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55986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东西方人类新文明的探索东西方人类新文明的探索龚意前言:首先要说明自己还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记得山岸己代藏曾经教导过“非见勿行, 非行勿言”,本来是不该在这里说太多,但这个事业很有意义和迫切性,而国内 还刚刚开始所以经常有朋友希望提供一些资料。一年多前写了“有机”事业的 前途一文,当时主要阐述的是关于这个事业的历史意义、宏观背景和目前主 要的问题和应对建议,所以以“有机事业”笼统代称。但近来学习思考后发现还 是有必要写篇文章来对源于西方的“有机农业”和源于东方的“自然农业”的作一下 区别和各自渊源的介绍,总结一下自己的一些理论学习和思考以供有兴趣的朋 友交流探讨

2、。因为还欠缺实践经验所以主要是一些宏观层面的认识,其它技术 层面的东西留代以后有实践后再具体探讨、交流。一一“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和和“自然农业自然农业”有共通的地方也有区别。有共通的地方也有区别。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不同于现代化学石油农业。“有机农业”是西方的反思和转变,而“自然农业”是东方的反思和转变,但两者的 文化基础、思维方式、观念体系、技术体系都是不同的。但在内在的本质上大 抵都是一种整体辨证统一的思维模式和普遍联系的有机生命体的世界观,都是 追求平衡/和谐的价值观。不同处是,西方的“有机农业”是追求一种“有为”的平 衡/和谐而东方的“自然农业”追求的一种“无为”自然的平衡/和谐。这和东

3、西方的 思维模式差异有关,西方的思维相对而言逻辑严谨、缜密、细致(左脑的抽象 逻辑思维较强),而东方的思维模式笼统、模糊、简洁、实用(右脑的形象思 维和灵性意识较强)。西方的传统倾向于向外求取,而东方的传统倾向于向内 化无。但要说明的是现代的化学石油农业是西方早期的机械世界观即不成熟的 理性思维的过度膨胀所致,而东方一直是不存在这种机械世界观和实践传统的 。“有机农业”背后所代表的思维模式、观念体系和科学研究是西方目前最前沿的 领域但目前还是非主流的,而他们这些最前沿的发现其实我们祖先很早就已经 认识到了,只是没有他们现在研究出来的那样细致罢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 东方人有一种意识传统是西方所

4、不足的,就是“灵性直悟”(顿悟,如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密宗的“明心见性、即心即佛”)讲的就是万物平等同一 、没有分别差异的内化为空无的至高境界(没有矛盾),而西方的传统归根到 底还有个神/上帝/LOGOS/绝对理性有个对立分别在那里(差异就是矛盾) 。所以反映到农业上就会有前述的差别,主要就是西方的“有机农业”倾向于人 为主导的对立平衡/矛盾和谐且体系复杂而东方的自然农业更倾向于无为/顺其 自然且简洁,这些反映在农业种植上对待草、虫、肥的认识/态度、技术都 是不同的。二但这里说的二但这里说的“有机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自然农业”在各自的实际发展中存在着内部的分在各自的实际发展中

5、存在着内部的分 化和演变。化和演变。1现在泛称的“有机农业”起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奥地利的思想家、教育家 鲁道夫史坦纳(Rudolf Steiner),他在所创立的人智学(Anthroposophy) 的 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了来的“活力农耕(Bio-dynamic Farming)”或称“生物动力农业 (Biodynamic Agriculture)”。他在钻研传统哲学和各种宗教理论,包括佛教的 因果报应说和轮回说,创建了人智学理论作为哲学指导思想,接着又发展了一整套 应用的学科体系,包括教育学、医学、农业经济学、社会理论、金融学、形体动 作艺术等。从二十年代起它的推崇和追随者,包括很多有影响

6、力的社会名流,在世 界各地分别结成社团,建起了相应的幼儿园、中小学、研究院、医疗所、各种艺 术活动中心,以推广人智学的教育和应用,从此一度形成所谓“人智学运动“之风。 人智学和“人智学运动“也被一部分主流学者归为宗教和新宗教运动。而“有机农耕(Organic Farming)”的概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艾尔伯特.霍华德 提出的,并被广泛使用。在后来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最初的生物动力农业(Biody namic Agriculture)其内在的东西也被简化或者说变易。因为最初的体系是很 复杂的而且其内涵和追求层次是很高的,在后续的推广发展中参与进来的人大 多不会具有这样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也可能不具有实

