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1卷b版)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80000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1卷b版)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1卷b版)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1卷b版)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1卷b版)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1卷b版)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1卷b版)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1卷b版)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高考物理 (新课标专用),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五年高考,1.(2016课标,16,6分)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 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 A. B. C. D.,答案 A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a= ,s= t,解得a= ,A正确。,解题方法 本题还可以这样解: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则有3v0=v0+at,s=v0t+ at2,消去v0即可解得s=at2,即a= 。,解题关键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说明初速度不能为零。,2.(2014课标,24,1

2、3分,0.432)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 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 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 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 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 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 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

3、的总质量m=100 kg, 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答案 (1)87 s 8.7102 m/s (2)0.008 kg/m,解题关键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隐含条件为不用考虑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认为运动员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打开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应熟练掌握,明 确题目中的要求。,考点二 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3.(2018课标,19,6分)(多选)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 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t1

4、时刻也并排行驶 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BD 本题考查对v-t图线的理解、追及和相遇问题。v-t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 车运动的位移,t2时刻两车并排行驶,故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所以A错,B对。v-t图线上各点 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由此可知,C错,D对。,关联知识 v-t图线的物理意义 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4.(2018课标,18,6分)(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 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

5、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答案 CD 本题考查x-t图像的应用。在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1时刻, 两图线的斜率关系为k乙k甲,两车速度不相等;在t1到t2时间内,存在某一时刻甲图线的切线与乙 图线平行,如图所示,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A错误、D正确。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 程为x1,甲车走过的路程小于x1,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都为x2-x1,选项C正 确。,5.

6、(2016课标,21,6分)(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 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答案 BD 由题中v-t图象得a甲=10 m/s2,a乙=5 m/s2,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此时x甲= a甲t2= 1032 m=45 m,x乙=v0t+ a乙t2=103 m+ 532 m=52.5 m,所以t=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L =x乙-x甲=7.5 m,B项正确

7、。t=1 s时,x甲= a甲t2=5 m,x乙=v0t+ a乙t2=12.5 m,此时x乙=x甲+L=12.5 m, 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1 s,故A、C项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L=x 乙-x乙=40 m,故D项正确。,方法技巧 考生要学会把图象语言转化为函数语言,然后用公式计算判断相关时刻的情况。,考查能力 本题涉及直线运动的v-t图象,考查考生分析图象的能力和计算判断的能力。,6.(2014课标,14,6分,0.450)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 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

8、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答案 A 由v-t图象知,在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C错误。由 = 知,甲的平均速 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如图所示,汽车乙的v-t图象中,实线下的面积小于倾斜虚线下的面积,故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 ,B错误。v-t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乙图线上各点切线的 斜率的绝对值均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都逐渐减小,D错误。,易错警示 在v-t图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而不是用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表示该点的加速度。,解题关键 首先明确v-t图象中,点、线、面、轴、斜率、截距

9、的物理意义。其次要知道在线 性函数中平均数等于初末数的平均值。,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江苏单科,4,3分)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 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k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方法技巧 函数法解题 应用小球抛出后,在运动过程中所满足的物理关系和规律,推导出相应的数学函数关系式,应用 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答案 A 设小球初动能为Ek0,初速度为v0,重力加速度为g。瞬时动能Ek=Ek0-mgh,h=v0t- gt2,联 立得Ek= mg2t2-mgv0t+Ek0,故A正确。,2.(2016

10、浙江理综,17,6分)如图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 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 为M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 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 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该同学身高和质量分别为 ( ) A.v(t0-t), U B. v(t0-t), U C.v(t0-t), (U-U0) D. v(t0-t), (U-U0),答案 D 由于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则测重台上没有人站

11、立时,U0= kM0g,该同学站立在测重台上时,U=k(M0+M)g,两方程相比可得:该同学的质量M= (U-U0); 设测量仪顶部距测重台的高度为L,该同学的身高为h,则 L= vt0 L-h= vt 联立可得h= v(t0-t),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易错点拨 本题的易错点:在计算该同学质量时,只考虑该同学的质量而忽略了测重台的质量 M0,从而导致错误;在计算该同学身高时,由于测定的时间是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 根据对称性,单程用时为测量时间的一半,若理解不到位,会导致错误。,3.(2017上海单科,15)物体以25 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 s到达最高点,它

12、在 第三秒内的位移为 m。(g取10 m/s2),答案 2.5 0,解析 本题考查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最高点的速度vt=0,由vt=v0-gt,得t= =2.5 s 又因为h=v0t- gt2 则第三秒内位移h=(253 m- 1032 m)-(252 m- 1022 m)=0,易错警示 第三秒内的位移不要与前三秒内的位移混淆。,4.(2014山东理综,23,18分)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 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

13、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 m。减速过程 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 度的大小g=10 m/s2。求:图甲,图乙 (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答案 (1)8 m/s2 2.5 s (2)0.3 s (3),解析 (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可得初速度v0=20 m/s,末速度 vt=0,位移s=25 m,由运动学公式得=2as t=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 a=8 m/s2 t=2.5

14、s (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 L=v0t+s t=t-t0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 t=0.3 s (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0,志愿者质量为m,由牛顿 第二定律得,F=ma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2+(mg)2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 ,考点二 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5.(2014天津理综,1,6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 D 由题图可知02 s内,速

15、度为正,运动方向未改变,2 s末时,位移最大,v-t图线斜率表示 加速度,13 s图线斜率未改变,故第2 s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A、B、C错误;由v-t图线与时间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第3 s末和第5 s末质点位置相同,D正确。,6.(2014福建理综,15,6分)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 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答案 B 设斜面倾角为,滑块沿斜面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mg cos =ma,a=g

16、sin -g cos ,因此滑块下滑时加速度不变,选项D错误;滑块下滑时的位移s=v0t+ at2,选项B正 确;滑块下降高度h=ssin =v0 sin t+ a sin t2,选项A错误;滑块下滑时的速度v=v0+at,选项C错误。,7.(2015福建理综,20,15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 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 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1.5 m/s2 (2)20 m/s,解析 (1)加速度a= 由v-t图象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 (2)设20 s时速度为vm,020 s的位移s1= t1 2045 s的位移s2=vmt2 4575 s的位移s3= t3 075 s这段时间的总位移s=s1+s2+s3 075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 代入数据得 =20 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