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护理_(1)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6553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肝炎护理_(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病毒性肝炎护理_(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病毒性肝炎护理_(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病毒性肝炎护理_(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病毒性肝炎护理_(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护理_(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肝炎护理_(1)ppt课件(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及护理,2016年9月份心内二业务学习陆道燕,学习目标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概念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熟悉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熟悉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概述,按病原学分类,目前确定的有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 hepatitis B)、丙型肝炎( hepatitis C)、丁型肝炎( hepatitis D)、戊型肝炎( hepatitis E) ,通过实验室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者称非甲戊型肝炎。甲型和戊型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

2、丁型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为单股线状RNA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早期产生IgM型抗体,一般可持续812周,IgG型抗体可长期存在。 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则是过去感染的标志。,HBV在肝细胞内复制释放入血,还可存在于其他体液中抵抗力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能耐受。煮沸10分钟、高压灭菌可以灭活。对0.2%新洁尔灭、0.5%过氧乙酸及0.5%84消毒液敏感。,(三) 丙型肝炎病毒(HCV)线状单股正链RNA抵抗力强,煮沸、高压消毒、紫外线均可使病毒灭活。加热100 5分钟或60 10

3、小时均能使病毒灭活。,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 抗HCV又分为IgM型和IgG型,抗HCV IgM在发病后即可检测到,一般持续13个月。如果抗HCV 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四)丁型肝炎病毒(HDV)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有HBV 或其它嗜肝DNA病毒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HDV常与HBV同时感染人体,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在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当HBV感染结束时, HDV感染亦随之结束。,完整的HDV病毒有包膜和核心,外面是HBsAg,内部是丁肝病毒抗原(HDAg)和丁肝病毒核酸(HDVDNA)。 抗HD不是保护性抗体。

4、,(五)戊型肝炎病毒(HEV)无包膜球形RNA肝细胞内复制、胆道排除对热及含氯消毒剂敏感,二、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1、甲型和戊型肝炎 急性肝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大便排除病毒最多,传染性最强,2 乙、丙、丁型肝炎 传染源为急性、慢性肝炎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中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的主要传染源 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二)传播途径1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 水的传播 食物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媒介传播,2 乙、丁型肝炎 血液、体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是次要的传播方式母婴传播:母亲在分娩、哺乳、经胎盘等方式传给婴儿。,3、丙

5、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三)易感性与免疫力: 甲型肝炎 人类HAV普遍易感,儿童、青年发病率高,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乙型肝炎 抗HBV阴性者,婴幼儿及青少年易感,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出现抗HBs有免疫力。,丙肝 各年龄组均易感,抗HCV并非保护性抗体,感染后对不同株无保护性免疫。 丁肝 普遍易感,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戊肝 青壮年多见,孕妇感染后病情重死亡率高。抗HEV不是保护性抗体。,(四)流行特征 散发性发病 甲肝、戊肝和乙肝以散发性发病为主。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现象 流行暴发 污染食物和水源,常

6、见于甲肝和戊肝 季节分布 地理分布,三、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 通过免疫介导引起肝细胞损伤 乙型肝炎 机体的免疫反应在清除HBV的过程中造成肝细胞的损伤 丙型肝炎 与HCV的直接致病作用及免疫损伤有关。HCV极易变异 丁型肝炎 同乙肝,有直接的损伤 戊型肝炎 同甲肝,四 、 病理生理: 1、基本病变: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2、病理生理黄 疸 肝性脑病 出 血肝肾综合征 腹 水 肝肺综合征,五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 乙型肝炎16月,平均3月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日 丁型肝炎420周 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一) 急

7、性肝炎:病程 6个月 急性肝炎分为两个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分期 黄疸前期: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 流感样症状 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 全身症状 乏力、全身不适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厌油、纳差、腹胀等 其他症状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黄疸期: 本期持续26周 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 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高峰。 肝大、质地软 ,有压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肿大。 肝功能检测ALT和疸红素升高。,恢复期:一个月左右 症状逐渐消失 黄疸消退 肝、脾回缩 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无黄疸,症状轻,不易发

8、现,是重要的传染源。,(二) 慢性肝炎 病程半年根据病情轻重分为: 慢性肝炎轻度:病情轻,可反复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肝稍大有轻压痛,肝功能轻度异常。,慢性肝炎中度:居于轻度与重度之间慢性肝炎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肝功能明显异常 (化验指标分度见下表),TBIL(胆红素)PTA ALB (白蛋白) 轻度 2倍正常值 70% 35g/L 中度 2-5倍正常值 7060% 3235 g/L 重度 5倍正常值 6040% 32 g/L,PTA称为凝血酶原活动度 (PT正常1014秒,PTA75%-100%)PTA=(对照 PT-对照PT*

