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情况汇报提纲

上传人:Q** 文档编号:5756765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情况汇报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情况汇报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情况汇报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情况汇报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情况汇报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情况汇报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情况汇报提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区矛盾某区矛盾纠纷纠纷多元多元调调解机制建解机制建设设情情况况汇报汇报提提纲纲x 法院的多元化解工作起步于 2010 年 8 月,当时在市高院的指导下,x 院与区司法局合作,共同开展“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我们与司法局共同甄选人民调解员,我院提供场所,司法局提供经费,这项工作得以迅速启动。以此为发端,从 2011 年至 2014 年,经过四年的完善和培育, “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不断成熟,调解员数量稳步增加,案件类型逐步丰富,调解工作更加规范,对人民调解组织的培训、指导工作也开展起来,多元化解机制的雏形逐步形成。2015 年以来,在以李旭辉院长为班长的新一届党组的不懈努力下,我院将“人民

2、调解进立案庭工作”提升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层面上来,建立了以立案阶段人民调解为引领,审判执行阶段与人民调解组织、行政机关等非诉讼纠纷解决组织共同化解的纠纷解决体系,我们称之为“1+2+3+4”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具体来说, “1”是指在立案庭内搭建诉非衔接平台,负责全院的多元化解工作。 “2”是指组建专职人民调解员和速裁法官 2 支队伍。 “3”是指司法确认、先行调解和速裁审判 3 项工作机制。 “4”是指我院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人民调解组织之间的四方联动。近年来,我院的多元化解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长期以来,地方行政机关习惯于用行政权力强力解决一些重大敏感纠纷,有些纠纷

3、虽然暂时解决了,但隐患仍然存在。近年来,通过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顺义的各级党委政府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乐于选择多元调解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从而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引向了法治化的轨道。肯定,2015 年我院作为唯一一家入选的首都郊区法院,被最高院评为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新华社、法制日报、焦点访谈等多家新闻媒体。一、 “五到位”确保责任落地落实 (一)各级重视到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年终目标考核,做到与经济发展工作同规划部署、同研究落实、同考核奖惩,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3 月 7 日,市

4、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主持召开全市政法工作会,对综治和平安建设专题作出部署,今年以来,多次专题听取综治工作情况汇报,并就重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5 月 17 日,市委书记在全市维稳信访综治安全工作会上对多元化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1-8 月,市“大调解”办先后 7 次召开全市“大调解”办主任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分析、研判、部署综治相关工作。各县区、市级综治成员单位均及时召开会议对多元化解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二)责任压实到位。市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政法、综治、多元化解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下达的 2017 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以及省综治委、省“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印

5、发关于 2017 年全省重点工作的意 见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下发了2017 年“大调解”工作要点,市委市政府同各县(区)、高新区、市级综治成员单位及时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多元化解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责任单位(部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 (三)工作思路到位 。即“一一四七”工作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中心”、 “一个方向”、 “四个一机制”、 “七化建设”。 “一个中心”:多元化解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一个方向”:以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工作方向。“四个一机制”:“一日一通报、一周一研判、一月一小结、一季一汇报”。 “七化建设”

6、: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过程规范化、工作经验制度化、工作管理精细化、工作方式常态化、工作底线法治化、工作成效亮点化。 (四) 督导调研到位。今年以来,市综治委主要领导和市综治办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到各县(区)、市级综治成员单位督导。3 月 14 日15 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深入各县区、市级相关单位就综治工作进行调研。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副主任先后 10 余次带队深入基层就综治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了中央、省、市委政法、综治、 “大调解”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 (五) 经费保障 到位。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县两级政府投入 300 余万元作为“个案补助”专项经费

7、,足额列入了财政预算,为多元化解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推动“大调解”向多元化解升级发展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市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代拟稿),已在 7 月 4 日市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上、7 月 18 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正在按程序报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批,将以市委、市政府两办 名义尽快下发施行。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确保领导体制不变、工作力量不减。目前,全市共建立“大调解”协调中心 66 个,60 个乡镇(街道

8、)、481 个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率达 100%,市、县、乡“大调解协调中心”专职副主任全部按规定配备到位。 三是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定期分析研判报告制度,按规定召开分析研判会及时向省上报告分析研判报告、会议纪要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报告。 四是完成县“矛盾纠纷第三方多元调解平台机制建设”的提档升级、示范点打造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现场推进会的筹备工作,适时召开会议进一步全面推进“大调解”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升级发展。(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 1 1 、完善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的排查研判工作制度,对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涉众矛盾纠纷和劳动人事争议、交通事故、医

9、疗纠纷等领域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预防、 早化解,积极开展特定利益群体诉求疏导化解,对重大矛盾纠纷强化预警预测预防,杜绝了大规模进京赴蓉聚集事件的发生。 2 2 、积极防范婚姻家庭和邻里关系等一般性民间纠纷升级,完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可能引发“民转刑”命案的重点矛盾纠纷多元联动化解协调机制,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了独具*特色的 38 个“联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制定了关于加强婚姻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联姐”婚调工作室创评方案等制度,有效防止“民转刑”命案发生。 3 3、 、积极推广县“建立矛盾纠纷第三方多元调解平台机制建设”多元调解成功经验,5 月召开多元化解工作会议

10、,采取以会代训认真贯彻落实“4.6”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工作推进会精神。 4 4 、落实矛盾纠纷隐患化解任务清单和特殊重点人群稳控任务清单,在 5 月 17 日的全市维稳信访综治安全工作会上,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下发*市综治委员关于做好矛盾纠纷隐患 化解和特殊重点人群稳控工作的通知,按照“责任制+清单制”的要求,将排查梳理的 47 件矛盾纠纷隐患和 242 名特殊重点人员化解、稳控责任分解交办到各县(区)、市级有关单位负责人手中。截止目前,全市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7119 件,调处成功 6814 件,成功率 95.7%。通过“随手调”化解纠纷 2343 件。及时足额发放“个案补助”160 万

11、余元。 三、大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一 )通过引入第三方调解,与“三大调解”形成优势互补,既解决了调解员不专业、调解认可度不高、诉非衔接不畅等现实困境,又破解了人民调解专业性不强、行政调解公信力不足、司法调解成效不够的制约瓶颈,更实现了矛盾多元化解、群众认同满意、社会平安和谐的良好效果,为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趟出了一条新路,打造了“样板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其他县(区)、市级相关部门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进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试点。区 设立了“交通事故联调中心”、 区建成“多元化调解中心”、 积极开展“诉非衔接”试点、县建成“调解一条街”;市

12、法院着力完善“诉非衔接”工作机制;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市法制办联合会签了关于相互联动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市公安局与市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完善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的意见;市总工会会同市法院、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建立劳动争议四方联动协调处理机制;市妇联打造独具*特色的“花城联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 ( 三 )进一步强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院)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交通事故联调平台的制度建设和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解、第三方赔偿机制建设。共建立市医调委(负责区、西区、区)、县医调委、县医调委 3 个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联调平台 11 个,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庭(室)5 个,覆盖率 100%。 四 是广泛动员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第三方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市司法局指导成立了市人民调解协 会、市校园纠纷调委会,尝试建立物业纠纷前置窗口。市工商局(市消委会)大力加强 12315 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已建“消费维权服务站”90 个,积极整合行业力量,不断拓展延伸服务触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