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3210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历史 (课标专用),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五年高考,答案 B 本题以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解 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福州船政局创办之时,所需经费完

2、全由政府拨付,因此所造 之船完全免费派拨给各省使用。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福州船政局的资金出现严重困难,不得 不让用船一方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才产生了“协造”这一生产方式,据此分析B项正确。当时, 军用工业仍然以官办为主,故A项错误。当时,军工产品依然是直接供应国家军队,市场化趋势 并不明显,故C项错误。当时,近代轮船制造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困难,并没 有走出困境,故D项错误。,考点归纳 洋务运动的考查视角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高考中也经常考查。对洋 务运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面对外来事物,国人观念的变化与冲突,如2015年课标全国卷第28 题;洋

3、务派的主要活动,如创办企业、培养人才、创办近代海军;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不但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化企业,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2.(2015课标,28,4分,0.661)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 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 A 从事洋务的官员遭到蔑视和嘲讽,说明洋务派的活动还未得到认可,体现的是洋务 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故A项符合

4、题意。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并非崇洋媚外,B项错 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保守思想,而非主张改变制度的先进思想,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人 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态度,D项错误。,疑难突破 “反映”类试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洋务派被顽固势力蔑视和嘲 讽,其本质反映了新旧观念的冲突激烈。,3.(2017课标,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 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 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

5、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每吨土煤缴税比洋煤多20余倍,后经李鸿章 奏准减少10多倍,税收的大幅减少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对 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减轻税收无法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情 况下不可能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故C、D两项错误。,知识拓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 (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 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 有所下降,工

6、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 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 (5)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抵制商业、放宽限制, 再到鼓励商业发展的演变。,4.(2017课标,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 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

7、,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 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 D 本题以19世纪末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 上正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近代工业 得到了较快发展,这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 还没有上升到政府政策的层面,其影响力有限,A项错误;政府对官督商办企业大力扶持是在洋 务运动时期,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项错误;甲

8、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 增加,C项错误。,解题思路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897年”“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 直见施行”。联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解答。,5.(2016课标,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 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 C 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 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

9、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 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 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B项,错误原因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B项属于本身史实 错误,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当时商品经济不可能基本取代自然经济。,6.(2016课标,29,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

10、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一些西方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与 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并取得明 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军队的西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海军建设上,远未完成对军队 的西式改革,A项错误;B项中“集权制度”与题干材料中“军备优势”的叙述不符,排除;当时 中国是西方侵略的主要对象之一,不会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D项错误。,名师指导 根据阶段特征法解题。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洋务运动已开启多年并取得一些成 效,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正是基于此特征,西方人士才会认为中国一定会在甲午战争中 取胜。

11、,7.(2014课标,28,4分,0.712)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 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中期,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远远低于印度,出现此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西方工业品有顽强的抵制力,故D项正确。A项与 材料主旨不符;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B项与史实不符;1853年,中 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印度,C项与史实不符。,名师指导 要注意印

12、度和中国当时国情的对比。当时的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早已完 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当时中国刚刚被打开国门,小农经济仍然根深蒂固,尚未完全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2018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 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 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 出好钢,

13、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 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 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 略,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启示并加以说明。首先要从材料所述现象中总 结出启示,注意启示一定要深刻。既可以从经验的角度谈启示,也可以从教训的角度来谈。然 后运用典型史实论证说明提炼出来的启示,注意论证要充分,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方法技巧 提炼观点型开放

14、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1)明确要求。仔细审题,抓住材料的主题,明确设问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其中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 (3)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出可论证观点的史实。 (4)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江苏单科,6,3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 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 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 企业 ( ) A.

15、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封建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其生产技术大权被洋 人操纵,甚至出现不懂技术的洋匠招摇撞骗的情况,这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选 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企业管理的不合理之处,过度依赖洋匠,排除A项;洋务企业并不是 外资企业,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个别洋匠属于外行,而非全部,排除D项。,知识拓展 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具有垄断性、落后性和封建性等特点,其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2016

16、江苏单科,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 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 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 B A项“店铺增多”在题干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 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 没有涉及“口岸”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3.(2015天津文综,5,4分)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 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 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 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