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60562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部门正在快速走向衰弱的预判浙江省某工商局 林某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下移执法重心探讨文章在省局协同网邮发后,不少人问我:为什么要写此文章?是啊,问得好。我想:自己从 86 年进入工商至今快 30 年了,真的对工商挺有感情的。自己的脉膊和血液始终伴随着工商事业跳动和流淌。亲历了前国家总局副局长、省局局长曹天玷领导工商事业兴旺时期,前局长金德水领导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正感受着当前迷惘时期,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总想说点什么。由于自己一直从事业务工作,只能从业务的角度来说说工商部门目前状况和预判未来走向。判断一:多年来重事权轻处罚权的问题加速了团队执法素质整体下降趋势明显工商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2、部门的定位是由国家赋予工商部门的“三定方案”明确的,更是由执行 562 部法律法规规章印证的。从监管职责方面讲,工商部门是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和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监管部门。从监管职权方面讲,工商部门是通过实施事权和处罚权,达到实现国家对经济事务有效管理目的的监管部门。所谓工商部门的事权,主要包括:对市场主体设立、变更和注销的注册登记,商标,广告,合同,市场创办和运行,消费争议维权,信息公开,信访处理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规范性、服务性和指导性的管理工作。所谓工商部门的处罚权,主要包括:一是对市场主体违反登记法律制度行为的处罚权;二是对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和服务中发生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权

3、。根据统计,现行 562 部法律法规规章授予工商部门对 31 类 530 项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权。因此,工商部门的定位和执法依据决定了行使处罚权是主要工作职责。重事权轻处罚权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从中央和地方对工商部门职责要求分析。中央政府要求工商部门是实施事权和处罚权的同步和平衡监管。各级地方政府肩负着经济发展的重任,要求工商部门对事权的充分行使和不断挖掘,以支持政府工作。因此,省以下垂直领导的体制是决定工商部门重事权的根本因素。从从事事权和处罚权工作对工商人员素质要求的比较分析。应该讲,从事处罚权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包括具备扎实的行政和司法理论基础知识,能基本运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

4、、会计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现代科学技术等基础学科知识进行执法办案和处理事务,工商业务熟悉,生活常识丰富等。相对从事事权工作的人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因此,大家更愿把心事和精力放在事权工作上。从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分析。大家更愿意做符合当地政府需求的事权工作,成绩见效快,有利于个人升迁。而从事处罚权的人员相对付出成本较大,得罪人的事难免对己不利。因此,现实中机关人员不愿从事法规、经检工作的现象就说明了问题。从工商内部机制运行情况分析。30 多年来机关业务处室极少甚至不办案,研究和处理问题时由于缺乏法学涵养往往容易停留在法律文字的理解上,法律条文内涵往往理解不了或者理解错误。省局搞的“巡查

5、制”存在致命缺陷问题就是机关长期不办案,缺乏法学常识和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典型。回顾 30 多年来,工商部门靠“六管一打”和办市场起家。98 年国家一声令下,实行管办分离,连地连场连钱统统上交。近几年来,私营和个体管理费、市场管理费等七费八费统统取消。长期以来机关和基层工商所养成的管理思维和管理习惯难以扭转,加上未及时对监管重心转移和执法体制变化的研究和改革,而错过了培训干部提高素质的战略转型时机。记得曾有一位所长对我说过:什么执法不执法的,收费才是硬道理。检验局长、所长能力水平高低的标准是收费问题。另外,由于工商部门私房钱没了,吃喝拉撒又不能少,各地索性撤并工商所。本来按常理说通过七拼八凑的工

6、商所人员应该会多,但到现在所里人员却越来越少,甚至最少的所只有 3 人。更奇怪的是工商所人员那么少,还要搞什么七争先八创建之类的东西,搞得基层晕头转向。一个局一个所连办案都不行,能先进到哪里!因此,没有及时做好战略转型工作,导致内部机制运行出现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不懂行政执法的本质属性和法的基本常识的问题。判断二:服务政府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资源和手段日趋减少,被政府边缘化窘境不能排除98 年前我们集中精力和财力办市场,赢得了政府多年的肯定和表扬。98 年后至今我们做了些什么呢?回顾一下吧,年年突破法律或降低标准来助动经济和支持企业,引导地方和企业走特色经济、品牌战略的工作,支持鼓励企业争创

