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河口与海岸演变-2016年1207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59263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海大学河口与海岸演变-2016年1207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河海大学河口与海岸演变-2016年1207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河海大学河口与海岸演变-2016年1207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河海大学河口与海岸演变-2016年1207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河海大学河口与海岸演变-2016年1207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河口与海岸演变-2016年12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海大学河口与海岸演变-2016年1207(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COLLEGE OF HARBOR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河口与海岸演变,授课教师: 张 蔚 南京 2016.12,第六章 河口演变,河口主要的地貌拦门沙和潮流深槽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的演变 侵蚀基准面及其对河口发育的影响 河口形态的演变 河口纵剖面的塑造 河口的冲淤变化,三角洲河网的发育:,游荡型三角洲汊道 网状三角洲,第六章 河口演变,水道发育体系:三种类型,主要特征:呈树枝状分汊和有许多彼此靠近的出海河口动力特点:径流作用较强,波浪作用较弱,岸外坡度缓,潮差小以及沉积物比较细。例:密西西比河,第六章 河口演变,水道发

2、育体系:三种类型,主要特征:河道分汊与再汇合,呈辫状型。动力特点:流量变幅大,波浪能量中等、潮差大和岸外坡度较陡。例:尼日尔河,第六章 河口演变,水道发育体系:三种类型,主要特征:是由单一河道或少数几条河道组成,这些河道均发源与靠近三角洲首部,在平面上,三角洲像个钟形。动力特点:波浪能量高、潮差大和岸外坡度。例:湄公河,第六章 河口演变,6.4 侵蚀基准面及其对河口发育的影响,河流侵蚀基准面(erosion reference level ):河流侵蚀的限制面 1. 局部侵蚀基准面:对局部河道纵剖面起控制作用的基岩河床地段或河床不断淤积的地段。位置:基岩型 位于上中游淤泥型 支流的汇流口、河道

3、的放宽段以及干流入海处。 典型:河口拦门沙及河口三角洲,第六章 河口演变,6.4 侵蚀基准面及其对河口发育的影响,河流侵蚀基准面 (erosion reference level ):河流侵蚀的限制面 2. 终极基准面:是指流水侵蚀能力消失的理想面,此面以下河流作用不能再加深河床。一般把海面作为外流河的终极基准面。位置:大洋的平均海面,第六章 河口演变,3. 终极基准面变化对河口三角洲影响,海平面下降河口区的河床发生侵蚀加深或使海相沉积逐步变为陆相沉积。 海平面上升河口区的河床则出现陆相沉积,逐渐向海相沉积变化。,第六章 河口演变,6.5 河口形态的演变,第六章 河口演变,溺谷型河口: 形成:

4、在玉木冰期以来的海平面上升浸没了玉木冰期加深的河谷而形成。 动力特点:纳潮量大,潮流势力向湾口方向逐渐增大;径流势力相对较弱 纳潮量大,径流量小,其性质接近于泻湖 纳潮量小,径流量大,其性质接近于三角洲 在形态上不一定是喇叭状,而可能是窄长形的地带。如果河口湾内有较高含沙量的河流汇入,那么,在湾头或湾内某侧就可发育成三角洲,从而促进河口湾的淤积,终有一日将河口湾淤满,向三角洲转化。,第六章 河口演变,组合型河口湾 形成:径流小、潮流强的河口,当与其毗邻的两侧河口形成三角洲淤积“岬角”,突出海岸,使之组成中间河口的两岸。 从海湾发育而成。一般在海湾一侧是不易侵蚀的岩岸、或发育缓慢的海积冲积平原,

5、而另一侧有一条或多条的河流汇入,发育着三角洲,因而,随着海湾一侧的三角洲发展,海湾水域逐渐被缩小,发展成具有暂时未被河流泥沙填满的河口湾。,第六章 河口演变,河口湾的演变: 慢淤进型目前不少河口湾的面积在缩小。 随着湾头河道缓慢淤积,湾内沙洲与汊道相继形成发育,而后发展至沙洲归并,使汊道淤废,整个河口湾束窄变浅。,第六章 河口演变,关于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问题报告提出了“水沙西调 ”,河口湾的演变: 慢淤进型目前不少河口湾的面积在缩小。 河口湾河床横向变化游荡型与稳定型。 游荡型:河床极不稳定,河床宽浅,主流摆动强烈,迁徙无常,滩地坍涨不定,河床冲淤幅度较大, 稳定型:河床断面相对窄深,主流摆动

