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15声光热综合测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760764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4.15声光热综合测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4.15声光热综合测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4.15声光热综合测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4.15声光热综合测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4.15声光热综合测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4.15声光热综合测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4.15声光热综合测试题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 光 热综合测试题20162017 学年报纸第 39 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 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C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 B 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故 C 正确;D、人不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故 D 错误故选:C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手按电子

2、琴的不同键位所发声音不同,主要是声音的频率不同 B 人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小,距离是响度变小的原因 C 只要两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它们 D 钢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正确答案C解析解:A、手按电子琴的不同键位所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 A 正确B、人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小,响度越小,故 B 正确C、音色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无关,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两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可以根据音色分辨它们,故 C 错误;D、音色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无关,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钢琴和二胡发出的音色不同,故 D 正确故选 C3

3、.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 要时间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能根据实验的操作特点得出用不同的力是为了改变音叉的振幅,进而改变响度,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中偏易【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 B4. 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坐井观天 B形影相依 C海市蜃楼 D波

4、光粼粼5.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面含有光的反射现象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光在河面发生了反射而形成的,故本选项正确B、在夜间行驶时,若打开驾驶室的电灯,则室内的物体便在驾驶室玻璃上成像,看不清外面的物体,故本选项错误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本选项错误D、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

5、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 A6.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答案A【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f 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选 A

6、7. (2013吉林)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A. 远视镜 凸透镜 B. 近视镜 凹透镜 C. 远视镜 凹透镜 D. 近视镜 凸透镜分析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解答解: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

7、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为凹透镜故选 B点评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8. (2016 武汉)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

8、象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 A 错误;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 B 错误; C、由于从冰箱取出的一瓶水,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故 C 正确; 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

9、坏,故 D 错误 故选:C9.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在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而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解答:解:水沸腾是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一样,但小明用

10、强火煮浪费了燃料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规律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液体的沸腾两个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10. 夏天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围,希望牛奶不至于很快升温而变质,从物理角度讲()A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湿毛巾和牛奶的湿度相同,对牛奶温度变化毫无影响B由于湿毛巾把牛奶包住反而使牛奶散热困难,加速了牛奶的变质C由于毛巾是湿的,毛巾中的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蒸发时吸热,固可使牛奶的温度下降,牛奶不至于很快变质D这种做法不只为了降温保质,而是为了防止细菌污染答案湿毛巾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蒸发,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导致了牛奶的温度降低,使牛奶不易变质故选 C11.

11、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D 固体之间不会发生扩散现象解析: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这是因为海绵内有很多空隙,里面充满了空气,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分子运动是微观的物体运动,扫地时尘土飞扬,属于物体宏观的运动,不合题意;D、扩散现象不仅在液体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固体、气体之间进行,所以该选项不正确故选 A12.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

12、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 0的冰块没内能C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 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正确答案C解析解:A、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它做功,也可能时热传递,故 A 说法错误;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具有内能,故 B 说法错误;C、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所以 C 说法正确;D、物体放热时,温度不一定下降,比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是不变的;故 D 说法错误故选 C13.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50min 消耗汽油 7kg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 30%转化为机械能已知汽油的热值为 4.6107

13、 J/kg,则汽车发动机的功率约为A.9.66kW B.96.6kW C.3.22kW D.32.2kW解答: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 =mq=7kg4.6107J/kg=3.22108J;= W/Q 放 100%,发动机做的有用功:W=Q 放 30%=3.22108J30%=9.66107J,汽车发动机的功率:P= W/t = 9.66107J/3000s =3.22104W=32.2kW这段时间内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 32.2kW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4.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说明声波具有_;但粉碎前需要 B 超定位,若某次定位

14、时,探头紧贴皮肤向结石部位发出声波,经过 210-4s 后收到回声,如果声波在人体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此结石距发射处的距离约为_。15. 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 1.5m 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_(选填“虚”或“实” )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1.5m,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 1.5m+1.5m=3m;故答案为:虚;316. 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 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以上两空选填“大于” 、 “等于”或“

15、小于” )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 90,入射角继续增大 时,便没有了 (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17. 学习透镜知识时,秦老师与同学们发现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在距离、成像等方面有差异,经过讨论,确立了探究课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选填“物体的大小”或“物距”)有什么关系】 ,小敏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移动光屏能承接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与上面研究过的成像原理相同;若想让所成实像变大些,可将蜡烛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根据探究的实验目的,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确定探究问题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在距离、成像等方面有差异,因此探究问题应该是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若想让所成实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可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故答案为:物距;缩小;照相机;靠近18. 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