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3100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课件_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匮要略选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主讲 牟慧琴,概念:,本篇论述三种疾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1、肺痿病是肺脏津液大亏,久咳伤气,导致肺气微弱不振,肺脏生理功能减退的一类疾病。 2、肺痈病是外感热邪,卫阳不足;热邪入里化热,痰热壅肺;乃至热伤阴,火耗气,痰热入肺脏营血,腐血成脓的一类疾病。 3、咳嗽上气病是肺气上逆不得肃降而咳嗽喘息的一类疾病。,三病合篇的意义,1、病位相同 2、发病初期都有外感引发 3、发病初期症状都有咳嗽气喘 4、三病都是经过急慢性病理过程,而产生的难治性疾病。 由此必须鉴别诊断;治疗上在某个相同阶段,症状相同时治方可以通用。,肺痿病症状特征:,初期阶段:以肺

2、中有热而干咳少痰、咽干为主症 中期阶段:肺阴虚,久咳伤气,咳嗽短气,吐涎沫。导致肺中虚冷痿成。 痿成阶段:肺气痿弱不振,肺脏生理功能下降,症状表现为不咳嗽,不口渴,必遗尿,头眩,短气。 相当于现代医学坠积性肺炎或心肺功能不全疾病。,肺痈病症状特征:,初期阶段:以感受风热邪气,恶寒轻,发热重,咽干咽疼,影响肺气宣发而热咳。 中期阶段:以痰热壅肺,咳嗽,黄痰,胸中疼痛,甚至咳血痰,气短气喘。 脓成阶段:以咳嗽,吐脓痰如米粥,即咳吐脓液痰。(可见痰液分层) 相当于现代医学肺脓疡的疾病。,咳嗽上气病症状特征:,初期阶段:以咳嗽、咯痰、气短、气喘为主症。 反复发作:则咳嗽气短喘,可以闻及肺部哮鸣音。 相

3、当于现代医学的咳喘或哮喘病。,【辨治要领与鉴别】,1.肺痿病以阴液亏耗为疾病发生原因,久咳伤气是肺痿病的必须条件。肺痿病的主症是咳唾涎沫,脉数虚。 2.肺痈病初期亦肺热,但是痰黄量多是临床应注意鉴别的相似证。脉数实。不可混淆。 3.咳嗽上气最初为寒痰咳喘,逐渐变化亦肺热,痰壅阻肺哮喘。,原文分析:肺痿病因病机,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

4、肺痈。(1),原文分析:,肺痿的成因,是由耗伤津液,而致阴亏,产生虚热,肺燥津伤;久咳伤气而成。 如:汗多;呕吐;消渴小便利数;津亏便难加之泻下而更伤津液。 肺痿的症状:咳而吐浊唾涎沫,脉数虚。,肺痿病病因病机分析:,病因: 体质阴虚有热,重伤津液,虚热更甚 病机:久咳伤气,或虚热肺痿失治,久则阴 损及阳;阴阳两虚而痿成。 痿成:肺气衰弱,痿弱不振,不能摄纳和 输布津液,故频吐涎沫。生理功能减退。,肺痿病辨证论治:(初期)虚热肺痿,火(“火“,一本作“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10)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一本作,“二“)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

5、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虚热肺痿主症:,咽干,咽喉不利,干咳少痰,咯痰不利,麦门冬汤方法:生津化痰止咳,麦门冬汤方麦冬七升半夏一升,目的在于生津化痰,即治疗热痰胶着,咽喉不利,用稀释痰液的方法使痰液易于咯出。 临床治疗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结炎症,有非常好的疗效。,肺痿病阴虚有热发展成虚寒:,1临床辩证应注意知常达变。虚热肺痿是肺痿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但虚热肺痿日久,阴虚及阳,最终可转化为虚寒肺痿。,肺痿病辨证论治:肺中冷,痿成(虚寒),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6、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5)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右二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虚寒肺痿主症:,吐涎沫而不咳嗽,张口短气呼吸,其人不口渴,必遗尿,小便数,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方法意义:,在于温中健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精乃脾脏之正气,及阴阳之气。故针对治疗肺之气阴两虚,比养肺阴或温肺气的方法平缓有效。,肺痿分型,虚热证-麦门冬汤-润养肺胃,降气化痰(10) 肺痿虚寒证-甘草干姜汤-温肺复气(5),原文分析:肺痈病因病机:(2),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

