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件第一讲绪论(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55516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学课件第一讲绪论(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电工学课件第一讲绪论(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电工学课件第一讲绪论(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电工学课件第一讲绪论(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电工学课件第一讲绪论(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学课件第一讲绪论(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学课件第一讲绪论(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22/2018,1,1,暖通空调 HVAC, 人类进入居住环境自由王国的一个重大飞跃,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洪欣,2,第一讲 绪论,HVAC简介及教材 制冷空调的发展史 空调系统的分类 前景展望,3,一、HVAC简介,HVAC 采暖:Heating 通风:Ventilating 空调: Air Conditioning 对应三门课程 供热工程 空气调节 工业通风 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三个分支,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点,综合称为暖通空调。,4,空气调节的定义Air-conditioning,采用一定手段或措施,使一定空间范围内获得满意的室内空气环境。 人为的利用人力,机械等主、被动手段 一定

2、空间,如房间、机场大厅,车箱内部等封闭,非封闭空间 室内环境,包括“四度”: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风的速度);更为严格的环境还振动、噪声、亮度、辐射等方面。,5,关于本教材,本教材 初次调整,有些杂乱 多、杂、全,重点不突出 对策 不求全,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的学习 补充、调整、删节,6,二、通风与空调的发展,人类基本生存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需要 早期空调方法 通风:靠建筑设计获得自然通风 制冷 旧石器时代:收集和利用天然冷量 新石器时代:规划和发展天然冷量 1815年,BOSTON的Frederic Tudor开始用船向温暖地区运天然冰。1864年业务遍布南美、远东、中国、菲律宾、印度

3、和澳大利亚。 采暖:烧柴的壁炉 烧柴和煤的铸铁采暖炉 蒸汽集中区域供暖系统,7,发展初期:采暖与通风为主,14世纪, 古罗马时代, 据考察有将热空气从床下送入房间的装置 18世纪的英国, 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只有一部分人才有取暖 19世纪后期,欧洲出现了保持人体舒适和维持健康的必要的通风换气法规,8,发展初期:采暖与通风为主,古希腊人的采暖方式,9,人工制冷史的初级阶段,机械空调出现 1805年 蒸汽压缩制冷被提出 1834年 做出了蒸汽压缩制冷机械模型 1850年代初 做了进一步的蒸汽压缩制冷实验 1867年 在San Antonio,D. Holden和 J. Muhl

4、建成蒸汽锅炉驱动的制冷装置 1875年 Linde 制造出第一台甲醚压缩机 1876年 Linde制造出氨压缩机 1875年前 产生了四种制冷机:空气膨胀式制冷机、(氨)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式制冷机、水减压蒸发式制冷机,拉开人工制冷序幕,10,制冷开始工业化,制冷开始工业化 1890年代中 出现最早的电动压缩机 1890年代 蒸汽发动机成为制冷和通风 (离心风机)的动力 发现与发明了各种制冷剂:NH3,SO2,CHClF2等 制冷技术的广泛应用:酿造、食品、水产、肉食加工、冷藏链、土木工程、娱乐 学术交流:1908年第一届国际制冷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1909年,国际制冷学会成立,11,1869年

5、D.Holden设计的制冰装置,12,电动制冷压缩机,1890年代早期的电动制冷压缩机,13,两次世界大战推进了制冷的发展,压缩式制冷机称霸制冷行业 氟利昂的出现 回转式压缩机普及 制冷进入日常生活 家用冰箱、食品储藏柜、冷藏库、冷藏运输 空调进入(美国)生活的各个领域 电影院、交通运输工具、特殊场合(军事),14,1922年医院有了空调; 1922年, 由开利(carrier)博 士研制出了第一 台离心式冷冻机,15,1907年 在Chicago 的Congress Hotel采用喷水室空调系统,首次应用于民用建筑。 19191920 芝加哥一电影院采用喷水室空调,16,空调的普及与挑战,在

6、世界范围内,制冷技术得到普及与发展 现有技术的普及、改进、发展 高性能部件诞生 智能化控制 制冷面临的挑战 环境保护 新制冷工质 关注原始技术方案 节能节材 系统与部件优化 能源的综合利用,17,空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清代 “冰窑”冬季贮冰夏季出售传统的采暖方式:炉子、火盆、火炕、火墙31年 上海纺织厂,采用深井水作冷源的 喷水室空调50年代 在多数北方主要城市建成城市热网80年代前 采暖通风、工业空调为主85年 房间空调器需求量8万台80年代末 舒适空调大发展,空调设备总产值 约5亿元,18,空调在中国的发展 家用空调器产量居世界首位,在2007冷冻年度,全球家用空调产量达到8977万台,作

