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汇总(含模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3481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汇总(含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汇总(含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汇总(含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汇总(含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汇总(含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汇总(含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汇总(含模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元旦福利:职场公文写作核心技能最全 汇总(含模板)汇总(含模板)公文不是“公务员文章”公文,是一种工具,是一个单位、部门布置任务、安排工作、通报情况、落实责任的有效载体。公文不是“公务员文章” ,公文写作是一种很重要、也很牛逼的职场能力,这是一门技术。在你没掌握它之前,不要动不动用什么“八股文”之类的词语来评价。公文有自己的固定要素一个公文的常见要素包括了秘密等级、紧急程度、标题、主送、报送、抄送单位、主题词、正文、附注、附件、相关文件、发文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印发时间等。你记不住这么多内容?没关系,现在大多数单位使用 OA 办公系统,这些格式要素都是自带

2、的。公文的标题也是固定的记住这个公式:“关于”+核心内容+“的”+文种举个例子:关于召开公司年度会议的通知、关于拟设立第三办事处的请示。标题的字数一般不超过 50 个字。文种有哪些我国行政机关使用的法定公文文种共有 13 种,包括:命令(令) ,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千万别乱用!领导类文种常见的有决定、意见、批复、通知、通报请报类文种常见的有请示、报告、议案告知类文种常见的有公告、通告说的简单一点,你对上级的公文千万不要用决定、通知你都决定了,直接通知了,那要领导干嘛用!千万区分通知、通报、公告、通告。前两者是上对下,后两个则用于平级之间!你

3、经常写的什么总结、方案、计划、经验材料、说明都不是法定文种。以后别再搞个总结就说是公文了。通知导语部分:说明指示事项产生的背景、强调发文目的、依据,或说明问题的现状、严重性与危害性。主体部分:围绕主题,分项说明要求收文机关领会、知晓、执行、承办的事项。通常包括: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工作任务、政策措施、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结尾部分:意尽言止、请认真贯彻执行、围绕主题发出号召、说明注意事项。关于*的通知(模板)*单位(通知的送达单位):为了/根据*,决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通知正文)请务必*(强调一下注意事项)特此通知(注意:这里不需要加句号)*单位(通知的发出单位)年 月 日报告

4、导语部分:对前一段时间的工作状况作概括性说明。包括:工作针对的时间、主要工作项目、工作进程、总体效果评价等。主体部分:重点回顾工作进展情况和主要成绩;提炼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与办法;提出今后工作的意见或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愿望。结尾部分:使用下列公文术语“特此报告,请审阅”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 。关于*的报告(模板)*单位(上级单位):接*的通知(根据*的要求、计划),我单位*(思想上) ,*(采取了哪些措施) ,*(整体情况, )*(取得了哪些成绩或者还有哪些不足)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报告正文)特此报告,请审阅。

5、*单位(报告的发出单位)年 月 日请示导语部分:说明请示的根据、目的,需要时明确交代请示事项的背景或理由。主体部分:明确提出请示事项。针对请示事项提出本单位的意见、建议或方案。如请示事项存在几种可能解决的办法或方案,要提出倾向性意见,积极帮助上级机关出谋献策,不能简单上交矛盾。结尾部分:恰当使用结语“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 、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 ” 、 “恳请早日批复为盼。 ”关于*的请示(模板)*单位(上级单位):根据*/*(发生了哪些问题) ,*(拟采取哪些措施) 。具体情况如下:*(请示正文)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单位(请示的发出单位)年 月 日注意:请示跟报告最大的不

6、同是,请示是要求上级部门给明确批复的,而报告则不用。再说的直白点,你报告完了,人家不需要给你书面答复!所以别傻乎乎等着了!通报导语部分:说明通报的目的和缘由 。主体部分:表彰及批评通报一般三段,主要事实、列出事例的教育意义及决定要求;情况通报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还对有关情况加以分析说明,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希望和要求。结尾部分:通报一般自然结束,不写结语。关于*的通报(模板)*单位(通报的接收单位):*(客观情况的简要陈述) ,根据*(发该通报的依据)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为*,决定*,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通报正文)*单位(通报的发出单

