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5430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成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网络成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网络成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网络成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网络成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成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成瘾ppt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网 络 成 瘾,北京回龙观医院 吉中孚,2,网络成瘾日益引起公众关注,3,因儿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悬赏万元急寻戒网良方。 北京青年报2004年11月8日 北京兰极速网吧,几名中学生纵火烧死数十人。 健康报2004年10月11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上网成瘾的青少年逐渐增多,引起了心理学、医学和社会工作者高度重视。 杨国栋等 健康报,4,网瘾泛滥将毁民族未来。 信报2005年3月7日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毁掉的将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张学东,5,概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对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方式也产生巨大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给人们带来许多服

2、务项目,使人们体验到信息时代的便捷与快乐。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由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等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6,概述,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2002年1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6.55亿人,约有2000万人使用网络过度。,7,概述,我国1994年建立第一个互联网网站。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3年6月报告上网人数达6800万人,以网络成瘾发生率6%计算,约有408万人患有网络成瘾。由此看来,网络成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8,历史沿革与命名,1994年美国纽约精神科医生Goldberg首次将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出现行为冲

3、动失控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很快“互联网成瘾症”引起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的关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Mclean医院,在1996年专门开设了治疗网络成瘾的诊所。1997年在多伦多,1998年在旧金山,两届美国心理学年会上,专门讨论了网络成瘾做为正式诊断的可能性。,9,历史沿革与命名,美国心理学会将网络成瘾行为定义为“病态使用因特网”。称其为因特网中的首类疾病。我国有人提出,“网络性心理障碍”、“病理性网瘾”、“网痴”、“网迷”、“网恋”、“网络综合征”、“因特网痴迷”、“病理性网络使用”、“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等。,10,基本特征,成瘾最初仅用于物质依赖,类似的成瘾

4、标准也用于一些行为障碍,如赌博成瘾。网络成瘾具有成瘾行为基本特征,与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特点相似,是一种精神病理行为。其基本特征为:,11,基本特征,持久渴望上网,不可控制; 追求愉悦感,上网时出现快感; 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戒断反应,突然停止上网出现戒断症状; 角色功能减退,回避有意义社会活动,社会功能受损;,12,基本特征,出现身体、心理、社会方面问题; 成瘾后的人格改变。变得软弱、怯懦、内疚、自责、缺少自尊、自信不足、意志减退、失去朋友、家人、谎言、欺骗及暴力行为。,13,流行病学,我国1994年建立第1个因特网网站,到1995年底入网人数已达10万人,1997年达100万人

5、,1998年210万人,2000年3370万,2001年6000万人,2003年6月6800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因特网人数最多的3个国家之一。美国居第一,网民1.43亿;中国在第2位,网民6800万人;日本第3位,有5593万人。,14,流行病学,我国网民特点,以未婚男性约占80%。1835岁占网民总数86%。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77%。地域分布,北京、上海和广东占全国网民45%。,15,流行病学,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对12所高校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网络成瘾者占6.4%。 福州大学293名大学生调查,网络成瘾者占9.6%。 江西某大学调查329名大学生,网络成瘾仅3.6%。,16,网络

6、成瘾危害,对身体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过度上网或形成网络成瘾往往影响身心健康。 影响身体发育:长期坐姿不正确,影响脊柱发育,出现脊柱畸形、颈椎病。长期时间用手操作会引起腕管综合征(手掌、手指麻木),手掌大鱼肌萎宿。 对视力影响:视力下降、流泪、眼花、眼睛干涩,可诱发青光眼。,17,网络成瘾危害,对身体的影响 影响睡眠:出现睡眠节律紊乱、失眠、过度兴奋、上网时间失控。 诱发癫痫:尤其是既往有癫痫病史的青少年尤需注意。对屏幕上光过敏,闪光刺激诱发,大脑疲劳、缺氧诱发。 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其它:疲乏、无力、头痛、头晕。,18,网络成瘾危害,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渴

7、求、自责、内疚、自卑。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丧失自尊、自信。 情绪改变,情绪低落、悲观、焦虑、烦燥、消极。 行为改变,孤独、退缩、失去朋友、暴力。,19,网络成瘾危害,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学习与工作能力2000年某大学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有80%的学生因迷恋网络而成绩下降。 影响人际交往大部精力投入虚拟世界,上网兴奋,下网烦燥,远离现实生活,变得孤僻。 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自残、自杀、欺骗、暴力犯罪。,20,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男性成瘾率高于女性,男性约占80%。 年龄以2030岁居多。 性格,倾向于内向,而又希望得到重视的人。 心情压抑,受过挫折,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的人。 自制

8、能力较差者。,21,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从众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突出的人,提示干预方式切忌简单、粗暴。 网上内容,以暴力游戏,色情信息易致成瘾。 好幻想,做“白日梦”的人。,22,网络成瘾评定量表,网络成瘾倾向的检测量表 如果你不上网“冲浪”,你是否感到烦燥不安? 你是否原来打算只上网15分钟,但最终竟过了2个小时? 你每月的电话帐单是否因上网越来越长?如果以上问题回答均为“是”则有网络成瘾的倾向。,23,网络成瘾评定量表,网络成瘾的诊断量表 是否觉得上网已占据了你的身心? 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的时间长? 是否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冲动? 是否因在

9、线线路被中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燥不安或情绪低落? 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24,网络成瘾评定量表,网络成瘾的诊断量表 是否对家人或亲属隐瞒上网的程度? 是否因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失去家庭? 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忍不住还要上网?如果有4项以上的表现,且持续时间达1年以上,即为网络成瘾。,25,网络成瘾评定量表,网络成瘾严重程度的测定量表,26,网络成瘾评定量表,网络成瘾严重程度的测定量表,(续),27,网络成瘾评定量表,网络成瘾严重程度的测定量表,(续),上述每题评分:1=几乎不会;2=偶尔;3=有时候;4=大多数时间; 5=总是。20

