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9569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知识管理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知识管理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知识管理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知识管理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二(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識、知識經濟概要(二),創新工程系列講座,知識工作者及其生產力知識經濟,主講人:王廷興 博士 台北科技大學冷凍空調系 副教授 消防設備師,電機技師,建管甲級技術士,合格仲裁人,升降梯檢查員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 諮詢委員,= 資訊,何謂技術?,技術, 思考, 實現方法,= 智能, 勞力,= 創造價值,專業的知識,經過不斷的萃練,持續的學習累積解決問題的知識與經驗,而形成的一種特殊智能,謂之。,專業技術,專業智慧的特性,1、強力督促早期密集發展 2、不斷增加專業挑戰 3、評估及淘汰 4、槓桿利用專業知識 5、克服專業人士不樂意分享知識的問題 6、以智慧為中心形成組織 7、組織

2、轉型 8、創造知識性網路,認知型知識(cognitive knowledge,know what知道什麼) 高深技巧(advanced skill,know how知道如何) 系統理解(system understanding,know why知道為何) 動機性創造力(motivated creation,care why在乎原因) 統合與專業直覺(synthesis and trained intuition,覺察方法與原因),專業知識(智慧)的型態,21世紀專業技術的趨勢,專業技術越來越複雜 專業技術變化越來越快 迅速學會新技能,才能確保工作 專業技術集中化 個人薪資取決於專業技術的專精

3、終身雇用制度瓦解 無情的組織,不忠的員工,專技人力的種類,創造新知:創意專業技術訓練的高層人力 運用新知:優質技術,中、低教育水準,低層人力,專技人員面臨的挑戰,高科技的產品日新月異。 新的維護設備理念,主流技術改變。 勞力工作者進修成為專技人員。 AI/ES系統日益智慧化。 網路的建構,增加了時間的壓力。,技術人的義涵,許多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內容既包括知識工作,也包括勞動工作。我稱這類人為技術人這種人應用的是最高層次的知識。技術人也是以開發國家中,真正能持續維持競爭優勢的一群人。不過,在以開發國家尤其是在美國,愈來愈多的勞動工作者變成技術人。若要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當務之急是提高技術人的生

4、產力。,技術人員的條件,確認任務是什麼 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 技術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及技能。 持續學習,提升生產力。,知識工作者的特性(一),1.知識工作者為他們自己的生產力負起責任。 2.知識工作者必須自我管理,也必須擁有自主權。 3.知識工作者在工作、任務和責任上,都必須持續創新。 4.知識工作要求知識工作者持續學習,同樣地,也必須持續教導別人。 5.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不在於工作成果的量,至少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質的重要性不亞於量。 6.最後,要讓知識工作者有生產力,就必須把他當做資產,而不是成本。必須讓知識工作者願意為他們的組織工作,而放棄其他的機會。,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 獨立性高 流通性

5、高 與組織互相需要 擁有專業智能,知識工作者的特性(二),知識工作者的條件,可以將個人的專業知識轉換為企業核心能力的創造性提案能力,性格方面,技能方面,1.不要怕麻煩 2.想到了立刻就去實行 3.有自主性、自律性 4.有責任感,1.文章表現力豐富 2.有卓越的問題解決能力 3.能發揮富創造性的提案能力,知識工作者面對新的挑戰,1.我是誰?我的長處何在?我做事的方法為何? 2.我歸屬何處? 3.我的貢獻是什麼? 4.我對關係負責。 5.管理下半生。,知識工作者工作目標,你必須是保衛夥伴的守護者,而非單槍匹馬的漫游者 你必須是前進願景的冒險者,而非腳步虛浮的盲動者 你必須是打造生活的信仰者,而不是

6、踐踏地球的污染者 你必須是熟悉工具的創造者,而不是等待果陀的收成者 你必須是創造奇蹟的先行者,而非數位謊言的被害者,知識工作者的工具,電腦 網路 電子郵件,行動電話 P D A 視訊會議,知識工作者的學習技能,追求專業自我提升 國際視野語言精通 一技多能靈巧百變 數位思考類比溝通 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知識工作者的修練,e 觸即發(be sensitive to information ticker) 靈機 e 動(be adapted to information life) e 夫當關(be master of information skills) e 馬當先(be first mover