7、位)年 月 日批复导语部分:写明所答复的“请示”的成文时间、标题、发文字号等。主体部分:明确答复所请示的事项,同意或是不同意。如完全同意,需要写明肯定性意见的全部内容,而不能只是简单表态“同意你们的请示” 。如完全不同意,应当说明这样批复的依据和理由。如果只能是部分同意,除简单说明理由外,还可提出具体的修正补充意见。结尾部分:以“此复” 、 “特此批复”等结尾。关于*的批复(模板)*单位(请示单位):你单位上报的* (*20*号)已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同意/不同意*(批复正文)此复(注意:这里不需要加句号)*单位(批复单位)年 月 日学习公文写作的五个阶段模仿按照模板自己套;拼接类似的文

8、章换一下人物、时间、事项;改装框架留下,剩下的自己加;借鉴融合模仿、拼接、改装;创作没有完全一样的稿子,也没有完全不一样的稿子。公文字体有要求正文应当使用仿宋 GB2312 三号,行间距固定值 30 磅,公文标题字体为宋体二号,加粗。什么?你不知道行间距固定值 30 磅怎么调?请参照下图:(选中全文,切换到开始菜单,点击图片所示小图标,点击行距选项,切换出段落界面,选择行距为“固定值” ,设置 30 磅)引文格式引文基本格式为“发文单位+引用公文的标题+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格式为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如“某某单位发XX1 号” 。注意年份用的是 ,不是() 、 【】 、,更不是不要乱

9、用一、 (一) 、1、 (1)第一层为“一、 ” ;第二层为“(一) ” ,第三层为“1 ” ,第四层为“(1) ” 。在实践中如果还需细分,第五层可使用“” 。但要注意:“(一) ”后面没有标点符号;应为“1.”而不是“1、 ” ; “(1) ”后面也没用标点符号 。来来,看清楚一点:第一层:一、第二层:(一)第三层:1.第四层:(1)第五层:公文常用专用语称谓代词: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注意,不用“他”时态词:兹、现、亟待、如期追述词:经、业经、均经引叙词:顷接、收悉、本着、根据承转词:有鉴于此、为此、综上所述期请词:恳请、请、烦请恰商词:如果意见、可否、是否可行

10、命令词:务须、迅即、严禁表态词:、拟、应、同意、不同意结尾词:当否请示、为盼、为要、为荷公文常用书面语商量-商洽;私自-擅自;见面-会见告诉-宣布;客人-来宾;孩子-子女带领-率领;打算在-拟于;吃饭睡觉-食宿当面商量-面洽;不几天-不日;打发-委派以后写公文别再那么土了。 。 。公文中易混淆词语必须/必需:前者表示一定要,后者表示一定得有报道/报到:前者是指通过新闻传播出去,后者是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反映/反应:前者是指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或问题,后者是指事情发生后在人们中引起的意见或行动法制/法治:前者是名词,指由立法或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制度,后者是动词,表示根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核算

11、/合算:前者指核查计算,后者指考虑计算合计/核计:前者指总计的意思,后者指计算并核对结果,有时也指自己盘算或与人商量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后者指两个地区之间分界的线截止/截至:前者指(某个时间)停止,用在时间概念之后,后者指截至(某个时间) ,用在时间概念之前记录/纪录:前者是将听到的话或看到的用文集记下来,后者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经过综合、整理、加工而成的材料急待/亟待:前者是指紧急待办,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是指急迫待办,强调意义的重要性或者问题的严重性决不/绝不:前者指“决心不” ,强调意志上的控制,后者指“绝对不” ,强调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考察/考查:前者指观察、

12、调查,后者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对象的行为、活动,对象主要是人拟定/拟订:前者是指起草,拟议的过程已经结束,后者是指正在起草、拟议的过程中厉害/利害:前者指严厉、剧烈、严重,后者指利益和害处起用/启用:前者是指从新任用退职或免职人员,对象是人,后者是开始使用物品,对象是物启事/启示:前者是一种应用文种,为了说明某事登报或者公开张贴的文字,后者是从启发提示中领悟的道理审定/审订:前者强调审查决定,后者强调审阅修订学历/学力:前者指学习经历,后者指实际达到的文化程度或学术造诣以至/以致:前者是指事物扩展、延伸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效果,强调程度的升级,后者是指事态发展形成的结果,强调由原因导致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