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53151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原生态答题示范,问题警示1:未能掌握审题的一般方法 【例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请回答: (1)根据材料

2、,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1)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 (2)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从末;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实例点批】考生甲,考生乙,点批 (1)形式上两份试卷都做到了卷面整洁,答案要点化、提示化、序号化等规范要求。 (2)内容上都有较大偏差,尤其是回答第(1)问不看材料信息要求,纯凭经验主义误答为“重农抑商”。考生乙两个设问几乎全没有参考结合材料信息,凭想当然组织答案。 (3)最大失误在于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应用能力欠缺,同

3、时对文言文阅读理解方面也存在不足。,寄语 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的,切记要充分全面地提炼概括材料中的观点、信息来组织答案,即使材料观点与所学内容严重冲突也应大胆应用材料信息。,【题型突破】 材料解析题审题的一般方法(1)阅读理解材料。首先,粗读材料,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意思,感知一下应属于教材中哪一方面的知识。其次,依据材料认真分析所设的问题,这是关键之处。第三,在完成前两步基础上带着问题再仔细研读材料,应根据问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2)体会命题意图。我们应尽力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具体回答问题时,有的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此时就要根据材料

4、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作答,而不要想当然,用书本上的内容来组织答案。 (3)根据要求组织答案。作答时要注意按问作答,简明扼要,还要做到史论结合。,问题警示2:没有科学的答题规范方式 【例2】 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2011年中央文明办发起宣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

5、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内涵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

6、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答案 (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也很多。如: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实例点批】,点批 本份试卷从内容

7、组织到卷面规范都比较优秀,虽然个别地方文字表述不太到位,但还应属能够得高分的类型。,寄语 本份试卷在审题及答题技巧与规范方面均有代表性,可借此总结心得。,【题型突破】 审题突破与答题规范的一般方式(1)分清设问层次,写明要点提示。如例题设问(1)中就存在“理解”、“说明”、“思想”、“目的”四个不同的层次,写明提示要点既可避免漏答,也可使卷面条理清晰,争取阅卷者的印象分。(2)筛选要点,论证有力。根据设问要求,筛选出最能说明论证要求的要点,切中要害,切忌颠三倒四。(3)详略得当,要点全面。分值多及重点问题应该多答、详答,分值少及非重点问题应少答、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4)条理清晰,表述

8、准确。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一问一段,中间留有空间,以便检查时补充答案。(5)在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 然。,问题警示3:卷面缺乏规范化 【例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同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实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

9、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上述材料均选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制存在的不足是什么?造成的主要消极影响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罗马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的共同点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 答案 (1)不足: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影响:打击了外邦人的积极性。 (2)特点:对外来移民采取开明政策。 (3)共同点:奴隶、妇女都无权力,范围相对小。本质: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实例点批】考生甲,点批 (1)内容上:对史料信息提炼全面准确;能够多角度思考答案;共性部分思路不够全面,可从内容、形式、范围、实质、影响等多

10、方面思考。 (2)形式上:优秀。做到了工整、简洁、要点提示化、段落化、序号化。,考生乙,点批 (1)内容上:对设问要求,材料信息把握到位,但表述尚不够精炼;对民主政治的阶级属性及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失误。 (2)形式上:已具备高考对卷面的基本要求。,阅卷专家对卷面规范的一般建议(1)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 主观题通常采取网上阅卷的形式,每年高考中有很多考生,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着要点。 (2)答案要“三化”:条理化、要点化、序号化,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3)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

11、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因此答主观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 (4)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前面。,【题型突破】,问题警示4:没有获取材料有效信息 【例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材料三 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

12、、三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答案 (1)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实例点批】,点批 (1)忽略了设问中“殖民政策”的核心信息。 (2)知道从“对英国”、“对被殖民地”两方面思考影响,但忽略了从主、客观两方面认识对殖民地的影响。 (3)已掌握对图、表、材料等信息的

13、利用方法。 (4)答案规范也比较到位。,考生乙,点批 (1)利用、提取材料信息不全面。 (2)忽略了从主、客观两方面评价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 (3)没有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原因。,如何“找”取组织答案的信息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便将材料与课本联系在一起了,解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还

14、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题型突破】,(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读材料时要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问题警示5:找解题的关键 【例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都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

15、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

16、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问题? (2)材料二所说的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答案 (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因为它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3)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标准,采取稳妥的方针。,【实例点批】,点批 (1)形式上卷面较整洁、答案组织做到了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2)内容上答案语言组织较为准确,但未能很好地结合材料。,【题型突破】 找解题的关键(1)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