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证考试简答题100题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56790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 证考试简答题10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 证考试简答题10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 证考试简答题10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 证考试简答题10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 证考试简答题10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 证考试简答题10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 证考试简答题100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

2、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 (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 提供了可能 (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

3、,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 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答: (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 能得到高

4、度发展。 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 夸美纽斯、福禄倍尔、斐斯泰 洛奇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2)社会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 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性一依据。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和斯宾塞、涂尔干、 孔德、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等;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其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文教育家杜威; (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 心发展的各个要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9、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5、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增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0、简述我国近代学制及特点 答: (1)1902 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末实施 (2)l904 年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思想 (3)l9l2 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文性质的学制,倡导在小学实行男 女同校 (4) l922 年壬戌学制,即“刘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首次兼顾了升学及就业 11、简述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答: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

6、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2、简述现代学生观 答: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3)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导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13、如何建立教师威信 答: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増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4、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答: (1)

7、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前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4)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5)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及操行评定 16、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 答: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披和培养学生干部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班风 17、简述现代教学观 答: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18、简述新课程改章评价的特点 答: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8、 (2)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 价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 11 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19、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 (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 1 建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 (5)学业成绩的检査与评定 20、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 答: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9、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1)直按经验与间按经验相结合 (2)掌拒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2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査知识。 23、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话言描绘教学对 象,使学生表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责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话言直观 24、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

10、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 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素,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提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 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督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決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5、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 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技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 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

11、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6、简述讲授法及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话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 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 讲究 话言艺术。 27、简述谈话法及基本要求 答: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间题,要求学生回 答,并通过间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要准备好间题和谈话计划; 提出的间题要明确,富有桃战性和启发性,间题 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要善手启发诱导; 要做好归纳、小结 28、简述练习法及基本要求 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2、练 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使学生明确_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精选练习材料,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 严格要求 29、简述实验法及基本要求 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 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明确目的,精 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環和实验要求;重视话言指 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査结果 30、简述讨论法及基本要求 答: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決某个问题而进行深讨、辨明是非真伪以 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问题要有吸引力; 要善于在

13、讨 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做好讨论小结 31、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忧缺点 答: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 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勢: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择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增养;教学形式缺乏灵 活性。 32、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诺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4、 33、简述说服法及基本要求 答: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运 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明确目的性;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34、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力 答: (1)要使儿重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儿重具有知识准备 (3)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增养观察的技能 (4)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5)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35、如何培养中学生观察力 答: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36、简述影口向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15、(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7、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答: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38、在教学中如何增养学生的想象力 答: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 扩大表象储备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3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答: (1)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 (2)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有益兴趣 (3)利用原有兴趣迁移 (3)通当的表扬和鼓励 40、简述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 (1)遗传素质 (2)环境和教育 (3

16、)实性活动 (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1、简述建构主文的共同观点 答: (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建构主文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情最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4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创设间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 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要善进行実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理续努力 43、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又称“倒 U 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住激起水平较高。在 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増加,动机的最 住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勢。一般来讲,最住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44、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答: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