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5680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城市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骑楼形态的研 究究摘要:骑楼作为岭南地区独有的建筑形式,在功能上、建筑形式上都体现出岭南地区自然气候特点和自称一派的文化特征,在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岭南的海洋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设计师有意识的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本文就具有岭南骑楼特征的建筑类别的分布着手研究,将岭南骑楼建筑态特征详细分为平面、立面和柱三个部分,并分析和研究其建筑形式特征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功能性、文化性、审美性的多方面应用。关键词:岭南建筑;骑楼;骑楼形态;现代建筑设计;形态应用一、概况岭南在地理概念中指的

2、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大致上包含如今的广东、广西、闽南和海南。岭南地区由于沿海的地理优势,自古便受到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影响,移民历史悠久,因此在如今的东南亚地区仍可以看到由带有岭南骑楼特征的建筑。这个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照强烈,气温高,多潮湿、阴雨、闷热的天气,骑楼便是一种为适用这种气候特点而产生的特殊建筑形式。以骑楼为代表性特征的岭南文化是我国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属于无价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如今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和艺术,是每个现代城市建筑设计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如今的岭南地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尝试着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有利于保持和树立城市

3、性格和特色,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宣传。二、岭南骑楼在建筑形态上的特征虽然“岭南建筑”这一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正式确立的,但其建筑形态的特点和历史底蕴却十分厚重。骑楼作为岭南地区一大特色建筑,骑楼的建筑方式所提供的避雨与遮阳功能自然地使人融入到了建筑之中。这就是一种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1。1、商住一体的平面布局岭南骑楼最具特点的就是“商住一体”的使用方法,这也是这种骑楼建筑形成之初要实现的目的。通常,一层的建筑空间和沿街的建筑空间是用于商用,而楼上和后面的房屋是民用住宅,这两部分空间通过天井和通道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被分隔开,这样的设置将房屋的功能空间有机的分离开却又不失方便性。临街的门面多

4、是开放性的门板,白天将门板卸下,门洞大开,与天井和厅堂将整栋建筑的通风能力和采光能力提升到了极致。这种实用性强的平面布局其实最早来源于广州和海口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宅形式竹筒屋,岭南骑楼是在竹筒屋的基础上将商用功能进一步的加强,不仅将商住的问题合理的解决了,还使空间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2。2、中西结合的建筑立面岭南地区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一直跟海外文化有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旧时因自然环境恶略,很多岭南人拖家带口下南洋开创事业,逐渐发展成如今在东南亚地区居住着众多岭南移民的后裔。岭南移民迁移的同时也将骑楼文化带到新的居住地,后来又有很多移民后裔回到岭南生活,给岭南带来了异域文化,于是,岭南文化因其强

5、大的文化包容性,将异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入结合在了骑楼建筑中。3、柱体构成的“脚”与“廊”在骑楼“三段式”的立面构造中,最底下的一层有个被柱体组成的柱廊,在骑楼群下形成一条供行人使用的遮风挡雨的廊道。在骑楼建筑形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其实柱体的形态也在不断的产生改变。最早的时候因为柱体是整个骑楼建筑的重要构建,所以大多呈现出方形柱体的形态,后来因个别地区地形因素,骑楼的柱体被建成规规矩矩的矩形,再后来又出现菱形柱体。在柱体的数量上也很多变,优势能看到单柱,而有的骑楼会用多柱并列的方式。由于岭南地区在夏季多阴雨、潮湿、闷热天气,梅雨期长,防水和防潮工作成为骑楼建筑建造中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而且相

6、当的重要,直接影响骑楼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中,传统的骑楼柱选择砖石,但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建造的骑楼柱体多选用混凝土浇灌,然后在柱体表面辅以水刷石技术,这种技术比传统技术能够更有效的防止水汽对建筑的侵害,提高骑楼的使用寿命。三、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有关岭南骑楼形态元素的运用1、满足现代城市需求的三大设计原则骑楼是一种承载劳动人民智慧、岭南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新建有骑楼特征的建筑还是在原有骑楼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功能和美观的需求,都必须要遵循三个十分重要的原则。首先便是建筑整体性原则,纵观岭南地区骑楼建筑出现的地方,没有任何一个骑楼建筑是孤零零的单

7、独存在,更多的是以建筑群落的方式、街道的形态出现,这跟其商住一体的特征相吻合,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保留或者营造街道是展现骑楼建筑特色的重要方式和基础;其次,骑楼建筑是岭南近代民居设计的一大突破,具有商住两用的实用性3。以柱廊为主的构筑物空间,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和自由买卖活动的场所,这些人为的活动为骑楼建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营造商业氛围也是骑楼建筑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骑楼的改造和新建都要以满足使用要求为首要条件,骑楼建筑的产生便是为了满足人们商用和居住用的双重要求,因此在保证骑楼的传统型文化美观性的同时,保证其能够发挥本有的功能性优势也是建筑设计中的要点。2、主要运用方式分类满足

8、城市发展需求在如今的岭南地区,虽然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程度已经很快,但是在以广州、香港为首的城市中,骑楼这种传统建筑形式并没有因为其老旧而被弃之不顾,反而被很多热衷于保留传统文化艺术的设计师们将其与现代建筑特征相互结合,产生出三种主要的现代化骑楼建筑形态。骑楼街区群体形式:传统骑楼建筑形式中,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骑楼以建筑群体、街区性的方式出现并存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对于骑楼街区并没有选择新建,更多的是保留了一些老旧传统街区,加以改造,如广州的洪德路,这一类街区多是位于城市的老城中,经过改造成为城市文化旅游开发区,或者商业中心等等。商住两用骑楼形态:现代的骑楼建筑形态,多是以高层建筑的方式体现传统骑楼的特征,商用和居住用的空间都被无限制的扩大。多功能混合骑楼形态:这种形态是将传统骑楼建筑的功能性进一步的扩大和丰富,多是新建的建筑,由于其功能种类繁多,所以一般呈现的特征是建筑体量大、具有现代化的线条形式。四、总结岭南骑楼以其强大的功能性、对自然环境的适用性和文化艺术的独特性,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热衷于破旧立新,但是有些传统性的、已经被先人验证过其效果的建筑手法却不能被遗忘。坚持整体性原则、功能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保护和发展骑楼建筑文化和艺术的必须遵守的设计原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