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4 阿房宫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75448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4 阿房宫赋 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4 阿房宫赋 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4 阿房宫赋 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4 阿房宫赋 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4 阿房宫赋 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4 阿房宫赋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4 阿房宫赋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房宫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唐代著名诗人。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樊川先生”。京 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望族,杜牧的祖父杜 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后任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中,以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作比,称他为“小杜”;又将李商隐与他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矛盾异常尖锐,大唐帝国已处于

2、崩溃的前夕。作者写作阿房宫赋,欲借阿房宫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来劝告当朝,希望统治者能励精图治,富民强兵。,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5.明句式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判断句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判断句 (3)多于南亩之农夫 介词结构后置句 6.积名句 (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2)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2013课标全国高考)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2015浙江高考、2014江苏高考) (5)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2015重庆高考) (6)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

4、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2016全国高考甲),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1.文脉图解2.主旨归纳 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告,表现出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一】 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整体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第34段)是议论。 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

5、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文章的第3段和第4段能否对调?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对调。第3段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出一条规律。,问题

6、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二】 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 自己搜集课外资料,参考课下注释,简要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参考答案: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否则最终只能落得“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7、,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体味其艺术魅力 1.第2段中“明星荧荧焚椒兰也”几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参考答案:“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深刻。“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此相仿。第五、六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水涨腻,是夸张,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七、八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这几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比喻新鲜,夸张巧妙,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鬟、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

8、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杜牧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这篇文章语言精练,而含意丰富。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蜀山兀,阿房出”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规模浩

9、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起首四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兀可喜”。,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文中言简意深之处并不少见。又如第2段写秦人挥金如土,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构成四个比喻。一面是挥霍无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处铺叙也为下文议论奠定了基础。,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简要比较阿房宫

10、赋与过秦论在写作方法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段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联想和想象,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描写奇丽,议论深刻 阿房宫赋一文,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 课文从建筑之奇、美女之众、珍宝之丰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写建筑,先用“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

11、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依山傍水,气势非凡。接着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然后,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然而上述铺陈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不“爱民”,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文章前面所做的动

12、人描绘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缘身在此山中 世界各地战乱不断,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他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太傅此言差矣。”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原因。岂不闻秦爱纷奢,然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于是建

13、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这才导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美文品读,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文学大师苏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赂者丧。故曰:弊在赂秦。由此观之,秦在五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受贿。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行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受贿的高官,秦能至万世吗?几千年以后的诸多凡人,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 “非也,非也。”魏徵轻轻摇着

14、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始皇未得吾谏太宗十思疏。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孝其忠,则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呜呼!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他很自信地说),美文品读,素材开发,“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徵一愕:“没有。”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看见狗豕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呜呼,秦国方统一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暴政施行,天下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 “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

15、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 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美文品读,素材开发,“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好了,会议到此结束,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散会!”,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品读提示把课本中的内容化解为自己的东西,就是活学活用。作者让贾谊、杜牧、苏洵、魏徵、孟子

16、、项羽依次上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表明对秦灭亡原因的看法,主持人孔子要求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点明题旨。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材料丰富,作者能将中学阶段学过的名家名篇和作者的主张综合来用,做到了材料丰富,显示了很强的概括能力。而用讨论会这种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展示各自的观点,富有创新。,美文品读,素材开发,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运用方向可以用于以下话题:以民为本;成由勤俭败由奢;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