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课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5968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课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广东省佛山市第九小学参加省德育创新成果总结报告广东省佛山市第九小学参加省德育创新成果总结报告执笔:谢先刚执笔:谢先刚 张丽琴张丽琴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受传统“服务对象论”和“办家长满意的学校”等片面认识的影响,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一直存在着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具体体现在:1 1、家长教育责任缺失。、家长教育责任缺失。许多家长对孩子入学以后的教育责任不明确、家教意识淡薄;当孩子出现教育问题时,就把责任推给校方,导致家校关系的不和谐;2 2、教育角色定位不清。、教育角色定位不清。一方面,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过分牵就家长,将家庭的部分教育责任转

2、嫁给学校及其教师,导致教师角色变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教育责任不到位,一味要求家长配合和服从,导致家长的教育角色迷失。3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由于家长与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不一致,加之又缺乏必要的沟通,双方虽都有教育行为,但未能形成合力,有时甚至产生相悖的教育效果。基于目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创新家校工作理念,营造合作互动的家校教育共同体,对于改善学校教育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十分必要。为此,近三年来,我校以“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为主题,开始了建设家校教育共

3、同体的实践探索。二、实践中创生二、实践中创生(一)整体规划,促进管理创新(一)整体规划,促进管理创新为了使教育共同体建设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在 20072012 年学校发展白皮书中我们将这一工作作为 “社会支持系统”纳入规划,明确指出“为营造和谐宽松、互动合作的办学环境,学校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组织动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根据这一规划,学校在管理上创新,将“家校教育共同体”作为重要的办学力量纳入学校管理。(二)重组机构,激发变革热情(二)重组机构,激发变革热情家长委员会是代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校务组织。但实际工作中家长委员会或名存实亡,或只是充当校方的“传声筒”。导

4、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三:一是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般由学校直接指定,家委的产生缺乏民主、公开的推选机制,使得家长委员会失去了应有的群众基础;二是单一的学校家长委员会缺乏应有的基层组织,既听不到来自普通家长的声音,也无法落实校方的办学意图;三是大部分学校家长委员会没有明确的工作制度,组织相对松散,缺乏机制约束,难以形成有效的意见和行动。针对上述情况,我校结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大胆更新了家校工作理念,视家长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和重要的教育资源,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平台,把家校教育共同体建设作为学校重要的办学制度,提出了建设“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总体思路。一是由学校校委会、家长

5、委员会、社区居委员的代表和学校常年法律顾问共同组成“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领导小组,统筹“教育共同体”的各项工作。二是修订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对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性质、选举制度、内设机构、工作职能和运行机制等进行合理定位;三是按照章程层层推选,组建了班级家长联谊会、年级家委会和学校家长委员会,三级家长组织都内设了若干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关岗位职责;四是各级家长组织都建立了不定期联系制度和定期商研制度,明确要求班级家长联谊会一月一次碰头会,学校家委会每学期两次例会,听取学校工作报告。三级学生家长组织成立两年多以来,学校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先后对他们提出的放学后开放操场以及规范校门口车辆停放秩序

6、等问题及时予以改进,受到家长好评;学校也先后就聘请校园家长志愿者、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互动式教育开放日等工作听取家长委员会意见,均得到积极配合与支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以前学校闭门造车安排变成了家委积极建言、家长主动参与。目前,全校 45%的家长都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以各种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和服务,家校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合作局面。(三)系统培训,引领实践变革(三)系统培训,引领实践变革家庭和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长和学校都是教育的责任主体,应该共同承担引导孩子成长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二者是孩子成长的教育伙伴,要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平等合作。为了使上述观念转化为学校、教师、

7、家长的共识,我们构建了“纵向引领、横向互助、外力提升”的培训机制。一是纵向引领培训。一方面,通过家长手册和家长学校的统一辅导对家长进行现代家庭教育的通识培训,引导家长明确家庭的基本教育职责。另一方面,针对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年龄、心理特点,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分年级对家长进行跟踪式主题培训.附:各年级培训主题附:各年级培训主题年级培训主题一年级孩子入学了,家长怎么办?二年级习惯决定命运三年级有一种教育叫“影响”四年级“调皮”的孩子最聪明五年级“穷”养孩子“富”育人六年级给孩子一生的财富二是横向互助培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采取家长沙龙、家庭教育小论坛、同学生日会等形式,组织家长间的同伴互

8、助,就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智慧。先后请来 XX 小学家谊会主席李海涛、XX 小学家长委员会秘书长周绍军和广州英豪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忠联向家长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故事,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三是外力提升培训。针对家庭教育中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家校合作的智慧与能力。自 2007 年以来,我们先后邀请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公益性家庭教育讲座 9 次,组织家长参加市图书馆的公益讲座 6 次。培训家长多达 9800 多人次,专家观点的权威性、内容的针对性、运用的实效性,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同。(四)聚焦沟通,促进合作互动(四)聚焦沟通

