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考状元“被拉郎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53552 上传时间:2017-08-3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高考状元“被拉郎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唐代高考状元“被拉郎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高考状元“被拉郎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高考状元“被拉郎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轶唐代高考状元被拉郎配文王吴军古代的科举考试里,状元是凤毛麟角,而状元驸马更是寥若晨星,有史可查的状元驸马只有唐朝的郑颢。郑颢,字奉正,唐朝的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他这位高考状元的婚姻,却是地道的“被拉郎配”了。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郑颢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考中状元,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郑颢做了翰林学士。这时,唐宣宗为自己的女儿万寿公主招婿,万寿公主是唐宣宗的长女。唐宣宗一切都以唐太宗为表率,人称“小太宗”。唐朝时,许多帅哥都不愿做皇家的女婿一驸马,怕惹麻烦受闲气。唐宣宗很为女儿万寿公主的婚事而着急,就托白居易的堂哥、当朝宰相白敏中介绍合适的驸马人选,白敏中就推荐了

2、状元郑颢。唐宣宗看到郑颢这个年轻的状元仪表堂堂,英俊非常,心里欢喜,就要把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并马上派人到郑颢在长安的家里,去通知郑颢和公主成亲。不料当时郑颢已和老家的卢小姐订婚了,郑家的媒人去卢家送礼。已经走到卢家了。皇帝派的太监一打听。原来郑颢和卢小姐的婚事都准备好了,已经去接卢小姐前来成亲。太监立即将这意外情况禀报给唐宣宗,唐宣宗不愿意放过这桩好姻缘,皇家看中的女婿,是不能轻易罢手的。于是。唐宣宗下了一道加急的圣旨,一直追到郑颢的老家,强行把郑家迎娶卢小姐的队伍给拽了回来。郑颢垂头丧气回到家里,白敏中对他百般说合。郑颢能有什么办法。只能退掉卢家的婚姻,依照圣旨娶了万寿公主,演

3、绎了一出“拉郎配”的婚姻。好在唐宣宗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君王,万寿公主出嫁时,唐宣宗告诫女儿,到了婆家,要尽儿媳礼仪,跟老百姓一样。唐宣宗还亲手写了一张字条给万寿公主:“无鄙夫家,无干92 I大历史时事,有子而寡,不得复嫁。苟违吾戒,必有太平、安乐之祸。”意思是说,不得瞧不起夫家,不得干预政事,如果丈夫死了,留有儿子,就必须守寡,不得再嫁,你若违背父亲的教导,就会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一样,闯下大祸。可是,万寿公主婚后没能按唐宣宗的话去做。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生病了,唐宣宗派使臣去探病,使臣回来,唐宣宗问万寿公主有没有去探过病,使臣说公主没有去探病,她在慈恩寺看戏。唐宣宗大怒,立刻把万寿公主找来。万寿

4、公主慌忙跑回皇宫,站在台阶下,唐宣宗的脸色很难看,久久不说话,连看也不看她一眼,把她冷落在那里。公主忍不住哭了,唐宣宗说:“你的小叔子生病了,你这个做嫂子的怎么能去看戏!”然后,唐宣宗又伤感地说:“我常常埋怨士大夫不愿意跟皇家结亲,如今看来,实在是有原因的。”尽管唐宣宗严格要求万寿公主,但郑颢和她的婚姻终归不是很幸福。郑颢为“拉郎配”的事而恼恨白敏中,常在唐宣宗面前弹劾白敏中。白敏中对唐宣宗说:“郑颢不乐尚主(公主),怨臣入骨髓。臣在政府,无如臣何。今臣出外,(郑)颢必中伤,臣死无日矣!”意思是说,当初我好心做了个媒人,将郑颢配与万寿公主。但他对这桩婚姻一直不高兴,以前我在京城。他不能把我怎样

