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根尖周病学课件-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4888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髓根尖周病学课件-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牙髓根尖周病学课件-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牙髓根尖周病学课件-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牙髓根尖周病学课件-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牙髓根尖周病学课件-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牙髓根尖周病学课件-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髓根尖周病学课件-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根据病因性质分为:感染性 因素(细菌因素)非感染性因素(物理性、化学 性、创伤性)免疫性因素 根据病因来源分为:医源性非医源性,第一节 细菌因素100多年前认识到细菌在牙髓根尖周病中的作用(Miller), 50多年前得到进一步证实(Takehashi)。 一、致病菌种类及细菌感染特点( 一 )主要致病菌 30多年前厌养技术明确了厌氧菌是牙髓根尖周病的主要致病菌(或称优势菌)(predominant bacteria),常见致病菌及生物学特性,牙髓卟啉菌 G,杆菌,专性厌氧 普氏菌 G,杆菌,专性厌氧 梭杆菌 G,杆菌,专性厌氧 消化链球菌 G+ ,球菌,厌氧 放线菌

2、G+ ,厌氧或兼性厌氧 韦荣氏菌 G,球菌,厌氧 真杆菌 G,杆菌,厌氧 粪肠球菌 G+,球菌,兼性厌氧,(二) 不同炎症细菌感染特点1.炎症牙髓髓腔开放: 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髓腔未开放: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2.感染根管感染根管(infected canal)细菌感染特点:检出率高 多为混 合性感染厌氧菌为主专性厌氧G杆菌为主感染根管细菌呈区带分布3.根尖周炎症组织细菌种类多,厌氧菌检出率高与根管微生物系(microbiota)存在很大相似性根尖生物膜(periapical bioflm),二、感染途径(一)通过牙体进入髓腔条件是: 近髓端牙本质小管暴露或牙髓暴露1.龋损 2.损伤(磨损、创伤

3、、医源性损伤) 3.隐裂 4.发育畸形,(二)通过牙周进入髓腔条件是: 有深牙周袋或邻牙有较大根尖周病损逆行性牙髓 炎Retrograde pulpitis(三) 血源性感染具备条件: 牙髓组织曾经受过损伤暂时性菌血症 引菌性作用 Anachoresis,三 、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一)细菌及其产物直接致炎作用 内毒素致病作用: 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蛋白酶与核酸酶,凝固酶,杀白细胞素 代谢产物 菌体荚膜、纤毛等,(二)细菌或其产物引发免疫反应(间接作用) 免疫反应结果具有双重性 四. 细菌感染与临床症状的关系1. 卟啉菌及普氏菌感染可能引起的症状或体征;2. 放线菌可能引起的体征;3. 粪肠球菌可能引起的结果;4. 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程度与细菌的数量、种类、作用时间有关。,第二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刺激1.非医源性刺激2.医源性刺激: 备洞(或备牙)产热 其他产热,二、电流刺激微电流存在的证据:主要是医源性所致 三、气压改变 四、激光 五、创伤,第三节 化学因素一、消毒药物刺激 二、充填材料 三、酸蚀、粘接材料,第四节 免疫因素一、免疫反应的实验证据及临床现象二、主要抗原物质:1.细菌及代谢产物(全抗原)2.药物(半抗原)蛋白质=全抗原三、 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