7、information opportunities) 萬眾 e 心(be collaborative to information partners),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泰勒提出工作分析以後,從那時,生產力平均以每年三%的幅度穩定成長,也就是說,從泰勒的年代到現在,成長了五十倍。但泰勒卻說,勞動工作根本沒有技巧這回事,只有簡單、重複性的動作。提聲這些動作的生產力靠的是知識,也就是說,這些簡單、不具技巧性的動作是如何結合、規劃和執行的。其實,泰勒是第一個將知識應用在勞動工作上的人。,知識工作者生產力的內容,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一開始就必須要求知識工作者自問:你的工作內容是什麼?應該是什麼?別人

8、應該期待你貢獻些什麼?以及你在工作時,有哪些事情會妨礙你的工作,而應該被排除?一旦定義好工作的內容,就能進行接下來該做的事,而這些是必須由知識工作者自己來完成。這些事包括:知識工作者對他們自己的貢獻應負的責任。持續創新必須納入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內容。持續學習和持續教別人都必須是工作的一部分。,知識工作者生產力的決定因素,1.任務是什麼? 2. 知識工作者必須自己管理自己的生產力,同時要有自主性 3. 不斷的創新,必須是知識工作者的工作、任務和責任的一部分 4. 持續不斷的學習,以及持續不斷的教導。 5. 不只是量的問題,質也一樣重要。 6. 知識工作者必須被視為資產而不是成本。,知識工作的品質,

9、整體而言,對於許多知識工作的品質,我們評估後得到的主要是片段,不是數據。不過,主要的問題不在於測量品質的困難,而在於定義工作內容以及工作內容應該是什麼的困難。因此,定義知識工作的品質,並且把這項定義轉化為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大致上就是要定義工作的內容。,勞動工作和知識工作者生產力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的經濟法則。若要知識工作者有生產力,就必須把他們當作資產,成本必須控制和降低,資產必須能夠成長。知識工作者擁有生產的工具,他們腦中的知識就是一向絕對帶得走、而且很豐富的資產。由於知識工作者擁有生產工具,所以這些生產工具是可以流動的。管理者的任務是榜管好組織的資產。當個別知識工作者所擁有的知識

10、成為組織的一項資產時而且愈來愈多的情況,是成為一項主要的資產。,知識工作者生產力的提升,自覺自律 (遠景、追求完美) 界定工作 專注工作 界定績效 充分合作,知識生產力對企業管理的影響,也就是說,滿足知識工作者。組織不只是指企業生存的能力愈來愈仰賴他們在提升知識工作者生產力上的比較優勢。吸引並且留住最優秀的知識工作者,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先決條件。知識工作者和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以成為關鍵課題,在未來數十年間,將會為經濟制度的結構和性質帶來根本性的變化。,未來的知識份子,全球化生活作好準備(西化) 。 成為世界公民,在願景、眼界和資訊上具有世界觀。 必須由本土汲取養分,日後再回頭豐富及滋養本土文

11、化。 學術派及經理人兩種文化中生存及工作。,自我管理的內涵,讓自己適才適所 作出最大之貢獻 學會自我發展 保持年輕及活力 隨時因應變遷,改變做事之內容、方式及時機,財富與知識的相關性,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0 -10,10 20 30 40 45 50 60 65 70 80 90,年齡(歲),財富 (%),- 知識累積曲線 財富累積曲線,知識經濟的內涵,知識變成了一個國家是否進步的關鍵因素。把相關的知識有系統地運用到經濟活動或某一產業上,現在泛稱為知識經濟或知識產業。,知識(智慧)資本,在知識經濟則以各種形式的知識資產,結合資訊科技與網路基礎建設,作為驅動經濟成

