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进中的国关理论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55826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进中的国关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演进中的国关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演进中的国关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进中的国关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进中的国关理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考克斯的批判理论:渊源与特色 (1)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政治思想 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应该理解成“实践一元论”。葛兰 西所理解的“物质客观性”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塑造社会现实中的积极作用,即人对社 会矛盾的反思产生主观反应。因而,葛兰西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义特 点。考克斯把葛兰西的历史主义方法论与政治概念创造性地应用于国际关系,形成了当今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颇有学术影响的历史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人称之为”葛兰西主义 学派”) 。这种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历史主义和强调主观革命在先。 (2) 、考克斯对世界秩序的历史主义分析 考克斯对国

2、际关系的分析是遵从葛兰西思想传统从社会关系着手的。认为社会关系是生产 关系的体现,因此生产关系造就了各种社会力量及其意识(阶级) ,形成了社会的权力关系, 国家的性质就是由国内社会力量之间的权力关系决定的。霸权的世界秩序则是由世界主导 国家的社会关系向世界扩张的结果。 考克斯的理论坚持阶级斗争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 考克斯的国际关系理论始终强调历史的辩证法,主张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发现矛盾与冲 突,因为这些矛盾与冲突因素不断地推动世界秩序的变化与发展。因此,他没有强调世界 秩序中的稳定性因素,而更多地强调变化性的因素。但考克斯的理论对世界秩序新的探索 并不是建立在”乌托邦”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生

3、产过程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基 础上。这与温特的建构理论有一定的区别。 考克斯的这种历史主义理论是直接建立在葛兰西的“实践本体论“之上的。考克斯用“历史结 构”来分析社会力量、国家和世界秩序的变化与发展。在他看来,正是这种历史结构决定了 生产、国家和世界秩序。这个历史结构是由物质、意识和制度构成的。这 3 个要素最终来 自于社会生产实践。对这种历史结构,考克斯特别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3) 、考克斯理论的批判性 考克斯是西方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先驱。一方面表现在对现实的批判上,另一方面则表现 在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上。 考克斯的理论通过对现存世界秩序的解构,引导人们去理解世界秩序,

4、从而认识到世界秩 序制度安排的人为性以及这种人为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不公正性。 考克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另一贡献是他对理论的批判。考克斯用历史的实践观批判了维护 现存世界秩序的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他认为新 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是以无政府状态、国家是具有工具理性的国际关系主体为假 设前提的,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维护现存的世界秩序,为现存世界秩序的受益者进行辩护。考克斯认为,国际政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分工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不是无政府的,而是 一个霸权国家通过国际生产关系建立的国际统治结构,是一种历史时代的产物,不具有给 定性。国际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生产秩序中的

5、政治关系,服从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秩序。 在这里,考克斯强调了理论的阶级性。考克斯的理论是一种通过批判现存世界秩序与批判 维护这种现实的理论去探索公正的世界秩序的理论。 理论的不完整性:强调人的思维的不断反思性和批判性,这对于世界秩序的变革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但是,国际关系稳定状态远比变革状态长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稳定因素 (或者说共时性因素)与变革性因素(历时性因素)是同样作用于世界秩序之中的,忽视或者仅 强调一种因素都不能说是一种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更多地强调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共时性因素。考克斯的理论特别强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历时性因素 和不断革命的可能性,对世界秩

6、序的变革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对相对稳定的世界秩序的分析却缺乏相对的实用性。 22、科学行为主义运用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行为主义学派”逐步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引入了国际关系研究领域, 从而对传统的人文学科方法形成了有力的挑战,这就是国际关系理论史上著名的“行为主义 革命”。 行为主义革命造就了新一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主要代表包括莫顿卡普兰、戴维辛格、 卡尔多伊奇等。行为主义学派所主张的系统分析法使国际关系研究摆脱以往历史、哲学和 法律式研究的实然倾向,使国际关系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即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向精确 的定量分析发展。 首次将“系统方法”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而且还力图在这个

