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7524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人体寄生虫学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医学课件人体寄生虫学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医学课件人体寄生虫学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医学课件人体寄生虫学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医学课件人体寄生虫学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人体寄生虫学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人体寄生虫学总论(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INTRODUCTION OF PARASITOLGY,一、人体寄生虫学定义和组成,二、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三、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四、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免疫,五、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六、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重点要求,1. 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本课学习内容,1、医学蠕虫学,2、线虫概述,3、似蚓蛔线虫,崔昱 大连医科大学 寄生虫学教研室,一、相关定义,1、蠕虫(helminth):多细胞无脊椎动物,体软,因其借肌肉伸缩而

2、做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大多数蠕虫过自由生活,少数过寄生生活。 2、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凡寄生于人体并可导致疾病的蠕虫,称之医学蠕虫。 3、蠕虫病(helminthiasis):由医学蠕虫所致的疾病称之蠕虫病。 3、医学蠕虫学(helminthology):研究医学蠕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医学蠕虫学 helminthology,二、蠕虫分类,1、动物学分类法: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如蛔、鞭、钩、蛲等)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和绦虫纲(吸虫和绦虫) 棘头动物门后棘头虫纲(猪巨吻棘头虫),能寄生于人体的蠕虫种类很多,为了便于研究这些蠕虫,把这些蠕虫按目前

3、学者公认的二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1)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s,或称直接发育型):这类蠕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直接发育至感染期,再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给终宿主。如绝大多数线虫(如蛔、鞭、钩、蛲等)。,2、按生活史发育方式分类:,蛔虫生活史,(2)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s,或称间接发育型):这类蠕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然后,再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给终宿主。如所有的吸虫,大部分绦虫,个别线虫(丝虫、旋毛虫)。,肝吸虫生活史,三、幼虫移行症,某些寄生于动物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

4、)后,不能发育为成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引起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根据幼虫在人体组织中引起的病变部位及症状,幼虫移行症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二种。(一)皮肤幼虫移行症(skin larva migrans):幼虫在浅部皮肤内长期移行引起丘疹,疱疹及水肿。病变以皮肤损害为主。幼虫在皮肤深部移行,出现移动性的结节或包块。(二)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 larva migrans):幼虫在脏器内移行引起局部组织损害及全身症状。嗜酸性肉芽肿是内脏幼虫移行症的主要病理损害过程。,线虫概述,Introduction of the Nematode,线

5、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Class Nematoda),种类较多,估计全球有1万余种。大多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水体和土壤中,仅一部分营寄生生活。在我国,能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虫种约35种,其中重要的虫种有:蛔虫、钩虫、丝虫、蛲虫和旋毛虫等。,一、线虫成虫主要特征,(一)外部形态(蛔虫为例): 1、形状:呈长圆柱形,线状。虫体左右对称,不分节,大多数虫体体表光滑。 2、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雄虫小雌虫大,雌虫尾直,雄虫尾部多向腹面卷曲或膨大呈伞状。,1、体壁(body wall):由角皮层、角皮下层和纵肌层三层结构组成。角皮层由皮下层合胞体细胞分泌物形成,无细胞结构,含蛋白质(角蛋白、胶原蛋

6、白)、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类脂等化学成分,以及某些酶类,具有代谢活性。角皮层覆盖体表,具有弹性,是虫体保护层。角皮层还可以形成包括唇瓣和交合伞等结构,参与虫体感觉、运动、附着和交配等生理活动。,(二)内部结构:,2、原体腔(primary coelom):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腔隙,无皮细胞覆盖,故称为原体腔。该体腔参与虫体运动、摄食、排泄和维持体态等方面作用。,(三)消化系统:线虫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其组成:包括口-咽-中肠-直肠-肛门。,(四)生殖系统:线虫为雌雄异体,其生殖系统为管状结构。雄虫:单管型;雌虫:双管型(旋毛虫除外)。,多为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 其发育过程:虫卵-幼虫-成虫

7、。 幼虫在发育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蜕皮现象。,二、生活史特点,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主要教学内容,1、形态:成虫有鉴别意义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受精与未受精卵形态鉴别。 2、蛔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蛔虫的致病机制:幼虫致病、成虫致病和常见并发症。 4、蛔虫感染的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蛔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蛔虫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蛔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概 述,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俗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

8、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亦可以异位寄生于人体其它组织脏器造成严重的危害。蛔虫病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年,我国医书中就有对蛔虫病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课题的论述。,蛔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感染率较高。估计全世界蛔虫感染人数约为13亿,每年约有2万人死于蛔虫病。2005年全国寄生虫病人群感染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蛔虫感染率是12.72%,推算全国有蛔虫感染者8593万人。目前,我国蛔虫病流行特点:1、儿童感染高于成人; 2、农村感染高于城市; 3、514岁儿童为感染高发人群。,一、形 态,(一)成虫1、外部形态:,蛔虫成虫在