6、较慢,滩地冲淤幅度不大,江心洲与主流或汊道呈有规律的或周期性的变化。 侵蚀型,第六章 河口演变,4. 三角洲河口 可分为:游荡型、河网型和喇叭型(P137),第六章 河口演变,6.6 河口纵剖面的塑造,1. 从小尺度角度分析,河口的纵剖面并非是一条圆滑的曲线,而是一条起伏的折线,起伏的高差有时还相当大。这使水流与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六章 河口演变,河口的河床纵剖面的重要特征拦门沙,在一些河口地区的河床纵剖面上,亦可同时出现两个堆积的隆起段。一个位于河流过渡段的内堆积带,另一个是口外的拦门沙。 河口内堆积带的形成:主要是此河段出现最大浑浊带引起的淤积作用与来自支流的粗颗粒泥沙堆积等多

7、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口外拦门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汛期流域来沙及冲刷内堆积带的来沙,造成河道水流挟沙过饱和而在口门附近和口外附近淤积所致,第六章 河口演变,6.6 河口纵剖面的塑造,2.河床纵剖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比降的变化,大流量的河床河床淤积速率慢的。 河口侵蚀基准面下降的河床河口侵蚀基准面抬升的。 山溪性的河床平原区的河床,第六章 河口演变,6.6 河口纵剖面的塑造,大河河口三角洲地区的河床比降一般是比较平缓的,4.影响入海河口的河床纵剖面变化的因素(P139),流域的来水来沙 河床边界条件 河口的侵蚀基准面 海洋动力诸因素,第六章 河口演变,6.7 河口的冲淤变化,三种时间尺度的冲淤变化

8、 1.1 长时段的冲淤变化: 研究的时间单位一般以千年计,属于历史地貌的研究范畴淤积的过程,前期属海进淤积,后期属海退淤积,第六章 河口演变,6.7 河口的冲淤变化,三种时间尺度的冲淤变化 中时段的冲淤变化:时间单位短则以10年、20年、长期以数十年、数百年计算有周期性的特点,特别式丰、枯水期的交替循环出现。,第六章 河口演变,22,三种时间尺度的冲淤变化 中时段的冲淤变化:,6.7 河口的冲淤变化,第六章 河口演变,6.7 河口的冲淤变化,短时段的冲淤变化:主要是指河床与水流相互适应而造成的冲淤演变。时间尺度一般是年、洪枯季或一个潮周期。 洪淤枯冲 洪冲枯淤 风暴潮骤淤,第六章 河口演变,近

9、口段,各河段的冲淤变化(P144),第六章 河口演变,泥沙来源:主要受径流来沙为主,基本上没有潮流的影响,动力特征:潮水顶托,比降变缓,挟沙力下降,淤积特点:滩地落淤积,河床宽深比减小,河床平均高程上升,河口段,各河段的冲淤变化,第六章 河口演变,动力特征:径流潮流作用相互转换,盐水作用明显,出现到比降,泥沙来源:陆域与海域来沙,淤积特点:洪淤枯冲,长周期淤积,且淤积速率大于近口段,地貌演变剧烈,口外海滨段,各河段的冲淤变化,第六章 河口演变,动力特征:波浪与潮流互相作用为主,泥沙来源:陆域与海域来沙,淤积特点:淤积海进,岸蚀后退,形成拦门沙,认识河口宏观认识河口演变(历史、现状及趋势,遥感、

10、卫片等资料)微观认识物理试验、数值模拟(局部、整体),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认识河口 客观认识现场观测(地形、岸线、水文、泥沙等) 主观认识利用客观资料、应用分析方法、采用特征量,结合地质、地貌、水文及工程实际进行分析,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治理河口一、认识、治理河口的方法二、河口航道治理规划的原则三、河口疏浚工程四、河口建闸(小河口、大河口的小支汊),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一、认识、治理河口的方法,1、资料分析地质分析、地貌分析、水文分析(动力、泥沙)等综合分析学科交叉、渗透的必然趋势 2、物理试验 优点:直观性强,对于特殊地形有很好的复演性,可用于探索性的发现。 缺点:耗时、花费较大

