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精品课件: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3.3.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6439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精品课件: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3.3.2 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年秋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精品课件: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3.3.2 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年秋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精品课件: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3.3.2 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年秋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精品课件: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3.3.2 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年秋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精品课件: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3.3.2 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精品课件: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3.3.2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精品课件: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3.3.2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乙酸,自主阅读,自主检测,一、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二、乙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自主阅读,自主检测,2.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2)酯化反应。 定义: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自主阅读,自主检测,自主阅读,自主检测,1.下列关于乙酸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 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能与碳酸盐反应 D.1 L 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足量Mg反应产生2 mol H2 解析:乙酸为一元酸,与Mg反应:2CH3COOH+Mg (CH3COO)2Mg

2、+H2,即1 mol乙酸与足量金属Mg反应产生0.5 mol H2。 答案:D,自主阅读,自主检测,2.既能与钠、氢氧化钠反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的有机物是( ) A.硫酸氢钠 B.乙醇 C.乙酸 D.盐酸 解析:A、D项不属于有机物,排除;乙醇只与钠反应;乙酸与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反应。 答案:C,自主阅读,自主检测,3.在生活中有“每天喝点醋美丽将永驻”的说法。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以下对醋酸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最简式为C2H4O2B.结构式为C.结构简式为CH3COOHD.分子填充模型为 解析:醋酸的最简式为CH2O,C2H4O2为其分子式。 答案:A,自主阅读,自主检测,4.写出

3、乙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为离子反应,须写离子方程式)。 (1)生石灰 。 (2)苛性钠溶液 。 (3)纯碱溶液 。 (4)甲醇(CH3OH) 。 解析: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无机酸的通性,且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重难点一,重难点二,为了探究乙醇、水、碳酸、乙酸分子中羟基氢活泼性的相对强弱,某同学向四种液体(或溶液)中滴加2滴石蕊溶液。,讨论探究 1.上述四支试管中有何现象?说明羟基氢的活泼性有何差异? 2.如何设计实验进一步比较羟基氢的活泼性?,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探究提示:1.装有乙醇和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碳酸溶液和醋酸

4、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该实验能够说明乙醇和水中的羟基氢不如碳酸和乙酸中的羟基氢活泼。 2.(1)将无水乙醇和水分别与金属钠反应,在水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水中的羟基氢比乙醇中的更活泼;(2)将醋酸溶液滴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有气泡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说明醋酸比碳酸酸性强,即醋酸中的羟基氢更活泼。,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重难点一,重难点二,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 乙酸、碳酸、水、乙醇的分子组成中,均含有羟基氢,它们有相似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它们也呈现不同的性质,它

5、们的酸性强弱不同。其酸性强弱顺序为:乙酸碳酸水乙醇。,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重难点一,重难点二,四种物质的性质比较,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重难点一,重难点二,【例题1】一定质量的有机化合物和足量金属钠反应,可得气体V1 L,等质量的该有机化合物如果与适量的纯碱溶液反应,可得气体V2 L。若同温同压下V1大于V2,那么该有机化合物可能是( ) A.CH3CH2OH B.HOOCCOOH C.CH3COOH D.HOCH2COOH 解析:OH、COOH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1 mol OH或1 mol COOH与钠反应可产生0.5 mol H2;仅COOH与Na2CO3溶液反应

6、生成CO2,1 mol COOH与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可产生0.5 mol CO2。题设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于与纯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且V20,则有机物结构中既有COOH又有OH。 答案:D,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重难点一,重难点二,规律方法点拨羟基、羧基个数与生成气体的定量关系 (1)Na可以与羟基反应,且物质的量的关系为2Na2OHH2。 (2)Na2CO3、NaHCO3只能与COOH反应产生CO2,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a2CO32COOHCO2,NaHCO3COOHCO2。,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成功体验1 某化合物的结构简