5、,现在我要去外省,他更要把我骂得天翻地覆,看来我离死期不远了。唐宣宗只是诚恳地劝慰白敏中。堂堂的万寿公主竟然和郑颢搞“拉郎配”,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其实,唐朝公主的婚嫁大多都比较令人发愁,万寿公主的“拉郎配”也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尽管唐朝也有公主骄纵不法,私人生活不检点,但这并非是主要的原因。关键是男方对公主没兴趣。当时,随着科举考试成为选拔高级官吏的主要探轶途径,高中的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他们可以免除赋役,与皇亲国戚一样享有特权,“为时所尚,终身为闻人”,身价自然也水涨船高。特别是在唐朝中期开始,文人嫖妓成了时尚,也成了他们日常的娱乐生活,“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

6、此坊为风流薮泽”。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皇亲国戚固然有令人羡慕的荣耀,但是,文人只要高中状元,他就会要特权有特权,要钱有钱,甚至去妓院都是堂堂正正地去,如果跟公主一结婚。礼仪约束就会让他失去自由。这就是当时的高考状元不愿与公主联姻的原因。郑颢这位高考状元“被拉郎配”之后,在官场上一帆风顺,他历官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唐懿宗大中十三年(859年),郑颢为检校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河南的最高长官),大中十四年(860年),郑颢去世。郑颢的事迹见于资治通鉴新唐书和幽闲鼓吹等书。(摘自文史博览2010年第8期)李鸿章被挖墙脚 文,雪珥 两广总督张树声接到中央调令,赶到天津,代理李鸿章的直隶总督一职。李因母

7、亲病故,停薪留职回家居丧(“丁忧”)。年龄仅差一岁的李、张二人,是老战友。但是,直隶总督毕竟是“疆臣领袖”,还兼着北洋大臣,算是中央领导,老张居然就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老张用了明暗两手。明面上,他痛批天津社会风气不正,仿佛比更为开放的广州还要不堪。因此,他决定大力恢复“宣讲所”,宣传圣谕。这一来,李鸿章就成了“只抓经济埋头拉车、不讲政治抬头看路”,而张树声则大大地跳了一段忠字舞给中央看。光是组织人民群众学习最高指示,那只能算造势,要想真正去掉头上的“代理”帽子,张树声还需要整合自己在中央的人脉资源。他派出的“整合者”就是儿子张华奎。小张很有政治头脑,苦心经营多年,混进了一个相当有能量的圈子,叫

8、做“清流”,都是中央的笔杆子,掌握着舆论阵地。其中的佼佼者,是“两张”张佩纶、张之洞,人称“青牛角”(“膏牛”乃“清流”谐音)。那张佩纶更是一杆铁笔,自陈“往还五千里,咒骂十三家”,风头很健。而他们的后台,就是两朝帝师、军机大臣李鸿藻,总理级的“核心”。小张常给这些“青牛”们跑腿、埋单,人称“青牛腿”,也算是牛身的一部分。 :“牛腿”张华奎,想把“牛角”张佩纶直*接拉进老爹的阵营,开出的价码很诱人:到:北洋帮办军务。这是实职,也是要职,而且j横跨民政、军政、外交,是任何有理想、有野?心的青年干部不能不动心的。没想到。一贯追求进步的张佩纶,这次却拒绝了,委婉而;?坚决。原来,张佩纶也是淮军的干部子弟,其-,父与李鸿章交情不浅,但死得早,孤儿寡母就一直由李鸿章照料,亲如一家。这点故。事,同为淮军的张树声不可能不了解,但张佩纶出道后曾参劾过李鸿章其实是小?骂大帮忙那种,或许令张树声产生了误判。、其实,就算是张佩纶不在乎与李鸿章、的交情,他也一定会掂量:在这两位老世叔的PK赛中,自己当然应该站在胜利者的一;边,而胜利靠的是实力,实力显然是在李鸿j章这边。 张佩纶拒绝了张树声的邀请后,发动舆,论机器,帮助李鸿章迅速回任,不久自已就i在李的力挺下进了总理衙门。而张树声则回,广州,在天津开了个头的事也不了了之。 j (摘自广州日报)201 1725)q大历史I 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