9、0.6)/(患者PT-对照PT*0.6)*100%,(三) 重型肝炎 1、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黄疸加深 TBIL171mol/L肝脏缩小、消化道症状加重出血倾向 PTA40% 腹水 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 : 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浅昏迷和深昏迷) 肝肾综合征 : 少尿、无尿,2、重型肝炎的分型 根据病程分为: 急性重型肝炎 病程15日内 亚急性重型肝炎 15日至半年 慢性重型肝炎 病程在半年以上,3、重型肝炎的诱发因素: 病后未适当休息 合并各种感染如腹膜炎,败血症 长期大量饮酒或病后嗜酒 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妊娠妇女等,(四) 淤胆型肝炎 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

10、。黄疸“三分离”特征:黄疸深,但消化道症状轻;转氨酶升高不明显;PTA下降不明显, 60%,黄疸具有“梗阻性”特征: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明显,(五) 肝炎肝硬化 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两型 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肝硬化,六、实验室检查 (一) 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 谷丙转氨酶(ALT)重型肝炎出现酶胆分离 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谷氨酰转肽酶(GGT),2、血清白蛋白(ALB)减少 3、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 4、 胆红素( TBIL )升高 5

11、、血氨,(二) 病原学检测 1、甲型肝炎抗HAV-IgM阳性是甲型肝炎近期感染的指标,确诊依据 抗HAV-IgG阳性是保护性抗体,见于甲肝疫苗接种或既往感染,2、乙型肝炎HBsAg阳性 感染乙肝的标志抗-HBs阳性 具有保护作用HBeAg 阳性 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传染性强抗HBe阳性 传染性减弱;或前C区变异、病毒复制活跃仍有传染性HBcAg 外周血不能检测抗 HBc-IgM阳性近期感染;IgG阳性既往感染HBV-DNA阳性 乙肝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HBV-DNA 1 + - + - + + 2 + -

12、-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乙肝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大三阳) 2、病毒在低水平复制,传染性弱(小三阳) 3、病毒复制减弱或停止 4、感染恢复期 5、感染后恢复,已产生免疫力 6、乙肝疫苗注射后已产生免疫力,3、丙型肝炎 HCV-RNA在病程的早期可出现 抗HCV-IgM 是急性期感染抗HCV-IgG是有传染性的标记而不是保护性抗体。,4、丁型肝炎 抗HDV-IgM 出现较早,急性期 抗HDV-IgG 是现症感染的标志 HDAg、HDVDNA和抗HDV-IgG抗HD

13、V-IgM ,都可确定为HDV感染,5 戊型肝炎 抗HEV-IgM及抗HEV-IgG,由于抗HEV-IgG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年,两者均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七、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八 、处理要点 (一)急、慢性肝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心理平衡 综合保肝: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解毒、降酶、退黄 调节免疫 抗病毒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二)重型肝炎的治疗 1、 一般治疗及支持 卧床休息、低蛋白饮食、输血浆、保持电解质平衡 2、促进肝细胞再生 3、 对症治疗,4、出血的防治 止血药 :Vk1、生长抑素(施他宁)、口服凝血酶或去甲肾上腺素输入新鲜血液或凝血因子复合物

14、胃粘膜保护剂:雷尼替丁,5、肝性脑病防治 氨中毒防治 低蛋白饮食、口服抗菌素及乳果糖、食醋灌肠、静脉降血氨的药物(谷氨酸、精氨酸、门冬氨酸钾镁) 恢复正常神经递质 左旋多巴静滴 维持氨基酸比例平衡 防治脑水肿 甘露醇快滴 速尿静推,6、防治继发感染 重型肝炎常伴胆道感染、自发性腹膜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多见。,7、肝肾综合征防治 利尿 扩张肾血管 避免引起血容量降低的因素,(三)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和肝移植ALSS已应用于临床,主要作用是清除血中毒性物质,治疗后可使血胆红素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人工肝技术,所谓人工肝技术,就是一种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得以恢复再生,并最终挽救病人生命的医疗新技术。,人工肝操作方法,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 血浆置换 特异性胆红素吸附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肝移植已在我国多家医院开展,并取得可喜的成效,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希望。,(二)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 :急性期隔离治疗,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禁止献血,不能从事餐饮托幼等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做好三管一灭;乙型、丙型、丁型的重点是防止血液和体液的传播,推广一次性医疗用品。避免共用生活用品。3、保护易感人群 (1)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