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考察的内容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

上传人:依依 文档编号:5761239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考察的内容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区域地理考察的内容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区域地理考察的内容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区域地理考察的内容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区域地理考察的内容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考察的内容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考察的内容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自然和人文地理最好的“注解”或“说明”,是系统地理原理的展示舞台。,一、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1、掌握区域位置(宏观和微观位置) 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体现 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发展策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具体应用,贯彻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1区域的认定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图表、文字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 2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分析试题以地图、示意图、图表、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各种

2、信息,要求考生对提供或展示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3区域问题的探讨探讨区域问题是指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要求学生在认识区域特征的基础上,能发现区域问题,能对区域的资源利用状况和生产活动进行评价,并提出解决区域问题的对策和区域发展的前景展望(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二、区域地理考查内容,三、二轮复习中的区域地理总体复习策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1、围绕目标,任务导向,专题复习,讲练结合,提升能力。,2、区域地理的复习具体策略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2、运用综

3、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整体性”思想) 3、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差异性”思想) 4、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 5、运用时事热点,提升区域学习能力,四、构建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在哪里? (区域定位) 判断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和范围等。 有什么? (区域特征分析) 描述或推测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系)、植被等分布特征,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素。 描述或推测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类型及分布特征,阐释影响因素。 为什么?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 怎么办?

4、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总结:,1、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 2、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3、掌握读图要领、熟悉判读技能 4、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五、构建知识的系统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认定区域,自 然 环 境 总 特 征,气 候 地 形,河流和湖泊,主要外力作用,植 被,土 壤,人 文 社 会 环 境,居 民,农 业,工 业,城市交通,区域地理一般知识框架,八、虚拟地区的分析,促使灵活掌握区域分析方法。,转变区域学习以记忆为主的错误观点,明确知识记忆的具体范畴及理解应用范畴。位置需定而不是记忆,原理需理解记忆。,

5、例如:假想下图为海底某次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一个岛屿,纬度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岛的降水情况:,25S,26S,海洋1,海洋2,1、水汽主要来自哪个海洋?为什么?2、如果岛屿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低,那么岛屿东西两侧哪侧降水多?3、冬夏季降水有差异吗?为什么?,宁夏卷虚拟区域,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

6、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九、“区域地理”专题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案例分析法,(一)区域案例选取的一般思路 (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 (三)区域特征的比较,(一)区域案例选取的一般思路 1、常用区域选择 以中国重要的区域为载体: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北地区、四川盆地等。 以世界上重要的区域为载体:东亚、加拿大、德干高原、巴西高原等。 以世界和中国的“热点”区域为载体:如西亚地区、朝鲜半岛、台湾省等。 以乡土地理为载体:一般以学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为载体来进行区域地理的专题复习。,2、区域案例选择的层次性特点 (1)区域或跨区域 (2

7、)国家 (3)主要地形区、工业区、农业区、省级行政区等。,巴西,3、区域案例选择的三个特点,A、区域选择的归类性特点 以环境问题的具体类型分类选择代表性区域 以自然灾害的分类选择代表性区域 以经济特征相似的国家或地区选择区域 以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选择区域 以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选择区域,1、世界性交通要道:中东(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五海三洲之地”)、中美洲(巴拿马运河)、东南亚(马六甲海峡)等。,2、油气资源蕴藏区:中东、中亚(石油与天然气)、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及调配等。,3、民族矛盾尖锐区:印度半岛(印、巴冲突)、巴勒斯坦地区、北爱尔兰、朝鲜半岛等。,区

8、域选择举例:,4、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海上航线(油轮石油泄漏)、极地(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污染)、温带草原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5、自然灾害高发区 地质灾害高发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智利、海地、台湾、日本、东南亚)等。 气象灾害高发区:东亚、南亚(洪涝、干旱、台风或飓风、寒潮及沙尘暴)、非洲(干旱)、美国南部(飓风、寒潮)等。,6、经济持续增长区 如:中国东部沿海、中国中部地区、中国泛珠三角地区、日本、东南亚、美国西海岸、德国等。,B、区域选择的特殊性特点(异类分析方法) 非地带性表现明显区域的选择。 自然特征相似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区

9、域选择。,世界干旱地区的分布 中亚、 中国西北 西亚地区 北非地区,世界干旱地区的分布 中亚、 中国西北 西亚地区 北非地区,C、区域选择的联系性特点 产业转移问题的联系性区域选择 资源调配问题的联系性区域选择 某自然要素的联系性区域选择,发源地,流经地区,长度,流域面积,支流状况,水系形状,分段情况,流向,注入海洋,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湖泊水 补给,地下水 补给,水系特征,河流补给,利用,开发水能,水文特征,改造,整治河道,兴修水库,保持水土,含沙量,结冰期,水位变化,流量,落差,流速,气候影响,植被影响,地形影响,提供淡水,发展航运,河流,自然要素的联系性区域

10、选择知识框架举例:,(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为: 1.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描述等内容。 3.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 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三)、区域特征的比较 比较内容: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环境问题,区域

11、地理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经济农业、工业等、人口、城市、交通等)要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本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把握区域特征指的是对区域内各组成要素的分布、组合状况、特征、成因等的描述和阐释。,某一区域位置,区域问题,A、总体分析思路:,B、强化位置分析: 1、经纬度位置 2、地形区位置 3、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 4、板块位置 5、海陆位置 6、全球中的位置,例1 2011 四川卷图133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

12、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1)C (2)A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地理事物可知此大洲为南美洲,由图可知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形多在1000米以下,以高原和平原为主;由乙地所在纬度及海拔高度可确定其为亚马孙平原,属于巴西,巴西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部。故A、B、D三项错误。第(2)题,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其附近有巴西暖流经过,其同纬度的大西洋对岸

13、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故甲地盐度高(暖流增盐,寒流减盐);本格拉寒流是典型的上升流;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不产油橄榄;甲地对岸的沿岸属于热带沙漠景观,故选A项。,【点评】 区域定位最准确的应属通过经纬网进行定位,但在很多考题中往往呈现出多条地理信息以供选择,综合定位是区域定位的常用方法。例如本题中显示的信息不仅有经纬线,地势起伏、诸如“加勒比海”和“里约热内卢”等都为区域定位提供了信息。所以在平时复习时对于重要区域的经纬线、区域轮廓和重要地理事象准确记忆非常重要。,C、区域背景下综合题复习思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和经济),区域发展区位条件分析(优势和劣势),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农业和工业),区

14、际协调(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产业、环境、防灾),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问题(产业结构和环境问题),2011 课标全国卷图133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137为图135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点评】 对区域特征的判断、描述和分析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常见形式。例如本题“简述该国气候特征”为描述性设问;“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

15、咸淡变化”则是对地理特征判断性设问;“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则是对地理特征成因的分析。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掌握代表性区域的地理特征怎么样,另一方面更应理解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和技巧,并熟练运用于解题过程中。,举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位分析思想的形成。,C、关键分析思想的形成:,用整体性与区域性思维构建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要素包括位置、气候、地质、地形、河流、湖泊、生物、土壤和自然资源等。其中,气候和地貌是最重要因素,植被和土壤是最明显的标志。注意把握各自然地理

16、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原则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要用整体的思维把握住各个要素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热量,降水,气候,植被,河流,土壤,地形,矿产,地质,(2011高考新课标福建卷文综地理)第37题(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按:美国西南部科罗拉多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赏析:共计11个要点,高考对思维全面性思考角度的全面性要求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