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5522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 1 图书馆交往功能的进阶过程 在漫长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形成机制、规 划目的、发展动力、与人的作用关系不断演变。图书馆经 历了从藏书阁到信息集散地再到知识中心的演化,而今后 的演化方向将是文化交往中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随着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新技术工具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 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唯一获 取信息的地方。程焕文先生说:“自因特网兴起以后,图书 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历史就已经随之结束,如今如果哪个图 书馆还号称自己是信息中心,一定会令人笑得满地找牙。 ”

2、 这意味着,图书馆必须改变功能定位,从人的需求出发。 渴望交往、渴望思想上的互通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后的 精神渴望。即使是被称为“宅男” 、 “宅女”的这类人,也 同样渴望跟志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网聊、以及联机游戏 其实都是他们在寻找志同道合者的表现。作为社会人,不 能永远在网上交流,需要在现实有一个交流的渠道和场所。 当社会学、人类学等更加关注主体精神的人文学科介入图 书馆价值和功能后,图书馆的功能也从狭义的图书资源使 用延伸到了广义的社会行为。 11 早期图书馆的工具功能 撇开古代的藏书阁不算,图书馆发展早期,对图书馆 建设和服务得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图书上,即重视在资源上 满足读者的需求和业

3、界的指标。彼时读者获取信息最主要 的途径就是上图书馆,图书馆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坐等读 者上门即可。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图书馆也确 实在信息集散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图书馆建设和功 能取向往往偏重于过度的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而漠视其 情感和精神价值。这一时期的图书馆更多的是一个物质工 具,一个满足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和平台,可以称之为 “工具图书馆” 。 12 新时期图书馆的“交往功能”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较低层次 的需求满足后,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主体价 值取向在不断进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体文化素 养提升,图书馆基于这种大环境,开始注重生态、人文

4、、 精神、思想等,环境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哲学、心 理学等开始作用于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中。以前图书馆 一直宣称“以人为本” ,实际上,这时期的图书馆才开始真 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图书馆开始更多关注“人”这一 行动主体以及图书馆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具有 人文精神的世界。空间也是“人”的空间,是“有意义” 的空间,是一个人与人、人与图书、馆相互交融、相互作 用的空间,而非存在于主观意识之外冰冷的客观世界。社 会学理念下的图书馆彻底摆脱了传统服务范式,主体意识 开始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图书馆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傲立于读者面前,而 是真切地认识到读者的地位和重要性。 图书馆

5、价值取向提升,不再单纯考虑资源数量、空 间大小等物质标准,而是更多考虑身处其中的人的精神需 求。图书馆空间的塑造也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空间上,而是 向社会空间拓展,试图为读者创造更适宜、更和谐的氛围。 这个层次的图书馆可以称之为“交往图书馆” 。 2 建设“交往图书馆”的思路 21 读者参与建设 让主体对客体有认同感、归属感,最好莫过于使客体 渗入主体的思想和爱好。在图书馆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促 进读者参与,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图书馆空间建设既要 考虑图书管理的环境要求又要考虑读者身处其中的感受。 首先,其总体要舒适宜人,更多考虑主体的舒适性和交往 空间的亲切感,疏密得当,动静相宜。其次,让图书馆成

6、 为读者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读者优秀的书画作品、雕塑、 手工艺品都可以成为图书馆空间的装点。最后,各种文化 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来完成,图书馆只需要做好规 划、协调和组织即可。读者参与度高,对图书馆的认可度 和归属感也更高。 22 休闲模式空间 在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快节奏的创造活动中,人们总希 望在闲暇时间慢下来,放松身心。休闲是提高人生活质量 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调查显示,中国人首 选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其因可通过较少的经济投入获得 较强的信息传播和娱乐的特点而获得当代 60%国人的青睐。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共文化休闲职能的不足。吴建中先 生表示,要把图书馆打造成市民的第三空

7、间,一个仅次于 市民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的休闲空间,这是图书馆努力 的目标和方向。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可以给不同行 业、地位、经济状况的人提供服务。在图书馆人们可以通 过较少的经济支出获得信息,发展图书馆事业是消弭信息 鸿沟的有效举措。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们对休闲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假如图书馆不能 令身在其中的人身心愉悦,就很难吸引读者、留住读者。 因此,图书馆的设计要多从读者的感官出发,既能让读者 感受到浓厚的阅读氛围,又要符合人的“安全距离感”和 舒适度。因此,图书馆要注重细节、注重视觉的美感和触 觉的舒适感,如精心设计的花草造型、舒适而又多样化的 桌椅、精美的

8、小台灯等,都能给人温馨的感觉,定能让人 流连忘返。 23 文化百花齐放 在图书馆广场举行婚礼,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事实 上,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在 10 多年前就开始这项服务了。暂 且不论这项服务在图书馆能否推广,这种思路给图书馆人 一个重要的启发,即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塑造 更加充满生机、更新鲜的图书馆。图书馆可以是获取信息、 看书读报的地方,也可以是品咖啡、看电影、赏画展的地 方,甚至可以是民间工艺品展。其可以设立不同专区,满 足读者不同的文化需求。总之,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百花齐 放的场所。 24 容故亦能纳新 图书馆被人比喻成知识的海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只有不断容纳新生事物,图书

9、馆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资源获取方式、 阅读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着难以想象的变化。图书馆要 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和读者时尚的需求,就要更新自身的 资源概念、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 书馆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载体的类型,以满足不同年 龄群体、行业群体读者阅读的习惯。图书馆可以及时将新 型信息产品和电子产品引进图书馆,使之成为图书馆传播 信息的载体,让读者体验这些工具。在图书馆里,纸质媒 介和电子媒介和谐相处,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网络手机、 互联网、各种搜索引擎等将不再是图书馆的竞争对手,而 是得力的助手。这正符合戈曼(MichaelGorma

10、n)图书馆新五 定律中“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 “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 高服务质量” “尊重过去,开创未来”的工作定律。 25 自由平等交流 目前各图书馆都非常重视读者文化活动,如组织各领 域的培训、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进行主讲等。 这些活动确实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吸引了大批读者,但 是,随着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见识的增长,读者渴望发 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图书馆需要给读 者提供这样的机会,多组织沙龙式的平等交流活动。 “沙龙” 是意大利语,原意为“大客厅” ,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 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 活动。褪去早期浮华的外衣,沙龙其实

11、是一种平等、自由 的文化交流平台。这与时下盛行的网络小说、快男超女等 流行活动的根源都是一致的,即满足草根(非专家)群体自 我表达的需要。沙龙去专家化、去权威化,参与者平等对 话,能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其次,参加沙龙的人都 有着共同的兴趣,可以就某个话题畅所欲言。其轻松自在 的氛围能激起与会者的灵感和谈锋。沙龙比“头脑风暴” 更轻松、更写意,更能在无功利状态下激发人们的思维、 灵感。因此,沙龙式文化应成为图书馆文化交流的一个重 要形式。 3 结语 印度图书馆之父阮冈纳赞曾说,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 的有机体” 。它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展、调整,它 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一个不断发展的图书馆,一个满足人类交往需求的图书馆,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是不会消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