7、基础上创建一套完整的国际关 系的“行为理论”的是莫顿卡普兰。在其名著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中,卡普兰根据历 史上国家间的权力分布状况和同盟排列模式,归纳出六种类型的国际体系模式:(1)均势体 系,指 18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均势格局;(2)松弛的两极体系,指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3) 牢固的两极体系,指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冷战对峙;(4)环球体系,指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今的世界多极趋势;(5)等级体系,指大国称霸的局势;(6)单极否定体系,指出现 一国的威慑力量足以影响和阻止别国行为的情势。此外,他还为每个体系模式设计了五套 可用于计量和测定的内容:基本原则、变换

8、原则、行为者类型变素、实力变素和信息变素, 这些内容为体系理论提供了最优标准和依据。 1961 年,戴维辛格根据理论的描述、解释、预测 这三项基本的功能,对所谓的“体系层次 理论”和“国家层次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考察,正式确立了层次分析在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对国际体系的结构成型和作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卡尔多 伊奇的 一体化理论”也是一种体系理论。在国际关系之分析一书中,多伊奇系统地提 出了“沟通理论”的三个研究方法,即一体化论、相互依存论和博弈论。多伊奇认为,一体 化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整体的构成部分中间形成相当程度的相互依存,是相互依存的单位 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9、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国际体系的研究开始出现了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在方法论上的 相互渗透,从而催生了新现实主义。肯尼斯沃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抽象掉对 单位层次的分析,把国际体系作为因变量,集中讨论了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结构对国家行为 的约束。他的结构概念具体由三部分内容组成:(1) 结构是根据系统排列所依照的原则界 定的;(2) 结构是根据不同单元的功能来界定的;(3) 结构是根据单元之间力量的分配来界 定的。华尔兹的结构就是“权力结构”,而权力则是由物质实力构成,体系层次的“权力分配” 体现为“物质力量的分配” 。 如果说霍夫曼和沃尔兹关注的重点是世界政治体系,那么沃勒斯坦的“世界

10、体系论”则既包 括了权力基础上的世界政治体系,还包括了以资本转移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体系 理论认为,世界体系有三种主要形式:世界帝国、世界经济和社会主义世界政府。世界帝 国靠的是政治权力,世界经济靠的是资本转移。 23、地缘政治学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 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 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 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 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

11、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 到 40 年代,N.J 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 政治理论。50 年代,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苏空军控制范围重叠 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 地缘政治学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 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 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20 世纪大国的地缘争夺重点出现过三个阶段

12、性变化。第一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前以欧洲 大陆为重点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列强的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欧洲是主要战场。第 二次世界大战时,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地位显著提高,但主战场应该说仍在欧洲。 第二阶段是欧亚大陆为重点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苏成为超级大国,英法的 相对衰落和德日的战败,美苏矛盾成为大国的主要矛盾。美苏争霸虽在全球范围展开,但 始终以欧亚大陆为主要舞台。苏联崛起并几乎控制整个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特别是东欧这 一关键地区,美国则沿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组织军事同盟,实行前沿军事部署,防止苏联沿 西,南,东三个方向向外扩展实力。苏联则通过控制东欧国家等建立缓冲地带。这样,大 国争夺从以往的欧洲大陆扩大到整个欧亚大陆。其中欧洲是重点,亚太和中东是次重点。 第三阶段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从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向心脏地带渗透。冷战结束后,美 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正通过北约东扩和美日联盟西扩从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向心 脏地带扩展势力,力图把东欧和中亚等属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在 欧亚大陆的东端,美国除继续保持在朝鲜半岛驻军外,还加紧向蒙古等国渗透,力图从东 面楔入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这样,美俄关于遏制反遏制,渗透反渗透,挤压反挤压的斗争 不仅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展开,而且在其部分心脏地带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