12、長與創造價值的主要動力。知識資產的內涵包含專利、版權、企業資料庫、員工的大腦、流程,以及資訊系統中的訊息及知識.等等。,人力(智慧)資本的方程式,HC=【(CK。S。Tu)+B】* E * T,HC:人力資本總量 :員工具有知識 :員工具有技術 Tu:員工從事某項工作天賦才能 :員工從事某項工作的程度 :員工從事某項工作的努力 :員工從事某項工作的時間,摘自李誠,新科技,新市場定律,1.摩爾定律:晶片上的電晶體,晶片上的電晶體密度,每十八個月到二十四個月就加一倍。,2.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網路的價值等於使用人數的平方。,3.吉爾德定律:資訊通訊的品質和效率,通訊的頻寬每年擴大一倍,比運算

13、力量成長更快速,而且未來二十五年將維持這種發展。,4.儲存定律:成本低廉地儲存無限量資訊,要讓網路革命繼續進展,儲存和記憶體得功能成長及相對成本降低,必須以比摩爾定律更快的速度擴展。,5.軟體定律:無法可循,軟體的改進方式包括加強適應性和模組化、價格更低廉、安裝速度更快。,知識經濟的運作規律,有形資源的重要性相對減少(如土地):無形資源則受到重視(如知識、專利)。 財富的來源不再是有土斯有財;變成了有人斯有 企業發展的優先次序,不再是硬體(如工廠、大樓 ),而是軟體(如人才、創新)。 優秀人才投入策略的創新、新商業模式,不再是執行點點滴滴的管理。 公司文化從強調秩序與和諧;改變為重視速度與忍受

14、混亂。 對企業的變革態度,從穩紮穩打,改變為分秒必爭。,企業對政府的態度從要求政府保護、津貼、獎勵、政商關係,轉變為要求政府鬆綁、民營化、透明化、公平競爭,以及必要的基本設施(如充分之水電)。 企業的(假想敵)不只是今天的競爭者,更是尚未出現的替代者,因此會出現與今天競爭者,產生亦敵亦友的結盟與競爭 經濟活動過去受制於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在當前全球話化及WTO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人才、科技、資金等的流動。 利潤來源過去在安定的市場秩序中追求;現在則在創新及冒險中尋找。 市場競爭在過去產品變化少、生命週期長、附加價值低;現在則是產品變化大、生命週期短、附加價值高。,傳統經濟與知識經濟之比較,知識經

15、濟起動良性循環,21世紀的 知識經濟,(1)提供新機會,(3)創建更開放的社會,(4)提昇優質生活,(2)訂定新優先次序,訊息的特性,生產訊息的固定成本很高,邊際成本卻很低。 訊息具有公共財產的性質。 c訊息具有不對稱的性質:資訊本身當成商品買賣時,本身就具有不對稱性。有些時候,某些國內企業在購買國外技術時,只知道這些技術可能十分有用,但經常並不十分了解這些技術。 訊息本身就具有風險。 訊息具有非市場性:訊息做為商品的另外一個特性是,很多時候訊息可以不用透過市場方式來取得。,知識成為技術投入的過程有三個步驟: 企業最先由研發或政府部門的公開訊息拿到的是各種形式的原始資料(data)。 這些原始

16、資料經由專家的解讀與說明以後,成為訊息(information)。 而這些訊息的價值高低一方面決定於企業本身對於這些訊息與對應風險的大小以外,更重要的是,這些訊息是否能被轉換成企業可以應用的知識(knowledge)或技術(technology)。,訊息與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環境發展趨勢,解除管制。 大量新競爭者的加入。 新科技出現。 產業間的整合。,全球化。 激烈競爭與超競爭 科技快速變遷。 顧客期望的提升。,知識經濟時代的產業政策,堅定的支持旗艦型產業及產業旗艦型廠商參與國際競爭 全面性的產業升級輔導 策略性的佈局,培養下一帶的旗艦產業 政府應更新基礎設施 環保政策的執行與廢棄物處理產業的建立已到刻不容緩的關頭,金融環境的電子化自動化 政府的公共服務也應大幅更新 人力資源培育的加強 國際人才的吸引、生活環境的提升 兩岸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