7、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知名商号工作,引导企业运用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工作,规范各类格式合同文本工作,个私协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等等工作,这些工作确实是应当做的好事。但是,别忘了,上述这些工作到今天都已常态化了。政府也是要向前看的,政府希望工商要拿出更新更好的东西。从去年到现在,专业市场的提升改造工作,个转企工作,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促发展工作,广告助动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工作等让工商又有了施展拳脚的场所和空间。但是,专业市场的提升改造工作是阶段性工作,下步怎么办。个转企工作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促发展工作只是解决经济发展数量层面的问题,但是,支持帮助指导企业运用法律实施法人治理机制,以强化内部科学

8、规范管理,促进做实做大做强的质量层面的文章如何做。广告助动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工作能否长期或深化。因此,我们今后的方向和道路怎么走,我们袋里的资源有多少,拿什么手段来吸引人家,值得深思。政府也知道工商部门有权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行为的。但政府确实不清楚工商部门有对31 类 530 项违法行为的处罚权。政府只知道涉及商标、广告、商业贿赂、串通投标(拍卖)、产品质量、传销等少类违法行为的工商处罚权,但更多的诸如中介欺诈、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消费欺诈、低于成本价销售、违法直销以及诸多违反登记法律制度的工商处罚权等,政府知道吗?应该说不知道吧!原因在于工商部门对上述违法行为

9、极少或没有查处过。没有作为就没有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地位。工商部门放弃自己职责和职权不就是等于放弃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吗!工商部门的处罚权本身就是资源啊!这种资源没人抢没人夺却轻易的放弃,值得反省。判断三:专业不专、特色不特的部门角色明显突出,被政府整合后果可能增大工商部门的定位决定了工商部门的经营范围是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经营方式是行政执法,即处罚权与事权。经营的品种是 562 部法律法规规章。工商部门的主营业务是处罚权,兼营业务是事权。这么多年来,我们主兼颠倒经营,还会有利润吗?不会亏损吗?不会倒闭吗?我们扪心自问,哪个部门能有这么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公安部门没有,其他部门更没有。有人会说,公安

10、机关是专政的一部分,工商不能比的。对!但工商与公安的执法性质是一样的。无非公安部门办案的最终指向是人,工商部门办案的最终指向是市场主体。两家运用的证据标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印证违法行为的证明标准有所差别。这也更加说明法律对公安部门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辩证的历史史观告诉我们:权威是打出来的,地位是拼出来的,局面是创出来的。公安部门之所以有今天的权威和地位,是因为 10 多年前他们已经进行了全系统严厉的整治和深刻的改革。他们发展到今天早已有一整套的执法办案、监督检查、评估考核、干部任用、表彰奖励的体系标准和实施保障的制度。反观工商部门多年来,主要经营支持政府和领导,支持经营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权工作

11、,但处罚权却兼营了、淡化了,那就不对了。我们平时都喊两手都要抓都要硬,要抓要硬是做出来的。以辩证观来说,国家授予工商部门行使事权和处罚权的目的都是支持政府、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两者没有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事权的行使依靠处罚权保障,处罚权的行使促进事权更好的实施。有人会说,你这家伙说说容易,做做可难。你工商一天到晚查查查的,我们的处境怎么办,我的帽子靠谁戴。我要说你好糊涂,难道政府官员是真正不懂法的吗。例如公安交警查到酒驾,当地官员敢说情吗!履行处罚权是工商部门神圣职责和义务、不履行倒要被追究。不信的话,大家走着瞧。河北省临漳县的一起假种子案,搭上了一位片区分局干部被刑事追究。