9、,促进合作互动随着家长和学校教育共识的不断增多,家长希望了解学校教育的要求更加迫切,主动和教师交流孩子成长问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沟通渠道已成为家长的普遍要求。顺应这种形势,我们及时拓宽了沟通渠道,保障了家长与学校、老师联系的多向互通、随时畅通。一是改革“家长会”和“教育开放日”。由学校统一组织变成了年级、班级自行安排;由定期举办变成了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由单一的集中开会变成了预约式家长见面会、家教经验分享会、互动式教育开放日等等,较好地地满足了家长希望深入了解、参与学校教育的愿望。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家校联系制度。修订家校联系侧,坚持班主任每周一信、学期致家长一封信、期中家长问卷调查

10、制度,缩短校报的编发周期,开通“校长信箱”、“家长意见箱”等多种联系渠道的建立,有效满足了家长与老师、与学校适时沟通的需要。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讯手段实现家校之间的跨时空沟通。全校 92%的家长加入了学校校讯通系统,学校有网站,科组、级组有网页,班级有博客、家长 QQ 群和家长通讯录。这些措施浇灌、催生、助长了教育共同体这棵大树,使它充满生命的活力。(五)(五) 创建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创建机制,凝聚发展合力为了满足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三级学生家长组织的作用,有效创建了家长与学校互动式的教育合作机制。一是制定学生“社会大课堂体验式学习指引”(见表),引导各班家长联谊会在节

11、假日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仅今年上半年全校各班家长联谊会自发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风景名胜、科技文化场馆开展校外体验式学习达 57 次,本学期受甲型流感影响也组织了 40多次,学生举办体验式学习的摄影作品展和作文评选近 9 次。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成长经历,加深了家长之间的联系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附:“社会大课堂体验式学习社会大课堂体验式学习”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年 段学 年主 题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一自然探奇走向缤纷自然与动植物交朋友低 年 级二珍爱生命 (人与自然 )生命探秘感受生命现象珍爱生命,保护自然三我爱我家走进父母 感悟亲情学习感谢中 年 级四热爱家乡 (人与社会 )魅力佛山

12、岭南秋色岭南之春五11 岁的我展现自我,发现自 己科学与我们的生活高 年 级六关爱自己 (人与自己 )我的志向社会职业面面观感谢母校,扬帆启程二是发展校园家长志愿者。为了吸纳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推动家长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互动参与,我们依托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发动了两类校园志愿者。一类是每天放学后到学校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普通志愿者,上学期 60 多人,本学期达 108 人,他们经过家长委员会的统一培训,每天轮流挂牌上岗,尽职尽责,成为放学后操场上一道亮丽风景线。另一类是有专业素养的家长志愿者,他们组成“家长讲师团”不定期来到学校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学生个性发展,每学期均有 50 余人。

13、他们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无私地为学生和学校奉献着他们的智慧,是学校教育忠实的合作伙伴。三是实施“亲子共读书香家庭”工程。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配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各班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书本,开展“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家长不仅在家与孩子一起阅读,还积极参与班级的亲子诵读活动,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市图书馆的阅读分享活动,体验读书的收获与快乐。四是开展“荣誉家长”聘任、优秀家长评选和家长事迹报告会,将家长中的教育资源整合到学校教育之中,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三、变革中收获三、变革中收获(一)唤醒了家长教育责任的回归和教育行为的自觉(一)唤醒了家长教育责任的回归和教育行为的自觉在成

14、立家校教育共同体之前,大部分家长虽知道家庭教育重要,但更多的是口头上“重要”,行动上“不紧要”;认为孩子入了学,自己可以随手旁观。孩子不出问题“欢天喜地”,一出问题便“乌云蔽日”。通过近两年的互动合作,家长的教育主体责任得到了有效回归。他们深刻认识到,家长与学校的积极合作,既是做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要求,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行为。目前每周通过校讯通和班级博客与班主任联系的家长约占 75%,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的 46%,按时出席学校开放日和家长会的家长达 98%以上。(二)实现了家长关系由学校(二)实现了家长关系由学校“单向作用单向作用”转向转向“互动合作互动合作”家校沟通机制的建

15、立和互动合作平台的搭建,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元素。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和老师作为合作伙伴,不再互相责备,而是沟通互信。家长学会了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老师学会了强化自身的教育责任,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更加透明,学生成长生态不断优化,家校关系由原来学校“单向作用”转向“互动合作”。连续两年家长问卷满意度比例的不断上升和家长投诉的明显减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三)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汇贯通、优势互补(三)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汇贯通、优势互补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合作,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和家长双方的教育责任,班主任的心态更加开放,教

16、育热情不断增强,家长与老师的联系日益密切、情感日益加深,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提高,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对接和相互促进。(四)激发了孩子的成长自信与主动发展(四)激发了孩子的成长自信与主动发展在家长和学校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引领下,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明显减少,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自信心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不良习惯逐渐减少,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今年暑假在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下,我校“绿色使者”环保小分队在英国领事馆和中国科技部组织的“气候酷派”比赛中,获得佛山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学生合唱团在家长的支持下,也将出席今年“佛山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全校 75%的学生都能自觉参加班级家长联谊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家校互动合作,不仅让孩子拥有了快乐的童年,而且带来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成为新型家校关系下最大的受益者。四、发展中创新四、发展中创新(一)更新了家校合作的观念(一)更新了家校合作的观念家长和学校都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责任主体,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