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笔记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55561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宪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宪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宪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宪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笔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宪法定义宪法定义 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本质宪法的本质 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宪法产生一般以阶级斗争胜利和掌握国家政权为前提条件; 2.在内容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3.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实质)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实质) 1.以国家类型和宪法阶级本质为标准,把宪法分为资本主义类型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以宪法是否与现实脱节,把宪法分为真正的宪法和虚假的宪法。 真正的宪法两个层面:必须是民主政治的体现(静态意义) 得到真正的实施(动态意义)

2、 美国宪法四个基本原则美国宪法四个基本原则 a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即代议制政府原则(现代国家标志是打破神权的束缚,人民主权是 现代国家合法性的依据) b权力分立和制衡原则 c联邦与州分权原则 d文职人员控制军队原则 中国近代宪政失败的原因中国近代宪政失败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强大封建势力的压制。 2.中国缺乏有利的社会阶级基础,缺乏对民主,对宪法的需求。 3.中国缺乏法治发生的因素:主流文化重视德治、义务本位、社会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4.立宪被动,偏离方向、淮橘为枳 82 年宪法内容特点年宪法内容特点 1 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宪法编排体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第二章,在

3、国家机构前面加以制定,体现了 宪法重视基本权利的规定。 3 重视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合理设置。 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与组织 恢复了国家主席 设立了中央军事委员会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地方法规制定权 恢复设立乡政权,将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地位和作用列入宪法 规定部分国家领导人的限任制,废除领导终身制 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1.政府行政权力在客观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行政指导在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日益 重要。 2.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与加强。 3.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4

4、.公民基本权利也将得到重大发展。 5.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 行宪的基本精神。宪法基本原则特征宪法基本原则特征 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抽象性,稳定性 宪法原则:宪法原则: 是制宪者制定宪法的基本思路和根本原则,隐藏于宪法规范的字里行间,贯穿宪法的始终 体现宪法的价值和基本精神 是评判政府合法性的标准 产生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人民主权原则(逻辑起点) 2.基本人权原则(终极目的) 3.权力制约原则(基本手段) 4.法治原则(根本保障) 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

5、中的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1.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 2.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人民主权。 3.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a 宪法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 b 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c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人权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 权利。人权本质上属于应有权利、道德权利。 中国当代人权观中国当代人权观 1 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一是指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二是指人权原则 和人权内容的普遍

6、性) 。 2. 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政治权利, 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 包括集体权。 3.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 4. 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5. 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 6. 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7. 评价一国的人权状况不能割断历史,脱离国情。 8. 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唯一途径 基本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基本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1.既明确规定基本人权原则,又以公民基本权利的形式规定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 2.不明确规定基本人权原则,只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3.原则上确认基本人权,

7、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却规定很少。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 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2 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的监督 3 国家机关自上而下的监督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 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其核心内容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 特权。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

8、法制的区别 法制:指法律制度,法制建设指法律制度的完善,中性含义 法治:指法律限制、约束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对于个人, “法不禁止即自由” 对于政府, “法不授权不得为 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 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职权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其权利必须依法行使 5.司法独立 宪法的核心价值或精神在于权力制约即限权和人民主权或权利即护权。宪法的核心价值或精神在于权力制约即限权和人民主权或权利即

9、护权。 宪法形式的概念宪法形式的概念。 宪法的外部形式即宪法的渊源形式,是指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宪法的内部形式即宪法的结构形式,包括宪法体系和成文宪法典的结构形式。 宪法渊源宪法渊源 1.制宪和修宪活动 2.国家机关的决策、决定或阐释 3.违宪审查机关的判决和宪法解释 4.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 5.政治惯例 6.道德规范、正义观念、宗教规则 7.政治学说与宪法学说 8.国际法和外国宪法 宪法形式宪法形式 1.成文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 3.宪法惯例 4.宪法判例 5.宪法解释 6.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我国的宪法渊源与形式我国的宪法渊源与形式 国的宪法渊源 1.全国人

