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760547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 的 人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 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 的人生观。教学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 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诵读教学 内容和步骤:预学一、检查预习: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二、导入新课200

2、4 年 2 月 5 日晚 8 时 35 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出示幻灯片 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 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作。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来源:学科网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

3、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 年 9 月 25 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 彷徨 、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

4、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 1949 年,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 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 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 2、 3、4 节) :从两种人对人

5、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 5、6、7 节 ):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探究四、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2) 思考 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是一种生死观, “好死不如赖活”又是 一 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互相照应,2、3、4 节分别照应 5、6、7 节。(2) 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3、4 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 句都 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 节每一节的前两

7、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3)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自嘲“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A:(1)“把他摔垮 ”,即打倒、推翻之意。 (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 ,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B:(1)“ 永远记住他” 。(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

8、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精导五、 再次品读诗歌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提升六、 课内延伸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 ,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七、课内练习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八、布置作业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 、 罪恶的黑手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