7、施这样复杂体系的条件。 但原初的体系仍然保存着,就是生物动力农业标准-1927 年形成的德米特(de meter)标准,德米特标准被公认为国际有机农业的最高标准,国际有机农业运 动联盟(IFOAM)的基本标准引用德米特标准的 67%。详细介绍参见 http:/ 和 http:/./csa/wz_16.htm2现在泛称的“自然农业”一般说是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思想家、宗 教家冈田茂吉(Mokichi Okada),其实东方的农业自古都是强调天人合一,讲 究天、地、人的和谐,讲究人的主导作用是要在尊重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实现的,反之就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8、自然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老子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远,主要农学家有北魏末期 著有齐民要著的贾思勰等。现在所讲的是“自然农业”只不过是指在大规模 推广普及化学石油农业的时代背景下民间非主流的反思和自觉转变,“自然”有 个相对应的“非自然“的对立分离的二元思维模式和机械世界观和非平衡非和谐价值观和具体实践。详细介绍参见 http:/www.deser Okada)创立了世界救世教和自然农法。当时自然农法的目 的是,健康的土地,生产健康的食物,孕育健康的人。因此自然农法的原则为 维护土地的洁净,因此主要以枯叶为堆肥,不用人畜粪便或外来厨余,也不使 用农药等。而后和西方发生的事情一样自然农法分裂

9、成有宗教性仰的神慈秀明 会的秀明自然农法与无宗教信仰的 MOA(以冈田茂吉之名命名的)自然农法。 详细介绍参见 http:/ 作多年,逐渐摸索出了“自然统一养鸡”的方法,即做到自然与人为两者相调和 ,由人按鸡的习性来引导养鸡,既不单纯强制,也不自发自流。他因此进一步 提出,自然和人为两者相调和的“无所有统一社会”是最终的理想社会。他认为 只要不断实验、扩大影响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1953 年 3 月,他建立了“山岸 会”。该会每年举办几次讲习班,由山岸主讲。他把农村的聚会和佛教的“禅”结 合起来,要信徒集体静思,重新认识“人生的出发点”。他提出“抛弃私欲,共同 繁荣”的口号,要人们通过静思大彻

10、大悟,在一瞬间由世俗社会的“丑小鸭”变成 理想社会的“大天鹅”,即变成“真正自由、真正幸福的人”。山岸会于 1959 年 4 月创办了第一个“山岸主义生活实显地”,把一些农民捐献归公的财产聚集起来 ,买田置地,建立作为共同体的春日农场。后来建立这样类似的试验示范农场 有 30 多个,遍布全国各地。山岸会称“实显地”为“不要钱的和睦快乐村”。1961 年山岸去世后,山岸会继续宣传山岸主义。山岸主义幸福会的宗旨明确规定:“ 谋求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即天、地、人的和谐,给人类带来充满丰富物质的、 健康的、有亲密感情的、安定的、舒适的社会。”详细介绍参见 http:/ 肥、不用工具除草或除草剂和不依赖化

11、学农药四大原则,以及泥土团、旱地直 拨不耕起的谷物耕作方式。由于一根稻草的革命一书在欧美的地位,在海 外当提到自然农法(natural farming),大都认为是福冈式的自然农法,反倒是 在日本不这么广为人之。其后,“自然农“由日本的川口由一(Yosikazu Kawag uti)先生于二三十年前发起,川口氏原本便是农家,曾尝试福冈式的方式,但 以农家大量生产的目的,福冈式的方式无法成功,便部份采取福冈式的做法, 不除草不犁田,不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川口式也致力于提倡汉方疗法,医、食 、住、行、衣合一的理念。对日本人而言,这是一种较能接受的自然农法。 详细介绍参见http:/ 8e01000a

12、vr.html较近的韩国自然农业协会创始人农人赵汉珪融合了日本的山岸会创始人山岸己 代藏的农业基本思想,日本柴田欣志的酵素和微生物农业技术和日本大井康夫 的营养周期理论形成了自己的“自然农业”的体系。他这个体系在我看来是以东 方的思想为基础兼有西方农业的一些特点。详细介绍参见http:/ ”或“自然农业”生产、经营、消费、服务等各延伸领域,但往往对“有机农业”或“ 自然农业”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演变分化都没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所以写这 篇文章以供参考、交流。东西方在文化传统、思维习惯、观念体系,在基本国 情(经济和政治制度,收入和消费能力,农民、农村、农业情况)上都是 有不同的,就东方的各种“自然农业”和各自的传统、国情而言也有一些差异, 需要加以区别,结合自己、当地以及其它方面的具体情况加以甄别选择。引用链接:http:/ _乐和(LOWH)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