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56709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分析案例,银广夏案,中国财务造假第一案“银广厦”事件,银广厦案例简介,广厦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初期创始人,原银广厦董事局主席,陈川。 上市之初主要从事软磁盘生产的单一行业。 现任董事长,张吉生,原银川市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原宁厦自治区科技厅厅长。 银广厦自上市至2000年,从上市之初的三个软磁盘生产的单一企业,发展为有40个参股、控股子公司,行业涉及牙膏、水泥、海洋产物、白酒、牛黄、生物制品、房地产、文化等综合产业集团。,至2001年银广厦的总市值排在深圳和上海两市的第三位。 根据1999年银广厦的会计报表分析为依据,被多家媒体与机构、中小投资者极度看好,大

2、肆鼓吹与新闻炒作。 中证.亚商将银广厦评为第二届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50强上市公司,其排名第38位。 亚洲周刊将银广厦评为2000年中国100大上市公司,银广厦在其中排名第8位。 新财富在2001年将银广厦评价为100个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其中银广厦排名高居第二位。 中国证券报和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根据“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将银广厦评为中国上市公司盈利排行版的第5名。(证券报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最具权威性的媒体,而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是我国上市公司研究方面最具有学术权威的机构。,1999年年报,银广厦每股收益0.51元,年报公布之前已从13.97元,至2000年4月19日上涨至35.83元。

3、之后在2000年银广厦对1999年实施利润分配为“十送十”,之后股价除权,又进行填权行情,最终至2000年末股价相当于75.98元。,神奇的股价,财富的梦想,再来看一看银广厦神奇的业绩与增长,2000年的年报,每股收益为0.827元,这是在股本扩张一倍的基础上实现的每股收益,相当于每股收益从1999年翻了接近四倍。,一篇报导,摧毁了一个 撩开银广厦的,美丽的神话,神秘面纱,财经杂志于2001年8月,作为 封面文章发表银广厦的陷井。,银广厦的陷井 “银广厦神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市场一片哗然!,市场一片惊嘘!,证监会随即展开调查:银广厦通过伪造销售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据、虚开增值税发票、伪

4、造免税文件、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虚构利润共计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造假不奇怪,但如此巨额的造假,市场充满了疑问?,银广厦给投资人带来惨痛的损失与刻骨的教训,银广厦造假案曝光,深圳交易所对其紧急停牌1个月,自2002年9月10日复牌之日起,至10月8日收盘连续15个跌停,流通市值缩减68亿元,相当于流通股的投资者在一个月内损失68亿元。股份从36元,最低跌至1元以下。,银广厦案例点评,1、作假手段并不高明; 2、证券市场监管存在严重的漏洞; 3、审计单位存在严重失职。,为银广厦出具1999年、2000年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会计师

5、事务所,“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存在重大审计过失,吊销该事务所,及其相关注册会计师资格。 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被判有期徒刑2年零6个月、2年零3个月,并各处罚金三万元。,用财务分析揭示银广厦的造假,对“银广厦”每股收益分析: 自1994年1997年之间,维持在0.2元0.3元之间,起伏不大。同期,整个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在0.1元0.2元之间。银广厦自上市其业绩超出市场一般水平。 自1998年开始,每股收益(0.40元)发生了近一倍的增长1999年继续增长,达0.5元2000年,公司实现了10送10的股本扩张(即股数翻1倍),每股收益0.83元,相当于股本未扩张的股数的每股收益1.

6、66元,较1999年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 分析结论:银广厦长期以来,其收益超出市场一般水平,自1998年起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是同期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极其业绩优良的企业。,从银广厦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从上市之初,一直到1999年,都维持在10%15%之间,高于同期的市场平均水平(6%),也高于配股的标准水平。而且,在2000年,实现了大幅的增长。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来看,银广厦是一个业绩稳定,收益水平较好的上市公司,而且在2000年,实现净资产收益率翻番的情况(达34.56%),说明公司在2000年的获利能力进一步提高,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结合其2000年的收入与净利润,这两个绝对量指标来看

7、:1994年至1997年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相对稳定,自1998年起,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同步翻番的高增长,自2000年,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又再次同步实现翻番的高增长。说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是基于主营业务的能力的提升,而且在提升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保证了主营业务收入的质量,即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进一步说明公司自1998年自2000年是公司的高速增长期间,公司在提高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并未以牺牲利润作为代价,而是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同时,双高增长。同时,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说明公司并不是依靠提高资产规模而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双高增长,而是在净资产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的,进一步也更加说明公司从主业出发

8、提升收入的能力和利润的能力之强。也说明了公司的主营行业是一个高获利行业,未来一定具有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其它的几个反映公司成长性的指标(环比指标),从这两项指标可见,同样的反映出公司的高 获利能力和高成长性,和前述的分析是一致 的。虽然在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是一负增长,但净利润仍然增长了43%,可见其通过主营业务获取利润的能力之强。而且公司的净利润增值率,都大于公司的收入增长率,说明公司的高速增长并不单单只是通过业务量的增长实现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升收入的含金量实现的。,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公司在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大幅提升时,总资产收益率却与上一年度基本吃平。说明公司完全

9、是依靠现有的资产实现的高增长,并未扩大负债资金来提升。公司的高增长完全是内部能力的增长实现。说明公司靠内部现金资源的获利能力极佳。,银广厦的资产运营能力总资产周转率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为46.1%、26.1%、32.6%。 此指标主要用于反映资产的使用效率,以2000年的32.6%为例,其总资产用3.07年才可通过收入周转一次。 这一周转率水平在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中比较处于中下流水平。 评价:公司的资产运营能力水平较低,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说明公司在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公司优良的业绩相比较,不对称。但公司属于产业转型期,导致公司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处于建设期,因而总