9、肠腔,(1)形状:圆柱形,头端尖细,形似蚯蚓,故称似蚓蛔线虫。 (2)颜色:活时肉红色,固定后灰白色。,(3)雌雄虫区别、大小及尾端结构:蛔虫是人体中最大的寄生线虫。 雌虫:2035cm0.30.6cm,尾尖直。雄虫:1531cm0.20.4cm,尾略向腹面弯曲,具2根 交合刺。,雄虫交合刺,(4)重要体表结构:1)体表光滑,具细小横纹。2)具有4条纵线,似两侧侧线明显。,蛔虫唇瓣,(5)头端结构:3个唇瓣,呈“品”字形。,蛔虫卵示意图,(二)虫卵形态,两种蛔虫卵比较,1、受精膜(卵黄膜)和蛔甙层,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见。 2、壳质层(chitin,或称壳质蛋白层),有一定硬度,能抵抗机械压力。

10、 3、蛔甙层(ascaroside,或称脂层或),具有调节渗透作用的功能,对虫卵水份的保存,防止过快干燥死亡有一定作用。 4、蛋白质膜(子宫壁分泌物形成),具有保持水份防止虫卵干燥的作用。,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 Unfertilized and Fertilized Eggs,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感染性蛔虫卵,脱蛋白膜蛔虫卵,外观: 无色透明表面光滑 与钩虫卵区别,与钩虫卵区别,二、生活史,(一)发育过程流程图:,受精,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泥土或水中,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左右时间发育,感染期虫卵,经口侵入人体,在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幼虫,穿过肠壁进入 血与淋巴循

11、环 到达心脏和肺,穿过肺泡通过支气管,最终进入小肠,成虫,1、宿主关系:土源性蠕虫 终宿主人 2、感染阶段和感染途径:感染期蛔虫卵;经口途径感染。 3、体内移行:需经心肺移行,在肺部停留10余天。 4、寄生部位(成虫):小肠异位寄生部位:甲状腺、脾、脑、肾等。 5、营养来源:半消化食物。 6、寿命:1年左右。 7、产卵量:约24万个左右/雌虫/日。,(二)生活史要点,三、致 病,成虫和幼虫均可致病,主要病因: 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变态反应,(一)幼 虫 致 病,最常见受损器官:肺主要引起:蛔虫性肺炎可有肺部炎症的临床症状血中酸性粒细胞可增多病灶常有游走现象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幼虫也可引起异位损

12、害。,蛔虫所致的肺炎,(二)成 虫 致 病,1、肠蛔虫症:掠夺营养及损伤肠粘膜影响吸收:营养不良症状:消化道症状:间歇性脐周疼痛或上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2、变态反应: 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和 结膜炎等症状。,3、并发症: (1)病因:蛔虫具“钻孔”习性所致。 (2)诱因:发热、麻醉和食入辛辣食物,以及不适当的驱虫药物治疗等因素刺激。(3)类型:(1)胆道蛔虫症(2)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3)肠梗阻等。,胆 道 蛔 虫 症,Ascaris in intestine,Ascaris_Removal_Duodenum,Ascaris_In_Colon,肠 梗 阻,蛔虫

13、性肠穿孔,当蛔虫寄生的小肠内环境发生改变以及不适当的的驱虫治疗时,刺激虫体活动增加, 虫体可使病变或正常肠壁发生穿孔。蛔虫进入腹腔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蛔虫性肠梗阻患者病理标本,由于大量成虫纽结成团,堵塞肠管,阻塞部位多发生在回肠,症状表现为脐部或右下腹突发间歇性疼痛,并有呕吐、腹胀。,A large mass of Ascaris,四、实验诊断,(一)病原学检查 1、查虫卵 取材:粪便方法:(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首选方法(2)浓集法:提高检出率饱和盐水浮聚法 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2、查成虫试验性驱虫法 (二)免疫学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蛔虫分布广感染率高的原因,蛔虫产卵量大; 虫卵抵抗外界环境能力强; 虫卵播散范围广; 生活史简单,易造成感染。,五、流行及防治,(一)分布 农村多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 (二)流行因素1、传染源2、传播途径人粪施肥,随地大便,鸡、狗和蝇类的机械性携带等。3、易感人群,(三)防 治 原 则,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加强粪便管理 加强个人防护 驱虫宜在感染高峰后的秋、冬季节进行,Ascaris In Mouth and No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