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5754965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与实务,公共管理教研部 李军,框 架,第一篇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篇 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篇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篇 激励与薪酬 第五篇 人力资源开发,解题,什么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实务?,管理: 对象(生产要素的角度):土地、资本、劳动力、信息、企业家才能 领域:宏观(国家和社会)中观(行业和地区)微观(社会组织:赢利性组织(企业)和非赢利性组织)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有其更高更新的独成一体的理念和方法 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第一篇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渊源

2、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渊源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性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及趋势,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20世纪20年代,泰勒(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被广泛地采用,它对人事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研究结果使人事管理转向了对人际关系的研究。1924年到1932年,哈佛商学院的梅奥(Mayo)等人发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它包括群体环境、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而这些情感又对员工的生产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

3、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泰勒科学管理和现代人事管理的产生,2.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运动,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1913年,行为科学的研究先驱明兹伯格(Mintzberg)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作效率一书,该书对早期的人事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是激励理论发展卓有成效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三大激励理论都对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这3个理论分别是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里格(McGreor)的X理论和Y理论以及赫茨伯格(Herzberg)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ERG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求

4、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概述,3.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早期发展及其对人事管理的影响,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人力资源”最早最系统的提出与界定者是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他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这部学术著作里提出了管理的3个更广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以及管理员工和他们的工作。 怀特巴克(E . Wight Bakke),在1958年出版了人力资源功能一书,详细阐述了有关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 1960年,西奥多舒尔茨(Schultz,Theodore W.)教授发表了论人力资本投资一文,标志着人

5、力资本理论的诞生。,人力资源管理概述,4. 人力资源的提出,5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中国悠久的“人治”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治人”之道。由于中国文化“重理轻法”特征和当时社会经济与生产生活水平,决定了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博大精深,而方法技术言简意赅,甚至无“法”可依的特点。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都是可视为深睿的人力资源管理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几乎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然而真正能读懂论语的人却不多,老子五千言囊括了所有治国安邦之理,但真正参透却颇为不易。中国的古代经典可谓字字珠玉,中国文化的传承讲究体悟,不拘“名相”、不拘文字,强调参悟。而参悟实质上是主客体的互动过程,对

6、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和历练依赖极强,“皓首穷经”揭示了这一过程的渐进性和艰难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学习体会实践再学习的路径,参照古人提倡的“格物致知”之理,循序渐进才能日有所得,终于大成。,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 , (1)在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相比较中,人特别是贤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人本思想)。提出了“为政在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历代治乱不同,皆系用人之得失”等积极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在评价人才的重要性方面,各家各派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如孔子的“举贤才”,墨子的“尚贤”

7、,孟子的“尊贤使能”,管子的“争天下者必先争人”,荀子的“尚贤使能”等 。如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直观地认为构成一国实力的基本要素是土地、城池、民众和贤人,而贤人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他能组织和领导民众开垦土地、获取城池,故而要图存谋强,首先必须得人。得其人,才能广其土,固其城,众其民。,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 (2)重视教育,高度评价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就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最为原始的阐述,同时也

8、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朴素语言表达的“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二、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内涵,(1)生物性,(2)再生性,(3)能动性,(4)可控性,(5)社会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内涵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定义及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历程来看,西方国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巴克(Bakke)、比尔(Beer)、莱文(Lewin)和舒勒(R.S.Schuler)等人所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按照德鲁克的观点,当时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组织对员

9、工有效管理的要求,它必须具有所需的专门知识,要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并要加以应用。,二、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内涵,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第二类是由海勒曼(Henneman)、比得森(Peterson)、翠西(Tracy)、罗宾斯(Robbinson)、德斯勒(Dessler)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一个新名称,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员工管理,两者在涵义上并无区别。 第三类是由英国管理主义学派的代表者斯托瑞(Storey)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斯托瑞等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为了躲避工会和掩饰管理控制方法的一种复杂的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是

10、用来显示管理人合法性的一种不同方法,而不是作为工具或手段的人的管理。,二、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内涵,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在众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对人力资源项目的体悟,我们将之界定为: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聚合、利用、开发、和评价的过程,其内涵包括两个层面:在组织外部,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的市场供求、竞争机制、劳动关系、监管、战略及生态环境等;在组织内部,主要包括员工招聘、工作分析、绩效考评、薪资、激励、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等。,二、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内涵,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层次性 企业

11、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职能,具有显著的层次性特征:,二、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内涵,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层次性,二、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内涵,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二、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内涵,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三、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及趋势,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性影响 文化的内涵与结构 文化的基本特征 超越市场与法律的影响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中国经济模式背景及其文化特征分析 中国自然经济背景及其文化沉淀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文化影响 中国知识经济萌芽及其文化贡献 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的文化与人力资源

12、管理基本特征,第二篇 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一、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性影响,文化的内涵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基本含义有“耕种、培育;修饰、打扮;崇拜、祭祀”。易经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源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是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行动时,所产生的行为应限于社会成员认为合适和可接受的变动范围之中。Tahvanainen(1998)定义文化是完全的价值、态度、及共享信念的组合,亦即一群体的人,他们为了持续被接受和成功的参与这一群体,树立若干组标准行为需求的体现。文化是在传承中与时推移,潜移

13、默化,新进入者向经验丰富的前任人员学习,产生定型化的观念与信仰。,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克拉克洪和施特罗特贝克:文化是指共享的、普遍持有的一般信仰和价值,它为一个群体定义了什么是正确的,还可以指社会上主张教育目标应培养优秀人才的观念,包括意志、爱好和礼貌的培养。大卫克雷:文化有两个含义,一是它支持组织中的成员广泛持有的神话、象征、故事和人造物等价值观念的主体;二是代表了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共同团体。埃德加沙因:文化是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由某个团体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的结合问题这一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是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

14、确方式。,一、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性影响,文化的内涵,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众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对人力资源项目实践操作的体悟,我们将文化界定为:文化(cutler)就是一个组织共有的影响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传统习惯、行为规则等。,文化的内涵,一、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性影响,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的结构是指由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文化构成的统一整体。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关于公开和隐蔽文化的划分,他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的结构,一、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性影响,文化与人力资源管

15、理,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性影响,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超越市场与法律的影响功能,法律、道德、文化在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约束着人的行为,维护着人类社会的秩序,构成人类社会行为的三大规则体系。我们用如下同心圆图来分析三大规则对人的行为影响特征。,一、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性影响,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儒家文化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要点,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儒家文化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要点,(2) “义”与人力资源管理孔子言论中的“义”,用他自己的话来解

16、释,即“仁者人也义者宜也”(礼记中庸)。“宜”就是适宜、合乎情理的意思。真正甄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追求私利是否以合乎“义”。虽然人人都有富贵的欲望,但孔子强调“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儒家文化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要点,(3) “礼”与人力资源管理“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礼”是儒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主要表现方式,可理解为儒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制度和规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儒家文化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要点,(4) “智”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知”即“智”,意指“知人”,其实质是“知礼”。“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反之,“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