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55172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政策对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政策对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家政策对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家政策对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家政策对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政策对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政策对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在 2007 年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一、江苏省自主命题思路及解题策略首先我先引用唐朝诗人刘希夷的一句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来谈高考命题,高考命题是“岁岁年年题小异” 。江苏高考命题近几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江苏高考命题依据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考试大纲 ,这本大纲积累多年,科学合理,不可能有大的变动,也包括 2008 年新课标后的高考,仍旧是这个基本大纲。第二、 高考涉及面太广、太大,不可能大起大落,那样会面目全非,会引起社会很大的动荡不安,前几年外语听力测试就有家长上访,惊动党中

2、央。仅此听力测试就是这样,何况是高考呢?江苏今年有考生 53 万人,因此不可能每年有大变化的,不然会搞得民怨沸腾,动荡不安。第三、每年高考会有小的变化,略有改进拓展,不可能亦步亦趋跟往年完全一样,这也主要要和 2008 年江苏高考衔接。全国有三本考试大纲 ,分别是教育部、上海和北京。江苏一贯比较稳定,主要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 。大家要宣传一个观点,要认真研读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 ,它不仅仅是应试大纲,可操作性很强,也可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达成目标,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 考试大纲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表达、阅读和写作等,这些内容概括了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阅读和写作

3、。我们讨论语文教学很多方面如人文性、工具性、探究性等,不管怎样讲语文教学的最终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这里面恐怕阅读更重要一些,写作也要重视,写作里更多的是议论方面,从社会需要也偏重议论方面,当然写作基础是记叙文。 考试大纲列举的许多条目具体说的就是提高阅读和写作,很科学很全面,包括新课改的很多内容。如现代文阅读中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这里面就含有探究能力,每个项目都有具体内容,做到了这些,就完成了现代文教学任务。我们平时讲新课程很好很现代化,但操作起来很弱,如果教学中能和考试大纲结合起来,把考纲当作教学达成目标,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实现具体目标的的途径,就能够从容应对各种考试。作为

4、语文教师从高一年级就研究考试大纲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好处的。山东、海南、宁夏、广东 07 年高考就是实行新课程后的高考,从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来看,基本是照旧的。因为原大纲是科学合理的,即使实行新课标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然变化是有的,第一个最大的变化是阅读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除必考的以外,选考有变化,分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这两种文本理论上又分为很多种,从操作层面上讲文学类文本只包括小说和2散文,实用类文本只包括新闻和传记。如果考试是考生两个文本阅读都做,阅卷时只选前面的,考生还是做文学类文本为好。第二是考试内容的变化,多是探究能力(本来是理解分析评价) ,它又包括三个方面,具体讲文学类文

5、本包括从不同角度分析挖掘丰富意蕴;探究作品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这三个方面。实用类文本包括从不同角度分析挖掘丰富意蕴;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见解这三个方面。现代文变化主要指第一篇科技文可以选议论类或社科类的。错别字考查已放到作文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算,今年先限到 5 分。全省语文高考平均分每年是逐步提高的,04 年提高 0.9 分达到 89 分,05 年提高 2 分多达到 92分,06 年提高 3 分达到 95 分。一下子提高很大幅度是荒唐的,像化学 04 年第一年命题均分提高30 分,第二年就有骂娘的。每年提高 2 到

6、3 分很正常的。像江苏这样的省份语文平均分保持在 100分就行了,但 07 年不会达到 100 分,要稳步上升,小步慢走。语文教学和高考相濡以沫也不错,但成绩不要有太多的泡沫。每年高考都会有很多信息,不要轻易相信,这些信息考试命题中心也不知道,命题人员事先并不知道干什么,也不准带资料去。外界很多信息靠不住的。但江苏考试院考前发布的信息要重视,如去年考前发布命题具有的区分度、覆盖面和时代性对整个命题起了导向作用,值得高三语文教师重视的。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高考指导时应先熟悉考试大纲、本省制定的考试说明等,了解试卷构成,做到胸中有数。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了解每道题的命题方向。如第一题是拼音,

7、05 年考查试卷上不出现具体拼音,06 年出现了拼音。有人呼吁取消拼音考题,这是没有根据的。现在手机发放短信电脑打字靠的就是拼音,要加强拼音考查,不会取消的。比如修辞,江苏考试说明中又去掉了设问,要晓得修辞不会单独命题,为什么还要列入考试大纲和说明中呢?它主要是结合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和语用题考查。文言文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也不会单独命题,它主要是放在理解文意和翻译句子中考查。另外我们还要知道高考命题都是具体的,像现代文阅读它的题目都是从文本和材料中引发出来,很少用抽象概念,不专考名词术语,比如很少考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等,题目太大不具体,学生回答就很泛,要从材料中引申出来。如

8、 2005 年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 益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诗以“ 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3答案分析: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以上答案就是很具体地分析每一句中的微风。再如 2005 年现代文阅读波兹曼的诅咒周国平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

9、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

10、。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 “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

11、,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 。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叹,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

12、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 40 个字)(6 分)答案分析: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17文章第五段说明“ 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分)答案分析:(1)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

13、代表性;读者对象是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2)举例说明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4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 分) 答案分析:相信人类的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放任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以上几题答案都是从文本本身引发而来的,并不是抽象的解说。在命题中往往会设置一些障碍,如名句名篇考查中有意识设置容易写错的字,2005 年默写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很多考生就把“幽愁”写成了“忧愁”了,这也是命题人员事先就料想到了,有时候会有意识设置比较难

14、写的字词,2006 年默写题“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中的“渺”和“臾“,很多考生不会写这两个字。选择题中每个选择设置错误都是小错误,不可能一眼就看出来,不可能全句都错,那样没有区分度,不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如人物明明是战国人会说成成春秋战国人。还如 2005 年科技文阅读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左右对称发展。细胞系统左右两侧细胞的生长繁殖总是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的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平衡,就是在这样的“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相生长繁殖,直至成形。动物进化是由机体的不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而两侧对称发展正是

15、从低级动物通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多数人所知的最早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在距今 54 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1909 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了 515 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证明现生动物界的所有门类在寒武纪时已经出现。然而,2004 年 11 月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瓮安县北斗山区的岩石层中,发现了 58 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这一新发现在古生物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为我们翻开了地球早期

16、生命演化史册的重要一页,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 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北斗山区发现的化石中的这种多细胞动物非常小,它的体长只有 02 毫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宽度,肉眼无法看清,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尽管这一古老动物躯体很小,科学家还是辨别出了它内部的几个器官: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消化道前端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其后为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的咽道等。它的形状像是压扁了的龟壳,机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完全中胚层组成。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由于这种两侧对称动物很小,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于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小春虫” ,并冠以化石产地名,称为 “贵州小春虫”。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研究以 “小春虫 ”为代表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将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