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小儿液体疗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4191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小儿液体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b小儿液体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b小儿液体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b小儿液体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b小儿液体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小儿液体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小儿液体疗法(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液体疗法,南华大学内儿传护理教研室于小华,正常小儿需水量,按年龄计算 婴儿 120150ml日 以后每长3岁减去25ml日 按热卡计算 婴儿120150ml100Kcal日,如减去内生水12ml100Kcal后则为100115mlkg.d(3035ml100kJ 1Kcal4.184kJ) 按体表面积计算 根据Fris-Hansen的研究,不同年龄细胞外液量均在6000ml左右。生理需要量为1500ml日,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机体含水量越多 表格 1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细胞外液电解质以Na、Cl、HCO3为主。 细胞内液的电解质以K

2、+、Mg2、HPO42、蛋白质为主 阴离子间隙AG(NaK+)(ClHCO3) 正常值124mmolL 小儿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唯新生儿例外,在生后数日内具有四高三低:即高K+、高Cl、高P3,高乳酸血症,低Na、低Ca2,低HCO3。,水的交换,正常人体内水的出入量与体液保持动态平衡,每日所需水量与热量消耗成正比。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所需热量相对较高,故水的需要量按体重计算亦高于成人。 婴儿每日的水交换量约等于细胞外液的,而成人仅为 1/7 ,其水的交换率比成人块34倍。,正常小儿每日失水量(需水量),不显性失水: 按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两倍。不显性失水每日约为3005

3、00ml(或婴儿20ml日、幼儿15ml日、儿童10ml日)但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 体温每升高1,不显性失水约增加75ml日(12ml日) 内生水约为100ml 呼吸增快,经肺不显性失水增加45倍 环境温度高于适中温度时,不显性失水可增高34倍 光疗或红外线辐射保温时不显性失水可增加 40190(1520ml日) 环境及空气湿度增加,不显性失水。 消化道的液体交换: 正常人每日分泌大量的消化液,约为血浆量的12倍或细胞外液量的 ,其中绝大部分被再吸收,只有少量有粪便排出(8ml100)。年龄越小,消化道的液体交换(分泌与再吸收)越快。,肾脏排尿: 肾脏是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小

4、儿年龄越小,其调节能力越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浓缩功能差,正常成人可使尿稀释到50100mmolL(比重1.003),浓缩到1400mmolL(比重1.035),而小儿(指新生儿和幼婴)只能使尿液浓缩到约700mmolL(比重1.020),新生儿出生一周后肾脏稀释功能达成人水平。因此,排泄同量溶质所需水量较成人为多,尿量相对较多。当入水量不足或失水量增加时,易于超过肾脏浓缩功能的限度,发生代谢产物潴留和高渗性脱水。婴儿每日溶质负荷约为2.57mmol100kJ(1030mmol100,低值为母乳喂养儿,高值为牛乳喂养儿)小婴儿肾脏浓缩功能差,与其亨利氏袢短,其升支回收钠量不及水分多,集合管对ADH

5、反应较差有关,至6月到1岁时渐及成人水平。新生儿及早产儿对钠和氯的排泄能力低,若摄入钠盐过多时,容易发生高钠血症。但早产儿回吸收钠能力亦低,尿的基础排钠量较多,有易于失钠发生低钠血症。只有当尿渗透压接近等渗时(300mmolL),肾脏稀释浓缩所作功最小。,不显性失水量不含盐类,可以饮白开水或静滴10GS补充之。尿及异常丢失量以 张含钠液补充之。 总结:小儿体液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年龄越小,含水量越多; 间质区液体多; 年龄越小需水量越多(与热量成正比); 年龄越小,水的出入量越多; 肥胖儿童较消瘦儿童含水量少。,体液的渗透压(张力),渗透压是指能阻止渗透现象继续发生而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压力。(正常

