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质量评估(六)(新人教版福建专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6315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质量评估(六)(新人教版福建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质量评估(六)(新人教版福建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质量评估(六)(新人教版福建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质量评估(六)(新人教版福建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质量评估(六)(新人教版福建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质量评估(六)(新人教版福建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质量评估(六)(新人教版福建专用)(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 第46章 (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实例中,属于种群的是( ) A.太湖内的鱼 B.校园花坛内的花草 C.紫金山上的灰喜鹊 D.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解析】选C。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A、B两选项中均不是同一物种,而D选项则属于生态系统的范畴。,2.(2010莆田模拟)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

2、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解析】选D。初生演替历程较长,速度较慢;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趋势是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演替早期,生物群落中优势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发生显著的基因频率改变。,3.分析以下实例,正确的是( ) 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小丑鱼喜欢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解析】选B。白蚁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依靠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将纤

3、维素分解成糖类供白蚁生存,两种生物共生。小丑鱼和海葵之间也是共生。榕树的气生根将其他树木缠死,是竞争。白尾鹿遇危险将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警示同伴,是种内互助。,4.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解析】选D。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

4、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解析】选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保持不变的;杂草不一定是同种的,不一定构成种群;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与自然演替不同的方向和速度进行。,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

5、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解析】选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养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7.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

6、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选C。种植玉米时,是单一作物品种,只能形成种群,不能形成群落,不能称为群落的分层现象,另外玉米植株也没有明显的高低分层现象。,8.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曲线所示,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以及种群增长速度曲线所反映出的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是( ),A.增长型和 B.衰退型和 C.增长型和 D.衰退型和 【解析】选A。由图分析知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为“S”型曲线,t1时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为 ,此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9.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

7、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B.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解析】选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代谢伴随着能量代谢,所以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物质可循环利用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循环利用,能量不仅可在食物链中流动,也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流动,能量金字塔不可以倒置。,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应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连续的过程

8、。,11.(2010开封模拟)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海洋中存在着许多自然条件特殊的环境,因此也分布着许多具备特殊生理和遗传特性的微生物,如蓝藻、嗜冷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和嗜热细菌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的碳氮循环对整个地球的气候及海洋的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B.海洋中的蓝藻的出现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C.许多人喜欢在低温下洗涤衣物,可以从嗜冷微生物中提取低温蛋白酶,用做洗涤剂的添加物 D.嗜盐微生物之所以能在高盐环境中生存是由细胞膜决定的,【解析】选D。嗜盐微生物的特点应由遗传物质决定,基因表达的结果使胞内浓度很高,所以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12.关于生态

9、系统功能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C.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 D.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解析】选D。枯枝败叶中的能量要经分解者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因为植物只能吸收无机盐,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中的能量。,13.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其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 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残尸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解析】选B。能量单向流动不会循环

10、流动,信息传递既可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14.在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时,某生态工作者,为了加速当地生态资源的恢复,在过去的一年中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并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大量增加本地生态系统的种群数量 B.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不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外来物种入侵该地区后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外来物种入侵将丰富本地物种基因库 【解析】选C。外来物种入侵,因在当地缺少天敌,易引起种群大爆发、生态平衡被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5.(2010盐城模拟)一个由中国、美国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

11、调查组遗憾地宣布,经过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在长江中未发现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白鳍豚,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下列相关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白鳍豚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较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白鳍豚灭绝使人们认识到,某物种一旦灭绝,地球上将永远失去这个基因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解析】选B。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干扰与破坏,严重影响其生存,并非基因频率改变较慢导致。,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

12、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或食物网 能量散失的过程是“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 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应比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多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就是要让能量都进入人体内 A. B. C. D.,【解析】选B。能量散失也可以发生在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体中,并不只有分解者。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就要让能量正常流动,不可能全流入人体内。,17.(2010中山模拟)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

13、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和N、P等无机盐也越多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解析】选B。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被有机物污染的水体距排污口越近,分解者作用越旺盛,耗氧越多,水中溶解氧越少;重金属具有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含量越多。,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总保持平衡 C.森林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没有自我修复的

14、能力 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越强 【解析】选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随季节变化而略有差别,一般春季输入大于输出,秋季输出大于输入;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越难。,19.(2010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解析】选D。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生物之间的营

15、养关系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20.(2010安庆模拟)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进行自然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

16、. B. C. D. 【解析】选B。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应优先考虑环保,适当利用自然资源,有很多生物具有潜在价值,应合理保护每一种生物。保护森林资源应合理采伐,池塘也应合理捕捞,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可进行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或水族馆。,21.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 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