10、资产较高,但还未能发挥其效率。因而总资产周转率较低,并不能说明其造假。但这种总资产周转率较低与其收益水平不相配的异常性,应当引起财务分析人员的警觉。,银广厦的偿债能力评价: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为53.8%、53.7%、57.1%。按一般评价,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是最佳的财务结构,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好,公司财务风险较低。2000年资产负债率有所提高,这是在高成长的前提下实现的,说明公司的财务人员已考虑到在每股市盈利大幅增长的同时,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进一步放大每股收益,同时加大负债利息的避税程度。,银广厦的偿债能力评价:已获利息倍数1998年3

11、.3倍1999年3.22倍2000年7倍说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足以支付每期的利息费用,进一步说明了公司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综上所述: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银广厦是一个业绩优良、有良好偿债能力的高成长公司。除总资产资产运营能力较差之外,但考虑到公司处于产业转型期。因而可以认为该公司是一家质地优异的上市公司。公司在1998年至2001年股价在13元76元之间(复权价)之间,公司的市盈率也在35倍90倍之间。公司反映给市场的是优良业绩与高成长性,市场通过高股价与高市盈率来认可公司的优良业绩与高成长性。,以上的分析是基于,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分析指标系统进行分析的结果。 利用上述指标的分析各机构得到以下

12、对银广厦的评价是不足为奇的: 中证.亚商将银广厦评为第二届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50强上市公司,其排名第38位。 亚洲周刊将银广厦评为2000年中国100大上市公司,银广厦在其中排名第8位。 新财富在2001年将银广厦评价为100个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其中银广厦排名高居第二位。 中国证券报和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根据“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将银广厦评为中国上市公司盈利排行版的第5名。(证券报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最具权威性的媒体,而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是我国上市公司研究方面最具有学术权威的机构。但财务分析并还是上述的几个指标分析就完成的,我们还可进一步利用另外一套分析指标系统则会得到相反结论。 现金

13、流量分析指标系统,从银广厦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19982000年分别为: 23%、4.4%、29.7% 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8915万元、 12779万元、 41765万元 同期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91%、43%、227%,从以上的数据比较,银广厦在取得成倍增长的净利润的同时,确未获得经营性的净现金流入,反而是经营性的净现金流出。(1998年和1999年)经营性现金流出包括:主要由期间费用、存货增加项目构成。但期间费用是要从利润中扣除的,如果是期间费用的大幅增加,导致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呈现负数,则不可能会获得如此之高的净利润和净利润增长的。同时对银广厦的资产负债表

14、进行比对,发现在同期银广厦的存货、流动资产并未发生大幅的增加,而且如果存货增加,说明存货积压,存货的积压,企业也不可能有较好的净利润。没有企业在会在连续的几个会计期间出现负数的该指标,就算在2000年为正数,其也大幅的小于1,说明每一元的净利润,只带来0.29元的现金流入量。,因此,指标间的相互矛盾,只能有一个解释,银广厦大量的进行赊销,赊销的程度为经营活动不但没有带来1分钱的现金,反而需要筹资或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来贴补经营活动中的赊销。如此奇怪的指标反映,以及指标的相互矛盾,是需要在进行评价分析时高度观注的。,银广厦1998、1999、2000年的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分别为20.9%、3.

15、8%、28%。 通过该项指标的测评,其结果与“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比”所反映的结果一致。银广厦的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相互矛盾,不符合一般健康企业的正常状况,其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极差,在1998和1999两年中,虽然利润与收入取得高增长,但这种高增长并未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反而需要筹资活动,来补充经营活动的现金消耗。因此,公司的高增长是值得怀疑的。,银广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 1998年2.4% 1999年0.4% 2000年6.9% 从以上银广厦的数据可见,1998和1999年两年间其经营活动根本无法保障债务的清偿,清偿债务只能靠筹资和投资活动。2000年虽然为正数,得该

16、指标值非常小,其依靠经营活动偿债的能力较弱。 结论:银广厦虽然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极弱,依靠经营活动是不能保障债务的清偿的,到期无法清偿债务的可能性较大。财务风险极大,偿债能力极弱。,用财务分析揭示银广厦的造假,银广厦的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如下: 1998年0.715 1999年0.935 2000年2.794 1998提和1999年均为负数,说明公司经营活动的说明公司在这两个年度当中,其经营活动连股东的股利都不以支付,2000年虽然为正数,但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期的市场平均水平为10倍左右。,从历年银广厦分红资料看:公司自上市以来只有2001年向股东分配了一次现金

17、股利,在多年未分配现金股利的情形下,公司确还有如此糟的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可见银广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巨幅利润,仅只是一个账面的数据,对还本付息、对支付股东股利都是豪无保障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收入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1998年3.4% 1999年1.1% 2000年8.5% 公司以上数据,反映在1998和1999两年间公司获得巨额利润、高速增长,却连续两年的经营活动无净现金流入,只有流出。2000年虽然有经营净现金流入,但只有8.5%,相当于100元的收入当中,只有8.5元的,与当年净利润增长4倍的指标,极为不匹配。这是相当异常的现象。 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能取得现金的流入,那么公司高速发展的血液保障是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靠外部的资金。 公司大幅的销售收入,却连续几年,只能带来账面的利润,确不能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入,公司还得向还不停的融资,来维持其经营活动、偿还债务、支付股东股利,只是为什么?任何一个正常、健康的企业都不会这么来作的,为何银广厦,却乐于连续几年这样?这些反常的现象都是应当引起警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