升教师的职教能力,这一阶段分五步实施。第二阶段主要是构建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阶段分三步实施。(1)全员发动。

8、首先我们聘请了国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对全院所有教师和行政服务人员作课程改革专题报告,同时分层面、分系进行调研、讨论、发动,全院教职员工统一了认识,激发了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经过调研,全院有 98%的教师认为改革必须进行,24%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改,66%的教师认为可以改,但有难度。这说明全体教师想改,也愿意改。原定第一批确定 40 人进行课程改革试点,最终有 166 名教师主动申报首批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2)能力培训。如何转变高职教师的职教观念?如何提高高职教师的职教能力?学院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四结合”培训途径,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专家辅导

9、与个体探索相结合,观念转变与能力训练相结合。XX 年暑假,学院分批选送 73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等职教强国进行学习和培训。165 名教师参加教育部、教育厅和行业协会的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暑期有 248 名教师带着明确的任务到生产企业进行生产现场的培训。学院先后邀请戴士弘教授、姜大源教授、李雪峰教授等职教课程改革的专家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辅导和专题培训。各专业课程教师自身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石伟平教授、徐国庆博士等人的职教课程改革理论。通过培训,促进教师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提高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全年学院用于教师培训经费达 220 万元。通过这些培

10、训,引入了先进的理念,训练了项目化教学能力,更主要的锻炼了现场实践能力,了解了生产、服务的工作过程,为课程改革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课程设计。学院遴选出 10 个专业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试点,每一个试点专业都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和升级。每一门课程都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和学科的性质重新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主要有能力目标确定、项目设计、项目训练、项目考核等方面内容。课程单元设计主要是按拟定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来设计课程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对“项目任务”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即:重视成果

11、和成果的价值、效益;引入企业背景、工作情境;注重“工学结合”的内涵;转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参加项目全过程;素质训练渗透到项目任务中的完成;学生综合能力训练;项目任务的结构设计合理;项目的精心设计;项目的合理平移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课内课外的项目双线并行;保持知识完整。(4)骨干培养。为了带动课程改革的进行,确保课程改革的质量,我们确定了以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系部正副主任等 25 名为培养骨干,聘请校外课程改革的专家进行深层次的强化培训,并对这些骨干进行逐一修改点评、互评和过关测评,最终形成可以向全院教师展示的方案与成果。目前这些骨干已全部通过专家的测评,并产生了 8 名学院层面的课程改革测评员

12、,为后续大面积教师测评过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测评过关。测评过关可以检验教师的理念转变程度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学院先后出台了多项保障措施和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测评程序和方法。系部首先预测评,取得优秀成绩后再经过学院测评组测评过关,测评资料、录像、成绩进入业务档案,作为今后考核的重要依据。(6)体系重构。学院遴选出 8 个专业进行试点,彻底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内容与结构,按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重构课程体系。目前,8 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已基本建成,正处于论证和修订阶段。(7)课程实施。试点专业构建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经过专家论证后方可进入实施程序。通过论证的

13、专业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学院对这些课程实施实行全程监控,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对新的课程体系运行进行评估与优化。(8)模式创新。在试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上,将改革经验向全院所有专业推广,同时对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保障体系等进行全方位创新,最终建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目前,第一阶段的改革已基本完成,经过这一轮改革,学院教师更新了职教观念,提升了职教能力,形成了人人争先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第二轮改革已经进入课程体系的重构阶段,8 个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论证和修订。4 项目化课程改革成效学院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自 XX 年启动以来,在课改领导小

14、组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显现出喜人的局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截止目前为止,已开发出项目化教学课程三百余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个,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1 个、二等奖 2 个,建成省级特色、示范专业 4 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 11 门及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学院实训基地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师资培训基地、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基地。XX 年暑期,应部分兄弟院校的要求,学院承办了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项目化课程设计与

15、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来自天津、河北、广东、浙江、四川、山西、吉林、内蒙古、新疆等二十个省市的职业院校的 105 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届“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报名工作也即将启动。经过改革,学院教师在教学观、课程观、师生观、质量观等方面树立了全新的观念,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改革启动至今,全院教师共承担 6 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 项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 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XX 年、XX 年,全院教师在公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631 篇,其中核心期刊 90 篇。全院有 20 名教师,分别对

16、 20 个班级 800名学生进行了完整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收益良多:(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3)培养了学生的企业工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4)课堂效果有了极大改善。(5)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到快速提高。 (6)教师获得了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5 项目化课程改革展望学院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时间还不长,课程体系的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等还处于试点阶段,改革的路还很漫长。课程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永恒课题,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XX16 号) 、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 (苏教高XX15 号)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XX16 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一定能够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