6、人血浆渗透压为720800) 等张溶液将红细胞置于一种与红细胞内的有效渗透压相同的溶液中,若红细胞的容积不变,则这种溶液叫等张溶液。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的渗透压相同,因而血浆为等张溶液,有效渗透压与血浆有效渗透压相同的溶液即为等张溶液。,等张溶液必然是等渗的。也就是说,当红细胞被放入该溶液而红细胞内的水分布发生净转移时,该溶液的渗透压必然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同。但是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的。因为某些物质(如尿素)能自由的透过红细胞膜,虽然存在于溶液中的这些物质也同样的产生渗透压,但当将红细胞放入这样的溶质组成的溶液中时,这些溶质将渗透到红细胞内而逐渐在红细胞膜的两侧达到平衡,因而不具有

7、保留水分的作用。由这样的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无效渗透压。,例如将红细胞放在等渗的尿素溶液中时,溶液中的尿素分子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逐渐达到红细胞内外的尿素浓度相同。这时,红细胞内的渗透压又高于溶液中的渗透压,水份便向红细胞内转移,使红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因此,尿素所产生的渗透压是无效渗透压。尿素溶液在生理上相当于蒸馏水。 浓度为1.8的尿素溶液和生理盐水的渗透压虽然相同,但将红细胞放在这一浓度的尿素溶液中,则红细胞肿胀、破裂,发生溶血。这是由于尿素能自由的通过红细胞膜的结果,亦即尿素有很高的弥散性能,因此就不能在红细胞膜的两侧形成渗透压差。 电解质浓度的高低可表达张力的大小,血浆渗透压正

8、常范围为280320mOsmL,在此范围内为等渗性,低于280为低渗性,高于320为高渗性。 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 血浆渗透压(mOsmL)2(NaK+)葡萄糖(dL)18BUN(dL)2.82(钠)(尿素)葡萄糖(均以mOsm表示) 血浆渗透压估计公式(血Na10)2 血Na介于130150mmolL之间者等渗性 血Na130mmolL低渗性 血Na150mmolL高渗性 血浆渗透压(血HCO3血Cl20)2,体液的调节,渴感 当体液渗透压增高12或血容量降低时,可使位于下视丘的口渴中枢兴奋,引起渴感,通过主动饮水以纠正体液渗透压及(或)体液容量。反之,口渴中枢受抑制,人体不愿饮水。 垂体释

9、放抗利尿激素(ADH) 当体液渗透压或血容量时,均可使垂体释放ADH,ADH作用于肾集合管,使回吸收水,尿浓缩,尿量。反之ADH释放受抑制,尿稀释,尿量,使体液渗透压或血容量得以平衡。 醛固酮 血容量醛固酮释放醛固酮促进远肾单位NaK+交换Na回吸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脱水是指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原因 入量;排出。 脱水具有如下特点 丧失体重5以下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丧失体重10以上可出现循环衰竭; 机体具有的自卫症状:口渴、尿少; 轻、中、重度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但发生循环衰竭(无脉搏、无血压)一律属于重度失水。12小时无尿多为中度以上脱水; 急性脱水症状重,脱水体征轻补液

10、量容易估计过低;慢性脱水体征重,而症状轻补液量容易估计过高。 脱水程度的比较(见表),表格 2脱水程度比较(轻中看弹性,中重看循环),脱水性质比较(见表),脱水性质比较(续表),脱水性质比较(续表),总结 婴儿腹泻以等渗脱水为主,重度失水,以上营养不良伴久泻者,多为低渗性脱水。 新生儿脱水以等渗性脱水最为常见。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其原因包括低出生体重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且水分含量高、对水的通透性高及经常裸露等使不显性失水增加。新生儿若呕吐、腹泻严重,电解质丢失偏多,在只喂入大量清水的情况下可发生低渗性脱水。 新生儿脱水的临床表现不如婴幼儿典型,其诊断可考虑以下几点: 存在入量不足或

