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课件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6311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课程课件_2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儿童文学课程课件_2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儿童文学课程课件_2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儿童文学课程课件_2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儿童文学课程课件_2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课程课件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课程课件_2(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 关于儿童的年段划分(生物性和社会性)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 岁以下的任何人。”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岁的公民。”,第一章 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历史上儿童文学的概念,西方(18-19世纪末):儿童文学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训导的文学 中国的三个阶段:“儿童本位的文学”(20世纪20年代胡适、周作人) “教育儿童的文学”(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初) “适应儿童的心理和趣味的文学”(20世纪80年代后) “解放儿童的文学”(21世纪初) 几种典型的儿童文学观念 “教育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

2、造 “稻草人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 “卢梭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 “童心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现在的儿童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是考虑到儿童理解力的文学 2.为儿童写作并不是把成人的思想、信条强加给儿童 3.其内容必须要让读者能够理解、领会 4.其内容和结构应符合儿童审美激发儿童的情趣 5.必须要了解到儿童读者的心身发展阶段 6.作者在具有文学才能的同时还应持有与儿童共鸣的思想和心绪,(浦漫汀)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有助于其健康成长的文学。其中有成人特意为少儿 创作的作品;也有一部分作家抒写主观意愿却能为儿童接受理解且

3、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的文学作品;也有少年儿童自己创作的一部分作品。,上笙一郎: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养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作品。黄云生(方卫平):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立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审美文学作品的总称。于虹: 儿童文学是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水平、审美要求及阅读能力相结合,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王泉根: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适应317岁少儿的健康成长而创造的文学,是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文学的集合体。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对文学的不同要求决定并制约着幼儿文学

4、、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各自具有的本质特征与思想、艺术上的需求,这三个层次的文学都以其作品的文学价值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作用。将少年儿童培育引导成为灵肉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标。,吴其南: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是成年人对儿童的心灵进行审美召唤并能得到儿童的响应的文学。,儿童文学的内涵,文学价值; 独特的美学意蕴; 特定的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和审美理解审美接受 终极目的引导培养社会健全的一员,儿童文学的范围(存在表现),1、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2、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3、成人为自我表现而被儿童认同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特殊性,王

5、泉根认为: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生产者是主宰现世社会运转的成年人,而消费者是天真未凿的孩子。一件儿童文学作品必须经过成年人接二连三地用文化规范的味觉和理性评判的筛子过滤之后,才能送到孩子的手中。 儿童文学特殊性原因:社会教育的方向性要求;成年人的“儿童观”;儿童的年龄、心理,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认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首先,作为“儿童文学“根本属性的“儿童“、“文学“都是具有模糊义素的模糊词,这就使“儿童文学“内涵成为由两个模糊概念组成的集.其次,“儿童文学“的外延模糊.无论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文本,还是读者的范围,都是模糊的.这三重模糊又构成

6、一个模糊集.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一是与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性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直觉的特点是形象的,它凭借心灵的力量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用以表现作家直觉感受的东西只能是意象,并且具有独特性.创作是形象而具体的,而儿童文学概念却是理性的、逻辑的.用理性的、逻辑的语言去概括形象的、极富个性化的创作,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理论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儿童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个理论家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也是难以做到的

7、.这些就是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你赞同哪种儿童文学概念?为什么?,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功能,儿童文学的目的和意义 1、1989年11月儿童权利公约认为教育的目的: 2、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健康 3、培养对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及联合国宪章所载各种原则的尊重,4、培养儿童对其父母、自身的文化背景、语言和价值观、居住国的民族价值观、原籍国以及不同于本国的其他文明的尊重 5、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组裔、民族和宗教群体以及原为土著居民之间的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里过着有责任感的生活 6、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最主要的目的和意义是陪伴和促进儿童

8、的精神成长,1、丰富儿童的精神、心灵和情感 2、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社会、成人世界以及儿童自身 3、帮助儿童理解爱、友善、人性 4、向儿童传达自由、平等、和平等人类公认的美德和理想 5、让儿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及生活方式 6、让儿童感受并喜爱文学 7、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8、引导儿童观察社会生活 9、培育儿童对他人的理解、宽容和同情 10、帮助儿童建立勇气、信心和希望,儿童文学的功能,11、向儿童表达来自成人的理解和安慰 12、激励儿童运用理智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 13、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儿童探索未知 世界 14、让儿童学会与人交流、分享思想成果 15、培养儿童的文学艺术趣味 16、

9、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17、增进儿童的文化修养 18、丰富儿童业余生活,排遣孤独和寂寞 儿童文学的所有功能是通过其作品的文学功能及价值得以表现,在你看来,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性质 全美英语教师协会在课程文件英语的要素中,将文学教学的目标定为: 1、认识文学作为人类经理的一面镜子的重要性,这面镜子反映了人类的动机、冲突和价值; 2、能够把文学当作与他人联系的方法,在人类环境中找出文学虚构的任务,从与文学相联的复杂事物中获得洞察力; 3、初步了解代表种种文学背景和文学传统的重要作家; 4、逐步熟悉古今 的文学代表作; 5、培养口头和书

