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课件_3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3530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外疝课件_3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腹外疝课件_3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腹外疝课件_3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腹外疝课件_3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腹外疝课件_3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外疝课件_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外疝课件_3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 外 疝,李宁磊 南医三院普外科,南医三院普外科,教学大纲,熟悉内容:腹股沟解剖;腹外疝的病因,临床类型;腹股沟疝的治疗原则,传统疝修补的原则; 掌握内容:腹外疝的概念;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要点; 了解内容:腹外疝的病理;腹股沟疝:疝手术方法,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南医三院普外科,概 论,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 人体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即称为疝。 腹外疝:它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腹内疝:因腹内脏器或组织不正常地进入原有的或因病变或手术而形成的腹内孔隙而发生。,南医三院普外科,腹股沟

2、区解剖概要,1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 由浅而深,有以下各 层: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南医三院普外科,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的前壁 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但外侧1/3部 分尚有腹内斜肌覆盖; 管的后壁 腹膜和腹横筋膜,其内侧1/3尚有腹股沟镰; 上壁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南医三院普外科,腹股沟管解剖,南医三院普外科,腹股沟管解剖,南医三院普外科,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直疝三角由腹壁下动脉构成外侧边,腹直肌 外缘构成内侧边,腹股沟韧带构成底边。此处腹 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

3、横筋膜又比周围部 分为薄,腹股沟直疝即在此由后向前突出,故称 直疝三角。直疝三角与腹股沟管内环之间有腹壁 下动脉和凹间韧带相隔。,南医三院普外科,病 因,1腹壁强度降低2腹内压力增高,南医三院普外科,病理解剖,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南医三院普外科,临床类型,腹外疝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则称Littre疝。嵌顿肠管可包括几个肠袢,或呈“W”形,疝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可隐藏在腹腔内,这

4、种情况称为逆行性嵌顿。,南医三院普外科,发病机制,先天性后天性,南医三院普外科,临床表现和诊断,腹股沟疝的基本病象是在患处出现一肿块。开始时肿块可能并不明显,仅疝环处有轻度坠胀感,此时诊断较为困难;一旦肿块明显,诊断就较容易。,南医三院普外科,南医三院普外科,腹股沟直疝的与腹股沟斜疝的鉴别,斜 疝 直 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后压住深环精索与疝囊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的关系 与腹壁下动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5、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脉的关系 嵌顿机会 较 多 极 少,南医三院普外科,鉴别诊断,1睾丸鞘膜积液 2交通性鞘膜积液 3精索鞘膜积液 4隐睾 5急性肠梗阻,南医三院普外科,治 疗,1非手术疗法 婴儿腹肌可随体躯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 消失的可能。故一岁以下婴儿可暂不手术。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惩疾病而估计肠袢 尚未绞窄坏死者。,南医三院普外科,手术疗法,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办法。但如有慢 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 力增高情况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处理手术方法可归纳为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 术两类。疝修补术:这是在疝囊高位结扎的基础上, 利用邻近健康组织修补腹壁缺损,但一般只

6、适用 于缺损不严重者。修补术应包括深、浅环的修补 和腹股沟管管壁的加强。,南医三院普外科,(1)传统方法: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是Ferguson法。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沿用已久的Bassini法 Halsted法 Mc Vay法 (2)无张力疝修补:用人工合成的网状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特点是无张力,术后恢复快。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疗法,南医三院普外科,南医三院普外科,南医三院普外科,股 疝,疝囊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的疝称 为股疝。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这是因为女 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 致股管上口宽大松弛的缘故。妊娠是腹内压增

7、高 的主要原因。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5%。,南医三院普外科,南医三院普外科,股管解剖概要 股管是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内含脂肪、 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股管有上下两口。上口 称股环,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沿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卵圆窝是股部深筋膜 (阔筋膜)上的一个薄弱部分,覆有一层薄膜,称筛状板。它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下肢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状板进入股静脉。,南医三院普外科,病理解剖,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对着股管上口的腹膜,被下坠的腹内脏器推向下方,经股环进入股管而形成股疝。疝块进一步发展,即由股管下口顶出筛状板而至皮下。

8、所以,股疝疝囊的被盖组织有腹膜外脂肪、股环隔膜、股管内脂肪、筛状板、皮下组织和皮肤等层。疝内容物常为小肠或大网膜。由于股管几乎是垂直的,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且股环本身较小,周围又多坚韧的韧带,因此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在腹外疝中,股疝嵌顿者最多。,南医三院普外科,临床表现,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常不为病人所注意,尤其在肥胖者更易疏忽。一部分病人可在久站或咳嗽时感到患处胀痛,并有可复性肿块。,南医三院普外科,鉴别诊断,下列疾病应与股疝鉴别: 1腹股沟斜疝 2脂肪瘤 3肿大的淋巴结 4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 5髂腰部结核性脓肿,南医三院普外科,治 疗,股疝容

9、易嵌顿;一旦嵌顿,又可迅速发展为 绞窄性。因此,股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进行手 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则更应进行 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此法不仅能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用于修补腹股沟疝,同时还 能堵住股环而用于修补股疝。另一方法是在处理 疝囊之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把腹股沟韧带、腔 隙韧带和耻骨肌筋膜缝合在一起,借以关闭股环。,南医三院普外科,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手术时,因疝环狭小,回纳疝内容物常有一定困难。遇有这种情况时,可切断腹股沟韧带以扩大股环。但在疝内容物回纳后,应仔细修复被切断的韧带。切开腔隙韧带也可扩大股环,但有损伤异位闭孔动脉的可能,应予慎重考虑。,治 疗,南医三院普外科,脐疝,南医三院普外科,思考题,腹外疝的复发因素? 嵌顿疝手法复位指征及注意事项?,南医三院普外科,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