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知识资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5647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安全知识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安全知识资料地震安全知识资料导读:就友为大家分享的安全知识,安全资料“地震安全知识资料”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懂得安全知识,说不定就能让你化险为夷。接下来,就爱阅读小编为你分享地震安全知识资料。地震安全知识资料一、地震知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1.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

2、界地震总数的 90%以上。2.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地点、震级和发震时刻。3.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4.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 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5.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 500 万次。其中约 5 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 1000 次; 7 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6.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

3、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7.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 70 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 300 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 70 300 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8.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震中距在 100 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 100公里1000 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 1000 公里的称为远震。9.什么是震级

4、?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 30 倍。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按震级大小分:7 级和 7 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 级和 5 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 级以下、3 级和 3 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 级以下、1 级或 1 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 1 级的称为超微震。11.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级,发生于 1960 年 5 月 22 日的智利地震。12.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

5、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13.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14.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15.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在一定时间

6、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1)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2)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3)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 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7、的地震事件。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 ,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 1976 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 1995 年的日本阪神地震。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 132 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193

8、0 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 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 8 个子台。1975 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 21 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 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 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

9、有哪几个大地震带?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1)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 24%。(2)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 76%;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24.

10、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地震安全知识资料二、地震灾害知识 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

11、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7

12、.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火灾。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1739 年银川 8 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 5 天 5 夜。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1933 年四川叠溪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 45 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 2万多,冲毁良田 5 万亩。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2)震中距离

13、;(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5)发震季节和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1556 年 1 月 23 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 8 级大震,死亡人数约 83 万。13.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地震安全知识资料三、地震预报知识 1.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

14、些?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2.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 应当排除哪些干扰?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3.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

15、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4.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 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 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5.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

16、什么?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6.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内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合称中长期预报。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以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临震预报。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大震的地点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长时间的趋势性预测。7.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8.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