10、面评论种种文学形式的有效方法; 6、把文学当作欣赏语言的韵律和优美的有效的体验方法; 7、培养延续到成年上升货的阅读习惯;,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理念,1、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在兼顾语文基础学习的前提下,明确反映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与一般语文课文教学的差异; 2、将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和习惯视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3、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与阅读心理,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安排上有所体现; 4、尝试将课文还原成文学作品,将教师本人、学生看成读者;,5、开展文学作品欣赏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文学作品,而不是仅仅关注阅读的结果; 6、贯彻并理解文学的阅

11、读不单纯以获得资讯,进行道德建设或修复为目的,同样重视作品在陶冶性情,丰富心灵感受、抒发情感、获得美感、享受情趣等方面的意义; 7、重视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根据不同体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构成确立教学的重点; 8、确立学生是文学欣赏的主体,同时明确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发展欣赏、理解文学的能力;,9、了解阅读是个性化的体验,个人的反应应该得到尊重,启发、组织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 10、可学生在态度严肃的情况下,运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文学; 11、在教室里开展的文学作品欣赏的阅读,同样可以包含娱乐阅读的因素; 12、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评估应不同于一般的语文学习的评估;,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12、,1、针对不同作品的特点进行专门的阅读教学设计; 2、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 3、尽量保持阅读过程的新鲜感和完整性; 4、不将所有的阅读课程都处理为文本的分析性阅读; 5、调动和推动学生进行有兴趣的自主阅读,建立他们的阅读自信; 6、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文学阅读体会和经验; 7、将阅读教学适当转化为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8、配合运用包括绘画、音乐、戏剧表演在内的艺术手段欣赏文学; 9、注意到教材对文学作品的改写,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原作的延伸阅读; 10、鼓励学生提问题,而不是教师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11、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想象和假定; 12、引导学生对文学作

13、品做出即时的反应并通过讨论修正他们的观点; 13、避免过多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免中断、干扰学生的阅读欣赏过程; 14、重视学生的阅读经验的唤起和回顾,引导他们联想、比较正在阅读和曾经阅读的文本; 15、根据学生年龄、阅读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独立评价; 16、用与学生分享的方式表达自己 对作品的阅读体验; 17、关注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 18、运用有实际效果的教学手段; 19、设计不同深度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 20、在实践中,调整并寻找新策略;,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还有哪些基本策略可以反映文学教学的性质并能取得突出效果?,综合练习与链接,1、关于儿童文学的概念,你赞同哪位大家的观点

14、,为什么? 2、你读过哪些儿童文学作品?你对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有什么期待? 3、阅读链接:波茨曼 美国童年的消逝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第三节、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民间文学、儿童读物,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 相同: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思想性、倾向性、民族性等 儿童文学的儿童性与成人性的融合。 在广义上尚属儿童时代,必然具有儿童的特性。与此相适应,儿童文学的性质必然要植根于其儿童天性之中,专注于表现主人公的天真情怀和对未来人生的理想憧憬。因此,从总体上看,儿童文学既有对儿童天性的关注(尤其是儿童文学),又有对成人心理的关注(主要是少年文学),具有儿童化和成人化的双重倾向。儿童文学既可以有对儿童天

15、真稚气的再现,也可以有对渴望成长的成人化心理的描写,两者可以达到有机的融合。,20世纪80年代,曹文轩提出了儿童文学要“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文学主张,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开朗的,充满生气的,强悍的,透着灵气和英气的”,作为社会化的人,其个性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个性与社会文化之间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之中。由于儿童尚处于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时期,对社会文化规范(包括伦理、道德、法规、法律等)还远不能作出全方位的适应,因而其个性与社会性的冲突、对立会更强烈一些。,这种冲突与对立如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或有效的扼制,就会形成许多不良后果,造成人格上的严重缺陷。如要儿童的个性不能保持独立

16、、完善、为强大的社会规范所湮没,他就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个性、缺乏质疑精神、丧失创造力和故步自封的庸人;而一量其个性发展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或者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规范,那么又将会滋生出极端的个人主义,或是一种无理性的反社会倾向,将自己置于社会的对立面,其激烈和极端的行国也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不同:因年龄特征和终极目的等因素表现为题材、内容、主旨、风格、形式、审美特征等 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源头 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儿童读物种类:儿童启蒙读物、思品教育和励志读物、科普读物、历史读物、图画读物、文学读物,第四节:儿童文学的年段差异性及其 各形态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差异与接受能力,决定并影响着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各自具有的美学特征及思想上、艺术上的要求。儿童年龄特征带来的儿童读者文学接受能力和趣味的分化,意味着每一年龄阶段的儿童读者都要求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学接受空间。,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享受童年与发展自我的文学。儿童文学在本质上是供儿童审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