10、大及其常委会的制宪、修宪、释宪与违宪审查 2.其他国家机关的政策、决定 3.执政党的大政方针 4.政治惯例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宪法学说6.国际法和外国宪法 我国的宪法形式我国的宪法形式 1.成文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 3.宪法惯例 4.宪法解释 5.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宪法的立法结构包括宪法的立法结构包括 宪法序言 宪法正文 宪法附则 宪法的序言宪法的序言 宪法序言,是指独立于宪法正文之外的一部分叙述性文字.可分明示性序言和非明示性序言两 种. 宪法序言的分类宪法序言的分类 (1).目的性序言 (2).原则性序言 (3).总则性序言 (4).纲领性序言 (5).综合性序

11、言 (6).解 释性序言 宪法序言产生的原因宪法序言产生的原因是由制宪者的需要和宪法的规范性的特点决定的。 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宪法序言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定的内容与总则的内容有重合 或交叉之处,因此应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序言的功能宪法序言的功能 (1).序言是国家的宣言书 (2).序言是国家的总纲领 (3).序言规定一国的基本原则 5、宪法序言的三个特别问题 宪法关系概述宪法关系概述 概念概念宪法关系:按照一定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上的权利义务为基本 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 性质性质 1 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 2 最基本法律关系 3 以宪法规范为

12、调整依据 4 静态、互动 5 事实关系、价值关系 1 宪法关系是由宪法所规定和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 2 宪法关系只有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才能成为现实的宪法关系 3 宪法关系以原有法律关系为主,以派生法律关系为辅 4 宪法关系具有政治性特点,或者说宪法关系是特定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主要 针对政治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 5 宪法关系以宪法规范为依据,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6 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静态宪法关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互动的动态宪 法关系 7 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宪法关系的主体宪法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宪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享

13、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履行宪法规 定的义务之公民和组织,简称宪法主体宪法主体。 分类:分类:宪法主体可分为三类:国家及其组织和工作人员;公民(法人、外国人、本国人) 及部分公民(民族)与公民全体(人民) ;社会团体(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 由此形成三种宪法关系为:国家与社会团体的宪法关系;公民与社会团体的宪法关系;公 民与国家的宪法关系 公民公民(简述公民在宪法关系中的地位)(1)人在宪政国家中的身份与地位是双重的。作为整体出现的人,即人民,宪法将其确认 为国家主权的所有者;作为个体出现的人,即公民,宪法赋予其宪法权利享有者和宪法义 务承担者的身份。 (2)宪法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以公民的

14、身份参加到政治生活中去。而以公民身份参 与到宪法关系中的人必然具有如下特征:平等性。自由性。主动性。公民在宪法关 系实践中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政治结构和环境,而是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以其意志和 行为反作用于社会、国家和其他公民。 (3)正是人在身份和政治地位上的变革,使公民的行为成为宪法关系向新阶段发展的活力 源泉和基本动力,使公民成为宪法关系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因素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1、范畴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现阶 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范围不同:我国公民范围比人民范围更

15、广一些。 3、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 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某些义务。 4、所指概念不同:公民一般表示个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是具体的概念,可以落实到 某个人的身上;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人民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则无 以指向任何一个人。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人。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具有我国国籍 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相对敌人而言,凡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 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是以阶级

16、内容划分的) 作为宪法关系主体的国家的特征作为宪法关系主体的国家的特征 1 法定性。国家在宪法关系中的地位由宪法和法律确定,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在社会政 治生活中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国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权力行为的严格 程序; 2 宪法赋予国家对社会及其成员以政治强制力; 3 由于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权力的载体和体现,因此国家机关是国家在宪 法关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宪法关系的内容的定义宪法关系的内容的定义: 宪法关系的内容表现为宪法关系各主体之间针对某一特定客体,依据宪法规范而确立的宪 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其核心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关系内容的特点宪法关系内容的特点 一、权利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的基本内核 (1)权利与权力关系决定宪法关系的性质。权力社会向权利社会的转变,决定了宪法的产 生,权利权力关系的变革则决定了宪法的基本性质。 (2)权利与权力关系决定宪法关系的基本结构形式。 (3)权利与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各主体法律地位的体现。 (4)权利与权力的冲突和妥协是宪法关系运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