12、本案如果按未巡查而追责是不可能的,因为假种子靠巡查是查不出的。问题是发生大面积减产或绝收后,工商干部不立马查处,这样严重的渎职行为能不追究吗!这起案件反映了该局领导、消保、市场、工商所的干部业务素质过差,政治敏感极低的问题。该案问题出在基层,责任应在领导。平时不练兵,战时发现敌情不敏感,消灭敌人没本领,这样的队伍能不出问题吗!其实,我们认真履行处罚权并没有那么可怕,怕政府领导干扰吗,如果怕的话就不怕自己会被追责!穿上这身工商服就意味着不是你查别人,就是你会被别人查。所以,只要我们学好法练好兵完全可以灵活而又巧妙地依据法律赋予工商的自由裁量权和行政处罚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基本规定,处理和解决一些办

13、案的干扰问题。记得有一年,我到某市某工商所调研,所长告诉我辖区内的一工业园区企业和个体户都不肯办执照,因为当地乡镇领导支持,他怕出事很苦恼。我告诉他处理原则有三:第一要必须执法,第二要讲究方法,第三要耐心坚持。并教他针对乡镇领导的说服工作时要这么说这么做,针对无照者那么说那么做。不久,他告诉我事情解决了。这事我感受很深并一直记忆着。如果工商部门不研究不吃透法律,一定不会用足用好用活法律,更谈不上做好事权工作。我的结论是:工商部门自行弱化处罚权的结果必然是被监管者不怕你看不起你,政府求不着你用不着你,工商干部会不努力学习不用心钻研,工商队伍会能力低下士气低落。我会经常想,现在系统内监察部门隔三差

14、五查迟到早退,上网聊天、打牌炒股等等,真是干了抓芝麻丢西瓜的蠢事了。如果,机关干部人人办案,他们有这么空吗?因为办案是有时限的,如果他们办案差劲,会面临行政复议或出庭应诉,你叫他玩他都不会玩,因为他们知道败诉意识着什么,是丢脸是无能的心态感觉。所以,他们都会去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为什么从事法规工作的人员能力水平高些,就是因为他们怕丢脸怕被说无能,他们的能力水平是逼出来的。我从事法规 13 年至今,有种强烈的感觉,与公检法同志研究案件轻松快捷,因为他们会办案,法学功底扎实,虽然他们不太了解工商法规,但法学原理是相通的,与他们以法说案,他们很快会明白是非。反观工商内部不少人做错事了连错在哪里都不知

15、道,反怪别人这也不对那也不是。说实在,全省工商领导和干部有多少人了解和掌握证据、证据种类、证据效力、证据标准、证明标准、证据的三性规则、证据的举证责任、证据的举证期限、最佳证据规则、认定证据规则、证据的证明对象等基本知识,有多少人能把这些基本知识运用在事权和处罚权的实际工作中。原因是他们不办案,不打官司,所以不必学的,也不想学。工商部门任何人都必须掌握并运用这些基本知识才能做好监管工作。因为,从事任何处罚权和事权工作都要以依法为前提的,而遵守证据规定则是依法为前提的保障。我们还要静下心来扪心自问: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地方政府中的位置在哪里?在地方领导眼中的形象是什么?在百姓中评价是好是差?如果我

16、们继续缺乏危机意识,不思进取,不求变革,将来会面临什么局面?我想,我们的队伍会不知不觉地慢慢垮掉,因为我们执法办案的个人业务素质正在不同程度的快速下降。现在我们可从电视里广播里报纸里看看,有多少有关工商部门行政处罚的案件报道,反观新闻媒体天天报道公安部门经侦、刑侦、治安、交警、禁毒等支队或大队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查处各类违法或犯罪案件,我的眼都看红了,嫉妒的很呀。难道他们不在做支持政府的事权工作吗!他们是两手都硬的啊。前些天,我问了本省和外省的一些县级局领导一个问题,就是这几年感觉工商部门做了些什么工作?他们都呢呢唔唔的答不上来,总觉得什么工作都参与,但什么都做不到位。一句话,工商工作既不象发改部门搞宏观,又不象商务部门搞服务,也不象财税部门搞专业,更不象公安部门搞执法,成了典型的“四不象”部门,这样的部门不会被整合掉才怪呢!判断四:领导个人和班子素质状况与执法素质要求差距不容乐观记得今年本市委书记曾在一次全市中层干部大会上讲话中说:他发现现在领导团队中政治型领导太多,业务型领导太少。他能说出这番话与他是商务部某业务司领导的出身有关。听了他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