11、、 较难模拟长时间的变化趋势,不能考虑科氏力作用,模拟区域不能很大,存在比尺效应等。,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一、认识、治理河口的方法(介绍),3、数值模拟伴随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迅速发展, 优点:可重复性,能够模拟大尺度,长周期的变化趋势,花费小。 缺点:复杂地形条件下,计算精度(存在数值耗散)难以保证。动力模拟较好,但泥沙运动误差较大,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长江口长时间发育的趋势和特点: 河口向海延伸,潮区界下移,沙岛并岸,江面缩窄,河床趋于稳定。,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二、河口治理规划的原则,1、岸线规划顺直缓变原则使入射潮波能量的沿程损耗与河床阻力基本相适应;避免剧烈耗能引起河床的冲

12、淤;宽直河槽避免突然收缩或扩大;弯曲河道以采用微弯河势为宜。,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二、河口治理规划的原则,2、航道治理整治结合疏浚原则整治水工建筑物为主,以束水攻沙,刷深航槽;疏浚为辅,以掀动泥沙,维护航槽。整治重点河口汊道(水流分汊、航槽不稳)和口外拦门沙(浅滩,航槽水深不足),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原因:,1、河口汊道整治,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方法采用实体式潜水低坝、设闸(调节水位、流量),成功案例 (1)瓯江河口在温州港以上由新涂与江心屿将河床分为南北两江(p153),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2)马尾港位于闽江河口南北港分汊水道汇流区,有道庆洲将汇流区分为炎山和马杭两个分汊道

13、,马尾港万吨级码头位于南北港汇流区的凸岸,见图7-4 (P154)。 整治前:炎山水道:78%,马杭水道22%。 工程后: 炎山水道:62%,马杭水道38%。河口分汊水道不能满足港口航道水深的要求时,可以运用潮汐水流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规律,采用实体式潜水低坝,调节叉道的水位和流量分配,使河床发生新的演变,以满足航道水深的要求。,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闽江水流经马尾汇合后进入罗星塔断面(河宽1300m),由于炎山水道与北支马杭水道水流强弱不同,使得进入该河段的主泓线会南北摆动。1981年进行了马尾港区整治工程,在万吨码头对岸修筑了S1、S2、S3、S4四条丁坝、SW分流渔嘴和一条潜锁坝。整治工程

14、完成后,马杭水道的泻水量由10%增加到40%左右,万吨码头对岸的4道丁坝也起了作用,将主流逼近码头。,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在闽江通海航道二期整治工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屿段航道水深和北岸开发区码头前流速,减小大屿南侧汊道过水量,于1990年121991年5月又在大屿浅滩南岸建筑S4和S8丁坝,将主流逼向北岸,使本河段从上而下航道形成“S”形河弯形态的格局。,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2、拦门沙航道整治,形成机制1、盐水入侵加剧泥沙絮凝细颗粒泥沙絮凝成团,形成最大浑浊带,涨、落憩时急速下降,普遍落淤。2、径流与潮流动力平衡区(余流为零),形成滞流点3、潮波变形(河口地区)流速极值不再与潮位极值

15、同时出现涨落潮最大流速出现在高低潮位之前,在涨憩前后流速较小,而含沙量却可能达到最大。,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一期:1998-2002 8.5米 二期:2002-2005 10米 三期:2006-2011 12.5米,疏浚工程量超过3亿立方米。按每一方土纵向堆放,疏浚土总方量可以围绕地球8圈。,在长江口形成了长达数十公里的“拦门沙”区段,滩顶自然水深仅5.56.0米成为通海航道的碍航段。,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整治方案,南、北导堤工程: 北导堤49公里、南导堤48公里,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主要作用 一是归集漫滩落潮水流和落潮分流, 二是阻挡北槽两侧滩地泥沙在风浪

16、作用下进入北槽航道; 三是增强北槽的水流动力,并消除横沙东滩对北槽输沙带来的不利影响。,43,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整治方案,丁坝工程:主要作用是形成合理的治导线,使治导线范围内的流场分布有利于深水航道的成槽和维护。,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45,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46,疏浚工程:主要作用是通过疏浚成槽,开挖及维护深水航道,第七章 河 口 治 理,讨论导堤的布置,导堤的走向与涨落潮流向一致 (必要时固定分汊口) a.双导堤的间距根据单线航道或双线航道的要求确定过窄影响纳潮量,导堤下游潮波反射厉害,引起淤积过宽影响束水能力b.堤顶高程以最大落潮流时,水流归槽为最好,通常堤顶高程取在中潮位附近。同时注意到,堤顶不能过矮,避免大风天气下的泥沙因涨潮越过堤顶进入航道。 导堤出口方向口门适当放宽或错开,增加纳潮量,并考虑到口门泥沙的落淤问题,注意沿岸流的流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