10、题总分:2049分=正常;31 49分=网络使用过度; 50 79分=网络成瘾倾向;80 100分=网络成瘾。,28,诊断,Goldberg诊断标准 希望增加互联网的时间; 做梦也在想着互联网; 有持续性的身体、社会、心理问题。,29,诊断,Young诊断标准(美国匹茲堡大学) 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上事; 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 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一旦减少上网的时间就会烦燥不安; 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由于上网社会功能受损; 亲友隐瞒频频上网的行为; 上网成为逃避烦恼的方式。 符合上述中5条即可诊断。,30,诊断,师建国诊断标准 (西安精神卫生中心) 自己诉说具有难以控制的强烈上网欲望,虽然努

11、力控制,但欲罢不能; 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减少或停止上网后,就会明显的焦燥不安; 每周上网至少5天以上,每次至少4小时以上; 专注于思考与想像上网行为或有关情景; 由于上网社会功能明显损害。,31,诊断,师建国诊断标准 (西安精神卫生中心) 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以失败告终。如果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与以上3个条件相符即可诊断。,32,网络成瘾形成因素,生物学因素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水平增高,而影响精神活动。由此而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起种种疾患。,33,网络成瘾形成因素,

12、心理学因素 三种青少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 没有父母关心、交流的孩子。 冲突性家庭,家长教育方式与孩子不适应。 自我实现有障碍的孩子。中科院心理所 高文斌 自我控制能力差和社交焦虑严重的青少年。 人格发育不良,儿童期经历挫折,性格内向而表现欲较强。,34,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心理学因素 网络成瘾发性机制的研究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机制: 一、行为学习机制 阳性强化机制在上网游戏时,游戏中的角色和情景获得好成绩或得分,受到奖励,起到明显的正性激励作用。行为获益,在认知和情绪上可产生正性情绪体验。精神上的胜利,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认知。使个人的权利、能力、性本能在网络中得满足,产生愉悦感、满足感。,35

13、,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心理学因素 一、行为学习机制 阳性强化机制在正性激励作用下,产生短暂极度满足状态,与物质依赖的满足状态有类似之处。 阳性强化机制在成瘾的初期阶段,对这一病理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阴性强化机制阴性强化是指行为后果可以避免或减轻某种不愉快体验。在上网过度之后,现实的适应功能明显受损。老师、父母的批评、责备、学习成绩下降,使病人感到自己失去对生活的控制力。,36,网络成瘾形成因素,上网带来的兴奋、刺激或成功,可以使现实生活中苦恼、无价值感消失。这样上网发展成应对负性情绪的手段,这时即起到阴性强化作用。阴性强化在成瘾行为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由于阳性、阴性强化的双重作用,促使上网

14、成为具有成瘾性倾向的活动。,37,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心理学因素 二、分析心理学机制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自我的功能 (1)控制和调节本能冲动 (2)与现实关系 (3)客体关系 (4)防御机制压抑将一些观念或感觉排除意识察觉之外。否认为了避免现实中某些痛苦方面被察觉,而拒绝承认,用幻想来代替。,38,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心理防御机制好幻想和做“白日梦”是网络成瘾病人习惯的防御方式。从小好幻想,内容涉及英雄传奇、科幻和自己的超自然力量。在“白日梦”中自己进入角色,沉溺于自己幻想的故事情节中。在受到批评、挫折等应激状态时,以幻想作为一种摆脱痛苦情绪的一种方法。,39,网络成瘾形成因素,病人性格内向,难

15、与人建立信任的亲密关系,好独处,好沉溺于内部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幻想和压抑可以在网络上激活各种幻想和原始想象,产生大量幻想性体验,并以虚拟的方式得到释放。 虚拟现实与客观现实分析心理学认为,以个人体验为主的心理现实,其真实性并不亚于外在客观现实的真实性。,40,网络成瘾形成因素,人们不仅生活在客观现实中,也生活在以个人内部体验为特征的心理现实中。外部客观现实的活动反应了个体意识领域的活动,而以想象、象征、虚拟的方式体验到的情绪的心理内部现实,反映了无意识的活动。网络常创造出一个非客观的虚拟现实。在网络虚拟现实中,失败可以被否认,不承担责任。在现实中的幻想和压抑可以在网络上以虚拟的方式得到释放

16、和满足。,41,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在网络上以虚拟方式可以实现对权利、财富、性幻想的满足,并逐渐代替现实中的有效行为。长期依赖于幻想的虚拟现实,逐渐脱离客观现实,也失去各种重要人际关系。对客观现实的控制就越差,对网络中的虚拟现实的依赖也就越大。,42,网络成瘾形成因素,社会学因素 一、家庭因素据西安四所大学的调查,家庭环境因素在促发 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父母管教严格、惩罚严厉、操纵控制的家庭倾向较明显。 二、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等各种需要很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机之一,许多网络成瘾者可以在网上获得现实生活中所体验不到的满足感和虚荣感。,43,网络成瘾形成因素,社会学因素 三、上网条件 社会上网吧设置广泛 上网内容、上网时间、上网年限的影响 上网行为的动力Suler认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以下的需求:性的需求;成就需要;归属需要;人际交往需要;自我实现、自我超越需要;改变感知的需要等。,44,网络成瘾形成因素,社会学因素 四、网络空间特点:有限的感知经验; 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 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 永久的记录;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 变化的梦幻般体验;黑洞体验。正是这些特点对某些上网者构成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他们沉缅于这一虚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