7、为全球空调产品制造中心,中国空调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2011年,达1.39亿台。,19,每百户家用空调器拥有量,广东省,20,空调的分类与处理参数,工艺性空调 应用场合:工业建筑,医院、实验室、演播室 处理参数: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压力 控制标准表达方式:空调基数允许波动范围 精密仪器制造车间要求: 温度200.1,相对湿度505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车间: 洁净度标准为M 1级(直径0.1m的尘粒个数350粒/m3) 合成纤维生产车间要求:相对湿度552 特点 精度高 难,对测量和控制设备及控制算法要求高 参数少 易,多数仅对一两个参数有高要求,21,空调的分类与处理参数,舒适性

8、空调(应用场合:商用建筑,民用建筑) 处理参数: 温度、湿度、风速(平均值、脉动频率、脉动幅度)、空气质量(新鲜度、气味、 洁净度、VOC浓度、负离子含量)、平均辐射温度、噪声、压力等。 控制标准表达方式:空调基数 五星级宾馆客房:温度2325,相对湿度5060,风速 0.25m/s,新风量100m3/h,含尘量0.15mg/m3,噪声30dB 特点: 参数多 难,参数间相关关系对人体感觉的影响复杂,新因素存在未知影响 精度低 易,人体有一定的容忍度,22,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集中式系统:所有处理设备放置于机房 半集中式系统:既有集中处理设备,也有局部设备 分散式系统:处理设备和末端全

9、集中在各个房间,23,按承担室内负荷分,全空气系统 空气水系统 全水系统 蒸汽系统 冷剂系统,24,四存在的问题和前沿研究的焦点,存在的问题(1) 高能耗,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30以上 中国:目前25%(含采暖)。 97家用空调器新增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增加的25 。01年全国电力增容1500万kW,空调峰值容量1400万kW。 日本:30 美国:35,25,我国建筑能耗状况 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星级宾馆、高档写字楼、购物中心) 用电占民用建筑用电量30以上 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电耗是居住建筑的10倍以上。 同地区、同类型建筑能耗差别很大 2005年暑期政府办公楼能耗调查:空调用电量为

10、2080kWh/年 一些地区的大型建筑空调用电量占城市用电量 广东省:40 上海:31.1 重庆:23 采暖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整个建筑能耗的4060 预计2020年需增加4500亿kWh/年用电量,26,我国民用建筑的能耗构成,住宅:现有面积100亿m2,能耗占74 用电量1030kWh/m2年,大型办公楼,公共建筑能耗占26, 用电量100300kWh/m2年 空调用电占5060,27,90年代末上海公共建筑一次能源消耗比例,28,存在的问题(2),都市环境污染 空调排热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 空调室外设备产生的噪声污染 室外设备设置不当造成的视觉污染 地球温室效应(CO2排放) 臭氧层被破坏(

11、CFC物质) 病态建筑综合症:建筑的非天然环境影响居住者健康 封闭空间新风不足,VOC及致病微生物排除不良 稳态的室内热湿环境使人体调节功能退化,29,存在的问题(2),微生物积聚的空气冷却器,积尘的风道成为二次空气污染源,30,前沿研究的焦点(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传统能源的合理利用,新的建筑设备与系统 新能源的应用 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主动被动 如何实现“舒适健康”? 新末端设备的开发:满足人的热舒适与IAQ要求 高水平的系统设计:Design by simulation 通过建筑热模拟设计系统的全年运行方案 通过CFD设计手段提高室内热环境与空气质量环境建筑节能,

12、31,前沿研究的焦点(2),本学科难点 高水平的设计要考虑自然的、人为的、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等等因素,以及涉及使用者的行为学、人体工程学等知识,绝对不是现有技术的堆砌或者仅仅满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由于涉及的人员量大面广,新技术的采用要谨慎、保证可靠。,32,七. 参考文献,赵荣义等:空气调节,建工出版社,1994 陆亚俊等:暖通空调,建工出版社,2002 彦启森等: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建工出版社,2004 吴业正等:制冷原理及设备,西安交大出版社,1994 邹根南、郑贤德: 制冷装置及其自动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王如竹, 等编. 制冷原理与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学术杂志:暖通空调 学术杂志:ASHRAE Journal 学术杂志:ASHRAE Transaction 李娥飞:暖通空调设计通病分析手册,建工出版社 现代建筑空调技术丛书(多册), 建工出版社 钱以明:高层建筑空调,建工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