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技术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5754337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技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技术 张瑞红/黄灿辉 营销服务中心 2008年11月,目 录,一、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二、中性点接地方式介绍1中性点直接接地2中性点不接地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4中性点经电阻接地5新型接地方式,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力系统构成,发电,升压变电站,输电变电站,降压变电站,用户,输电线路,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力系统构成,发电厂:将其他型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升压变电站:升高电压等级便于电能输送 降压变电站:降低电压满足电能输送、用户需要 输电线路:传输、配送电能 电力用户:使用电能 以上环节完成电能的生产、电压变换、电能的输配及使用,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故障处理,短路

2、:电流系统中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发生通路的情况。短路故障发生后将在系统中产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短路电流,强大的短路电流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故障处理,系统采用三相输电,形成中性点,可产生各种电流故障 单相接地故障:可选择是否带故障运行 两相短路(接地)故障:由保护装置快速动作切除 三相短路(接地)故障:由保护装置快速动作切除,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接线方式,星形(Y形) 三角形(形),1、中性点直接接地: 靠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切除故障 优点:系统绝缘水平低 缺点:接地电流很大(短路电流)、供电可靠性低 应用情况:110kV及以上、380V,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接地,2、中性点不

3、接地 人工隔离故障或靠选线装置选出故障线路 优点:可连续供电 缺点:接地电弧不易自行熄灭、绝缘水平要求很高 应用:在配电网中接地电流很小的情况下使用,中性点接地方式-不接地,3、经消弧线圈接地(谐振接地方式) 人工隔离故障或靠与消弧装置配合的选线装置选出故障线路 优点:可带故障运行、补偿接地电流 缺点:绝缘水平要求较高 应用:在6kV、10kV、20kV、35kV、66kV应用,中性点接地方式-谐振接地,4、经电阻接地: 靠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切除故障 优点:永久性接地可快速切除 缺点:接地电流较大,需要跳闸 应用:在一些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中应用,中性点接地方式-电阻接地,中性点接地方式-电阻接地

4、,直接接地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快速自动跟踪消弧 线圈接地+微机小电流接地选线。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 技术问题,它与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过电压水平、对通信的干扰等问题 密切相关。在电力系线发展初期,系统容量小,单相接地时电流不大, 为防止工频率电压升高,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随着电力系统规模 扩大,单相接地故障增多,线路经常跳闸,于是又将直接接地改为不接 地。随着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进一步扩大,采用这种接地方式,当发 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电容电流在故障点形成的电弧不能自熄灭,间歇电 弧产生的过电压容易使事故扩大,从而降低了运行可靠性。为解决此问 题,出现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

5、小电阻接地。早期固定式消弧线圈 不能在线实时适应电网电容电流的变化,不能时时处于最佳补偿状态, 因此在和小电阻接地相比时有些地方选择了小电阻接地。现在消弧线圈 发展到自动跟踪的阶段,能实时跟踪系统电容电流的变化能实现最佳补 偿。,5、新型接地方式: 系统回路及配置同消弧线圈接地 工作原理快速消弧加快速选线跳闸即采用快速可控消弧线圈消除瞬时性接地故障;而当非瞬时性故障发生时,快速选出接地故障线路并作用于跳闸。注:跳闸时间可由用户自行设定,中性点接地方式-新型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新型接地方式,兼取消弧线圈与低阻接地之优点 故障电流是电容电流经感性电流补偿后的残流 瞬时接地故障可自行灭弧 非瞬时性接地故障选出故障线路跳闸 优点: 绝缘水平大大降低,(可按低阻接地时考虑) 瞬时故障可自动消除 非瞬时故障不会发展 故障电流大大减少,解决了对通信系统及低压设备的影响问题,满足用户要求 有利人身安全,故障电流小,跳闸又快 可适应配电网升压的要求,使原有设备满足绝缘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