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汉族人发现了两个新的宫颈癌易感位点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55901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家发现汉族人发现了两个新的宫颈癌易感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科学家发现汉族人发现了两个新的宫颈癌易感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家发现汉族人发现了两个新的宫颈癌易感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家发现汉族人发现了两个新的宫颈癌易感位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家发现汉族人发现了两个新的宫颈癌易感位点导读 为了鉴定宫颈癌的遗传风险因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汉族人群中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两个新的宫颈癌易感位点.这项研究成果于 8 月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领导这一项研究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马丁教授.一提起宫颈癌,大家首先想到的罪魁祸首肯定是人乳头瘤病毒(HPV).这是一种常见的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然而,大部分 HPV 感染可自行消退,只有不到 4%的个体会发展成持续感染,进而有可能发展成癌前病变或癌症.这表明,宿主遗传特征和病毒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为了鉴定宫颈癌的遗传风险因素,华

2、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汉族人群中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两个新的宫颈癌易感位点.这项研究成果于 8 月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领导这一项研究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马丁教授.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是导致妇女死亡的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证据表明,高危型 HPV 的持续感染是主要的风险因素,也是发展成宫颈癌所必需的;在 99.7%的宫颈癌病例中检测到 HPV 感染.然而,单纯的 HPV 感染却不足以引起肿瘤发展,大部分感染可自行消退.种种迹象表明,宫颈癌也与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关.于是,研究人员在汉族人群中开展了大规模的 G

3、WAS 研究.首先在发现阶段,他们利用Affymetrix 的 Axiom Genome-Wide CHB1 芯片对 1,364 个病例和 3,028 个女性对照进行了基因分型.Axiom Genome-Wide CHB1 是一款专为汉族人群而设计的芯片,其内容精选自Axiom 基因组数据库,最大限度地覆盖了常见的等位基因(MAF 5%).在这一阶段,研究人员总共发现了 41 个明显关联的 SNP.之后,他们对这 41 个 SNP 位点中的 22 个(其中忽略的 19 个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跟进研究.这一阶段包括两个独立的样本组:第一组包括 1,824 个病例和 3,808个对

4、照;第二组包括 2,343 个病例和 3,388 个对照.对于第一组,22 个 SNP 中的 13 个是统计学上显著的.随后,他们又对第二组开展了这 13 个 SNP 的基因分型.综合这三个阶段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了 2 个新的 SNP 位点(rs1311117307 和rs8067378),它们所在或邻近的染色体区域(EXOC14q12和 GSDMB17q12)是宫颈癌的易感区域.同时,研究人员也确认了之前鉴定出的一个位点(rs4282438),它定位在 6p21.32 上的HLA-DPB1 和 HLA-DPB2 之间(HLA-DPB1/2).研究人员认为,EXOC 和 GSDMB 区域,以及 HLA-DP 等位基因中易感位点的确定,表明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或肿瘤细胞增殖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遗传因素可能影响 HPV持续感染和整合的机制,从而与宫颈癌风险相关.这一发现为宫颈癌的遗传病因提供了新的见解,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