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7672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工学结合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论文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构建以训练现代设计思维为核心能力目标的课程群体系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环境艺术设计究其本质是对空间的设计活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设计师岗位,并从事景观与室内设计项目的工作,随着时代环境、建筑风格的不断演变,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从业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景观、室内等环境设计项目逐步从对个体界面的设计塑造,转变到对空间的功能和造型的设计,因此当经历传统美院式教学方式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生在面对现代设计项目时,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所以重视高职环

2、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空间设计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空间设计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手段,从而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二)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使实践教学过程简单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国外的职业教育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如西方发达国家) ,但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此类教学模式的实施还正在积极摸索中,目前欧美等国职业教育中,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类型:一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采用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多循环实验实训教育模式,被称为“学徒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二是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采用了学生在学校上课与企业实验实训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被称为“交替式”工学结

3、合教学模式。三是德国等欧洲国家采用了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学生的实训培养,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学生在学校和培训企业两个地点进行学习,被称为“双元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基本上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具体实施中,都是在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主,同时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通和调整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三)专业的跨学科性与师资背景的单一性相冲突1.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背景的区别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历史已有近 60 年,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院)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设的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该院在了解国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理念后,于 80 年代改名为环境艺术

4、设计专业,但与国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差别在于,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由美术类学科背景的工艺美术类专业发展起来的,主要从事景观与室内设计等领域的工作研究,而国外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由有建筑类学科背景的专业发展起来的,从事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工作研究,虽然设计研究法不同,但都属于对空间造型的设计研究。2.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资的单一性制约了专业能力的培养几十年来,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目录中招收艺术生,接受的均是美院式教学,然后再从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者从教,周而复始,因此师资专业背景基本一致,客观上制约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对空间造型设计方法的研究。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不

5、仅需要设计师有专业的审美眼光,而且需要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理解及空间功能和造型的设计能力,而在传统的美院式教学中缺乏对此种能力的培养,同时部分老师也缺乏设计项目的实践经历,无从获取经验,提升自身设计能力,客观上制约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四)专业合作平台和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培养目标的不确定1.国外专业合作平台和体系的建设情况国外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中注重合作平台的建设和指导,如美国以产业的需求为目标,根据国家技能标准开发课程体系,通过区域内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等几方面共同形成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客观性的评价平台(如董事会) ,评价平台定期反馈信息,指导专业的发展。同时合作平台也成为联

6、系学校与地区间的纽带。2.国内专业合作平台和体系的建设现状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建筑设计行业完善的法规条例,在政策制度以及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建设上都比较薄弱,此外国内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类别繁多,且没有较权威的评价分析,行业中的企业也是鱼龙混杂,很难甄别出其中好坏,不同企业都有自身的标准,因此在没有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缺乏支撑,间接影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二、调整及措施(一)构建以训练现代设计思维为核心能力目标的课程群体系1.转变以训练描绘等能力为主的基础课程理念自包豪斯主导的设计变革诞生以来,传统的造型设计方式逐步为现代空间设计方式

7、所取代,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培养空间设计思维能力越发重要,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院式教育中以实物写生、素描能力为主要培养内容的教学理念,只能使学生在设计时对某一造型复制描绘,很难营造现代设计中所需要的对空间的启发式教育,更别提对空间的研究方法了,因此打破以石膏像、人物描绘为主的课程理念变得很有必要。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借鉴建筑设计专业中注重培养学生空间造型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对空间造型设计的研究方法,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培养学生具备通过模型了解空间、思考空间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穿插对空间功能分析、结构技术、设计表现等能力的训练。2.开设以训练现代设计、图形、视知觉能力为主旨的新课程图形和

8、视知觉是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基础课程中一门比较前沿的新课程,课程通过构成、空间表述培训学生对空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因此,作为同样是对空间进行造型设计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美院式教学中的三大构成、图案等课程的基础上,移植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该类课程,从板、柱、体等元素出发形成对空间的研究分析法,弥补目前基础课程教学中对空间设计研究的匮乏,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空间造型设计能力,并使之具备与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同样的设计感官,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3.强化模型研究能力,使设计感官训练更加直接传统的美院式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是以图纸绘画为主,评价标准是以图纸效果好坏为准,此种方式能使学生逐步提

9、升绘画能力,但图纸毕竟是二维的,很难让学生直观地在空间、体量的设计上获得体验,更无法实现对设计思维能力的阶段化训练,而模型的特性,通过构建空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形成,从而分析空间,了解结构,掌握形式的变化,最终形成基本的现代设计概念。(二)组建以课程群为主题的项目工作室,注重师资建设结合专业特点1.由具有相同教学理念、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课程群工作室现代设计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运用某一种知识或技能,而且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才能较好地完成项目,因此,在基础课程的训练中,同样需要考虑到任课老师的专业背景与设计兴趣取向,只有任课老师具有共同的课程理念和兴趣,才能在教学组

10、织实施中形成合力。同时,在课程实施期间,仍然需要细分课程的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形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并通过课程群中课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章节目标。2.师资建设中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有美院式教育背景的教师组成,专业背景的单一性和思维方式的固定性使得在专业建设中,基础课程一直延续从前的美院式教学模式,些许的突破创新也只在方式和形式上,无法在思维上进行彻底的改变,因此在专业教师的发展中不仅要注重教师某项技能的培训,而且需要注重教师专业空间的拓展,通过学习、借鉴相近专业如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汲取所长,形成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三、结语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正经历着从以绘画造型训练为主向以现代设计思维、方法训练为主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高职院校以开放的态度转变观念,建立符合新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而且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设计阅历,提升设计素养,加强教学交流,这样才能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