7、式为HOCH2CH CHCOOH。 (1)写出该物质中所含的能与钠反应的原子团的名称 、 。 (2)1 mol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 L。 (3)51 g该物质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可以产生标准状况下的CO2体积为 L。,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重难点一,重难点二,解析:(1)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钠反应。 (2)1 mol 该物质可与2 mol Na反应,产生1 mol H2。 (3)羟基不与NaHCO3反应,只有羧基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气体,51 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故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8、 0.5 mol。 答案:(1)羟基 羧基 (2)22.4 (3)11.2,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人们常说“酒是陈的香”,原因是酒在长期放置的过程中,某些微生物将少量的乙醇氧化成乙酸,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了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为了模拟这一过程,某同学在实验室里欲用以下装置进行酯化反应的实验。,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讨论探究 1.对照教材所给的实验装置图,分析选择哪套装置合理。 2.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乙酸乙酯能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乙酸和乙醇易挥发,加热时装置内压强可能不稳定,结合这些资料对该实验装置的选择做出合理的解释。 探究提

9、示:1.应选用装置A。 2.乙酸乙酯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只能选用碱性较弱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因为加热时装置内压强不稳定,所以如果导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容易引起倒吸炸裂试管。,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1.实质 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即:,2.特点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完全,存在化学平衡。,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3.酯化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 (1)试剂 向试管内加入化学试剂的顺序:向乙醇、乙酸的混合液中缓缓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注意不能先加浓硫酸,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Na2

10、CO3溶液的作用 a.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b.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除去乙酸; 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便于分离得到酯。,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2)装置 长导管的作用:导出乙酸乙酯兼起冷凝管的作用。 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长导管位置: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如插入液面以下,应使用防倒吸装置,如干燥管等。 (3)加热 刚开始小火均匀加热的目的:防止乙醇、乙酸过度挥发,并使二者充分反应。 反应末大火加热的目的: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出来。 (4)产物分离 用分液法分离,上层油状物为产物乙酸乙酯。,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

11、例引领,例题2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 。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 (3)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的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试剂a是 ,试剂b是 ;分离方法是 ,分离方法是

12、 ,分离方法是 。,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解析:(1)浓硫酸可与无水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在乙酸乙酯制备的反应中,浓硫酸又作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2)用Na2CO3溶液吸收产物时注意防止倒吸。开始反应前Na2CO3溶液呈碱性,所以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而反应结束后产物中除乙酸乙酯外,还有伴随蒸出的乙醇和乙酸,少量的乙酸中和掉D中的Na2CO3,从而使红色退去,并且生成的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所以出现分层现象。 对于第(3)小题,可从分析粗产品的成分入手。粗产品中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萃取、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

13、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蒸馏B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溶液。,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答案:(1)作反应物,与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2)防止倒吸 红色退去,出现分层现象 (3)饱和碳酸钠溶液 稀硫酸 萃取、分液 蒸馏 蒸馏,规律方法点拨在实验室里制得的乙酸乙酯通常混有少量的乙酸,常用饱和Na2CO3溶液中和除去,而不宜用浓NaOH溶液进行中和,因为在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酯的水解程度很大,致使乙酸乙酯的产量降低。,重难点一,重难点二,情景引入,知识点拨,典例引领,成功体验2

14、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了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了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了 解析: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除了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外,还吸收挥发出的乙酸与乙醇,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故C项正确。 答案:C,1 2 3 4,1.如图是某有机分子的填充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15、( ) 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与稀硫酸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由填充模型可知,该物质为CH3COOH,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B,1 2 3 4,2.枸橼酸可用于驱除肠道虫病, 其结构简式为。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枸橼酸反应的是( ) A.乙酸 B.乙醇 C.碳酸钠溶液 D.溴水 解析:枸橼酸的结构中含有羧基,它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又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同时枸橼酸的结构中含有醇羟基,它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只有溴水与枸橼酸不反应。 答案:D,1 2 3 4,3. 下列物质不可用来鉴别乙酸

16、溶液和乙醇溶液的是( ) A.金属钠 B.CuO C.石蕊溶液 D.碳酸钠溶液 解析:分别取少量的两种待测液,当加入金属钠时,两者均产生气泡,无法加以鉴别;当加入CuO时,黑色粉末溶解的是乙酸溶液,无变化的是乙醇溶液;当加入石蕊溶液时,溶液变红的是乙酸溶液,无变化的是乙醇溶液;当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有气泡产生的是乙酸溶液,无变化的是乙醇溶液。 答案:A,1 2 3 4,4.红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其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具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试剂中,可用于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填序号)。 水 紫色石蕊溶液 碳酸钙 (3)实验前a试管中盛放的是 (填化学式)的饱和溶液,实验后a试管中的液体分层,乙酸乙酯在 (填“上”或“下”)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