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576307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生物圈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下层、全部水 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生态位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事物和其他生物 生存因子生存因子: 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 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

2、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种群: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群落: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 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 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类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 生物的耐受限度时

3、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内稳态:内稳态: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体温、糖、氧浓度、体液等)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有效积温: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 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基因型:基因型:种群内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小气候:小气候: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 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实际出生率就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

4、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哈温定律:哈温定律: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 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动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种群中更明显。 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 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 性。 *边缘效应:边

5、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 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 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 亦称周边效应。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物源,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 基因,和各个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态过程。 *群落: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 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指

6、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业。竞争的 结果通常是不对称的。 渐变群:渐变群:如果环境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连续变化,则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 表现性特征或等位基因逐渐改变的种群叫渐变群。 趋同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 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 多度:多度:群落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 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 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原生演替:原生演替: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

7、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的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如冰川的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如森林砍伐、火烧等等造成的裸地。顶级群落:顶级群落: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在实验条件下,人为的排除不利的环境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的影响,并 提供理想的和充足的食物,该条件下所观察到的种群增长能力。 *群落交错区群落交错区: 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亦称生态过渡带。 食物链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

8、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食物网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即食物网。 营养级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生态入侵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版偶中生物带入适宜其生长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 扩大,分布区逐步扩展,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 净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作用消耗掉, 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的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生态效率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是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对太阳能或其前一营

9、养级生物所含能量 的利用、转化效率,以能流线上不同点之间的比值来表示。 同化效率同化效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 化了的能量比例。 *生态演替生态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 (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多形现象多形现象: *先锋种和先锋群落先锋种和先锋群落: 所谓先锋种就是某区域先生长的种,起到一个开辟的作用。先锋群落 是演替开始最先建立起来的植物群落。二二.简答题:简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

10、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划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 学按生物分类划分:如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 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按交叉学科划分:如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生理生态 学、进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和生态经济学等。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

11、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 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 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可不必答下面的) 1)可见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的变化对动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形态及体色有显 著的影响。 2)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 3)光质不同对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的影响也不同,动物对不同光质有不同 反应。 4)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5)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 6)光照强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在增长和分化,对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

12、及分化有重要 的影响。 4. 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网上搜的)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 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 比来表示。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1)最低死亡率是

13、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 理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亦称生态死亡率。 5.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网上搜的,和书上的差不多,比书 上的全一点)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非生生物因素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如 C、O、N、CO2 及各种无机盐等。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腐殖质 等。 (2)生产者(producers) 主要指绿色植物

14、:自养生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光合细 菌和硝化细菌,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3)消费者(consumers) 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 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4)分解者(decomposers) 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 合物,吸收某些分解产物,最终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与物质 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 6.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野外调查研究:样方法、样线法

15、,抽样技术 实验生态学方法:自然生态现象的实验室模拟(可控) 数字分析:数学建模现实检验修改模型逐步逼近 7.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 3 类:(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 、死亡率(mortality) 、迁入和迁出率。出 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8.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

16、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类生命表或称 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编制的称为静态生命表。 特定时间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在人口调查中也常用。 优点:易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编制容易;可计算内禀增长率 和周期增长率 缺点:无法分析死亡原因或关键因素;不适用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大的种群。 特定年龄生命表:适用于时代不重叠生物,可进行关键因子分析。 9.K 对策种和对策种和 r 对策种对环境有何不同的要求?对策种对环境有何不同的要求? k 对策: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的环境中,其死亡率大都取决于密度相关的因素, 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他各 种活动。 r 对策: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种群死亡率通常与密度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