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2卷地区通用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9080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2卷地区通用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2卷地区通用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2卷地区通用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2卷地区通用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2卷地区通用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2卷地区通用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2卷地区通用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高考生物 (课标专用),1.(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 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五年高考,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判断等知识。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 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 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方法技巧 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一

2、营养级。,2.(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 D 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 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解题关键 判断出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解题关键。,3.(2014海南单科

3、,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 D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 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4.(2014海南单科,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

4、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 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答案 B 分析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需要参考生物个体的大小。第一、二营养级分别是栎 树(体型很大)和昆虫,所以第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的,A错误;与第二营养级生 物相比,第三营养级生物含有的能量少,并且生物个体较大,所以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少于第 二营养级的,同理可知蛇的数量会更少,故选B。,5.(2018课标,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 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

5、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 ,通常植物根系对N 的吸收是通过 运 输完成的。,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 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活垃圾的处理、物质运输等知识。(1)蚯蚓为 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 机物。蚯蚓生命活

6、动所需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2)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需考 虑分解者的种类、待分解垃圾的性质以及分解者分解垃圾时所处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植 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 等无机盐离子。,6.(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 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 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

7、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 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 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答案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 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等的相关知识。(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 虽已不

8、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该公园生物群落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由于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又存在捕食 关系,故它们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声音属物理信息,因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所以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其卵块的密度。(4)水草腐烂后,一些浮游生物 会对其进行分解而最先快速增殖。(5)蛙类可被蛇类和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生物捕食,同时猛 禽又可捕食肉食性鱼类、蛇类和鼠类等生物。,易错警示 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看出在岸边最好用等距取样法调 查卵块密度;水草腐烂后,最先快速增殖的生

9、物应是水中属于分解者的一些浮游生物。,7.(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 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 费者。,答案 (1)间接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解析 (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 者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

10、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 消费者。,解题关键 根据箭头判断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CO2是解题关键。,8.(2014课标,31,9分,0.587)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 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 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

11、递等 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 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 (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 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从食物网可知 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12、9.(2013广东理综,5,4分)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 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答案 A 本题考查食物网的基本知识。由题中信息“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且题干 中说明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可推知鲈鱼处于食物链的第三、四营养级,根据“某一营养级 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的知识可推知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属于捕 食关系,B项错误;引入鲈鱼短时间内,鱼a、鱼

13、b将减少,浮游动物总量增加,浮游植物减少,C、D 项错误。,10.(2014四川理综,9,11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 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 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演替,时间

14、足够长,最可能演 替为以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将降低。,答案 (1)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5)抵抗力,解析 (1)题中是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测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所以自变 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福 寿螺取食水生植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从图中看出,中密度 处理小区福寿螺处于正增长,说明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环境阻力的存在,水花生呈S型 增长。(4)低密

15、度处理小区本身存在生物,故演替为次生演替;分析题图,可以看出狐尾草在各 小区中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且相同,由此可推测自然状态下可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 群落。(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生态系统成分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1.(2014安徽理综,29,14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 。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 的 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 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 含能量较少的是 。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 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 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