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教材宏观简介 (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57410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教材宏观简介 (1)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部编初中教材宏观简介 (1)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部编初中教材宏观简介 (1)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部编初中教材宏观简介 (1)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部编初中教材宏观简介 (1)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教材宏观简介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教材宏观简介 (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化市教育局初中教研室 李向东2017.09,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 2017年遵化市级培训,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学者担纲,老牌教材出版社组织编写,教材总体特色和创新设计,一、立德树人(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的问题)措施: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新编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把对古今中外优秀文章、作品的学习与母语教育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民族传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合在整套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避免贴标签、

2、喊口号式的思想教育,新编教材按照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关于立德树人的理解,“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 一是关于

3、“立德树人”的出处。“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何谓“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 “人生最高的境界有三种:立德、立功、立言,从古至今被称为三不朽。立德实现道德理想,品德高尚,为人敬仰;立功-事业追求、建功立业;立言-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何谓“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二是提出“立德树人“的背景。无论是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人生的“三不朽”;无论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还是“做事先做人”;这些都首先强调的是“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仁者爱人”; 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仁义礼智信”。,三是“立什么德”和 “树什么人”的问题。立德树人内涵非常丰富。立德树人要“立什么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

5、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三爱”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素养的培养等等。立德树人要“树什么人”?根据新时期的特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这样的表述是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细化,且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立德树人,立德树人,1,2,3,4,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 教育,传统文化,国家主权与 海洋意识,语文学习,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将革命传统课文融入现实生活

6、之中 (此类课文保留和增加很多,约占全部课文的11%)例1.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此文的阅读教学设计做了很大改进:课前先布置预习,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并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家喻户晓;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先问问自己的祖辈、父辈,了解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影响,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此文的兴趣,而且把这篇革命的经典重新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在了解白求恩的同时,也初步感受到毛泽东的伟大。,优秀传统文化(将语文学习与修身明志相结合)例2.诸葛亮诫子书(七上第四单元4课)此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言

7、文韵律美,同时要求讨论诸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名句。教材意在通过语文学习让核心价值观得以“整体渗透”,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很自然地得到提升。,二、守正创新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努力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切实做到“守正”。统编教材充分吸收课改的经验,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

8、想,力求达到“创新”。,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注意在语文课与学生语文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努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朗读赛、手抄报、演讲、读书故事会等语文活动),三、语文素养,新课标关于语文素养的阐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

9、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只是技能性的训练,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有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新教材仍然要着力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包

10、括语言感受与运用努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同时,重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得到提升,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新教材力求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受中考与高考制约,这是巨大的现实,新编语文教材要尽量帮助师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有意识往素质教育靠拢,在选文、助读系统设计等方面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让学生多接触中外经典,减少和避免僵硬的“说教”,注重熏陶、涵咏与积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天性,引导学会学习,达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四、框架体例全套教材6册,

11、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2X)。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部分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培养写作一般性文章和应用类文章的能力。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内容结构“2+X”2:阅读写作X:综合性学习(第2、4、6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第3、6单元)注:七年级口语交际融入综合性学习和课后“思考探究” 和“积累拓展” 中。,读写配合,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避免当前较为流行的“人文主题”组元或“人文与文体”混合组元带来的不同

12、弊端,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预习、阅读提示或习题设计之中。,部编教材写作教学,在建立独立写作体系的基础上,突出“读写结合”,重视发挥教材范文的作用,把阅读教学与写作知识相互渗透,强调“一课一得”,最终通

13、过一节节课的教学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从而系统、明晰、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阅读选文的特点经典性、时代性: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中外经典文化有尊严感,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时代特点。 审美性、语文性:选美文,值得咀嚼、涵咏,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适用性:以学生为本,难度适中,适合教学。多样性:以现代文为主,兼顾古代诗文,外国作品也占一定比重。另有科普文章、实用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结构体系,阅读:双线组元(以七年级上、下册为例,共12个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12个人文主题),维度之一: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则力图构建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层级序列清晰的体系结构。在阅读能力方面,新教材

14、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如七年级在阅读方法方面强调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阅读策略方面,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阅读:双线组元,维度之二:语文要素,阅读:双线组元,维度之二:语文要素,七年级单元主题及语文能力点,例七年级:,七年级单元主题及语文能力点,例七年级:,六、阅读体系 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每个单元设置“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区分不同课型。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共四篇,1、2课春济南的冬天为教读课,3课雨的四季为自读课,课外阅读主要有课外古诗文阅读、自主推

15、荐阅读、拓展延伸篇目。,阅读体系,每单元推荐35篇,每单元设置教读课文23课,自读课文12课,每册推荐6部,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一)课内阅读,1. 两种不同课型 教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领着走) 自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很多情况下,自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学着走)课外阅读是自己走。,2. 助读系统,即辅助阅读的系统。,教读课文: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主要由课前“预习”和“课

16、后练习” 两部分组成,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要点,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其中,“预习”每课2道题,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比如春的预习: 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与学生的经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为文本的学习激发兴趣、做铺垫。 这

17、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朗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文本学习做铺垫。预习部分是学习一篇文章的前奏,对于预习部分文本设置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不可忽略或敷衍而过。,练习分两个层次: 一是围绕文本的“思考探究”, 主要围绕内容、情感、主题、写法、疑难(解决)等设题。 二是实现向课外拓展的“积累拓展”, 主要是积累、品味、拓展、延伸,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两个层次练习,体现思维的渐进性,由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扩大拓展学习资源,举一反三,内化为语文素养。 此外还有“注释”“读读写写”“补白”。这些设计,都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