11、(和)出量过多的病史; 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弹性差、前囟与眼窝凹陷及尿量减少等表现,重度脱水可出现休克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脱水热; 影响到神经系统功能可出现嗜睡或惊厥等症状; 体重下降是诊断新生儿脱水的重要指标之一(应考虑排除生理性体重下降); 血清电解质测定可明确脱水性质,指导治疗。,实验室检查 了解和判断脱水程度可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血浆尿素氮,可反映水分丢失、肾小球滤过率及组织分解代谢的状态,一般随脱水程度加重而增加,中度脱水时可达7.510.7mmolL,重度脱水可达17.835.7mmolL;尿比重及尿量:脱水时尿量减少,尿浓缩,比重常常1.020,重度脱水甚至达到1.035;

12、 了解和判断脱水性质应检测:血Na、Cl血K+,应注意血钾值不能反映细胞内K+的丢失和不足,体内虽有钾的不足,但血K+值可正常酸碱平衡状态血气分析,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血清K+3.5mmolL K+缺乏时,血清K+常常,但如存在影响细胞内外K+分布的因素(脱水、酸中毒时),细胞内K+与细胞外H交换血清K+可正常或增高。 病因: 摄入不足 丢失过多 分布异常 补液后低K+,临床表现 骨骼肌兴奋性精神萎靡、肌肉无力、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肌麻痹 平滑肌兴奋性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心肌兴奋性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心律失常、ECG表示:明显U波(0.1)、T波低平、Q-T延长,AV

13、B 肾脏浓缩功能多尿(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对抗利尿激素ADH反应性)。肾小管分泌H和回吸收HCO3增加氯的回吸收低K+低Cl性碱中毒,伴有反常性酸性尿。,酸碱平衡紊乱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而人体的内环境必须具有适宜的酸碱度,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环境,因此需通过体内缓冲系统以及肺、肾的调节作用使体液维持在7.40(7.357.45)以保证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正常细胞外液H浓度维持于3545nmolL,即7.457.35这一狭窄范围内,当超过此范围时即为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或0.0340mmHg),可见细胞外液是

14、由 两者含量的比值而不是各自绝对值决定的。当7.40时,两者含量的比值为 。如果该比值发生变化,则 随之变化。比值能维持在 为保持在7.4的决定条件。当体液的改变原发于HCO3的含量减少或增加时,称为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当体液改变原发于H2CO3含量增加或减少时称为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当7.35时称为酸血症 当7.2(H63nmolL)时严重酸血症 当7.45时碱血症 当7.55(H2.88nmolL时)时严重碱血症,病因:由于H增加或HCO3丢失所致 HCO3丢失过多通过胃肠道、肾脏(肾小管性酸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述通)丢失 体内固定酸产生如饥饿性酮症、

15、糖尿病酮症、高乳酸血症、肾功能衰竭或外源性酸过多(如服用氯化钙或氯化铵过多或过久)。 肾脏排H障碍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等。,临床表现 临床上根据血HCO3(CO2CP)可将酸中毒分为三度,轻度酸中毒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需血气分析确诊。 中度酸中毒呼吸深快,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口唇樱桃红。 重度酸中毒多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累表现。如神志障碍(昏迷、昏睡)、惊厥、心肌收缩力差、小动脉扩张、低血压、心律紊乱(细胞内K+所致),心力衰竭。 新生儿和小婴儿酸中毒呼吸代偿功能较差,可表现为呼吸浅块,面色苍白或青灰,拒食、唇周发绀、口唇樱桃红。,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常用5和10的GS,系无张溶液。 电解质溶液 0.9NaCl(NS): 系等张溶液,含Na、Cl各154mmolL,共含Na量与血浆(142mmolL)相仿,但Cl含量比血浆(103mmolL)含量高 ,不含HCO3,大量输注可使血氯。 复方氯化钠溶液(Ringer溶液): 系等张溶液,除NS外,尚含与血浆含量相同的K+和Ca2 3NaCl: 系高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每毫升含钠0.5m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