7、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脉“一本作“肺“)。风含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多“,一本作“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原文分析,肺痈是由感受风热毒邪入肺而成。其病可分三个阶段: 1、肺受温邪,病在卫分,证有发热汗出恶寒,脉微而数; 2、风热之邪,内壅伤肺,热入于营,血脉不通,证见咳,口中辟辟燥,喘满,不渴,痰粘稠,时时振寒发热,此热蓄结酿脓之势也; 3、热入血分,热腐血成脓,则吐如米粥,而难救治。 肺痈病的病理:风温表证期、毒热酿脓期、成脓期),肺痈病病因病机分析:,病因:卫

8、气不足,外感风热, 病机:邪热在表,邪气久不能祛;入里化热,热更化火,甚至耗气;气虚不能固闭阴血,热入血分,腐血成脓。 脓成:肺气衰弱,邪未尽祛,血腐成脓。,肺痈病辨证论治:1、外感风热阶段,症状:以感受风热邪气,恶寒轻,发热重,咽干咽疼,影响肺气宣发而热咳。外感风热表证,服用银翘散不效者,鉴别诊断为卫气虚,用下列方法: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肺痈病辨证论治:2、痰热壅肺阶段,肺痈,喘不得卧,亭苈大枣泻肺汤主之。(11) 肺痈胸胀满,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

9、塞,亭苈大枣泻肺汤主之。(15)方见上,,2、痰热壅肺阶段主症及治疗,以痰热壅肺,咳嗽,黄痰,胸胀满,胸中疼痛,甚至咳血痰,气短气喘。咳逆上气,喘鸣迫塞。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甚至用攻下泄热方法。,肺痈病辨证论治:3、肺痈脓成,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12)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3、肺痈脓成阶段主症及治疗,以咳嗽,吐脓痰如米粥,即咳吐脓液痰。 扶正祛邪为治法,缓待正气恢复,有祛邪之力,正气抗邪,再行调治。,原文分析:咳嗽上气病:,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

10、甚。(3) 上气喘而燥者,属肺张,欲作风水,发汗则愈。(4),虚、实咳喘预后,1、此两条皆为上气 , 一虚一实 , 前后对举 , 相互比较 , 意在明确辨证 , 以免发生虚虚实实之误。 2、前条为正虚气脱 , 多见于久病重证 , 是病危之象 ,故预后不良。 3、后者为邪实气闭 , 多属新病暴发 , 治疗较易 , 故预后良好。均反映 “ 实证易治 , 虚证难疗 “ 之规律。,咳嗽上气病病因病机:分析,1、上气:肺气上逆,不得肃降。 2、肩息:是饮实停聚于肺脏,阻滞肺气通利。气喘抬肩呼吸,是呼吸极端困难的表现 3、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提示饮实较盛而正气虚衰。加利尤甚:证明气衰不治。 4、上气喘

11、而燥者,内有热,阳郁,属实证。 5、欲做风水:提示体质状态为脾肺阳气不足,宿痰停聚在肺,外感风寒之状态。,咳嗽上气病病因病机:,病因: 体质脾肺气虚,宿痰在肺,外感风寒, 病机: 邪气入里与宿痰交结在肺,肺气抗 邪,肺气上逆,不得肃降。 喘成:咳嗽,呼吸困难,气短喘。,咳嗽上气病辨证论治:1、表里俱寒,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6)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 紫苑 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洗)八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病因病机:外感风寒,寒饮郁肺,肺气不宣,痰阻气道。,

12、1、寒饮郁肺的咳嗽上气证治。,症状:咳痰:咳声重浊,痰多,质清稀 喘鸣,气短,喉中水鸡声。 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解:射干、紫苑、款冬花、半夏,肃降肺气;麻黄、生姜、 细辛,宣散风寒;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甘缓。,咳嗽上气病辨证论治:2、胶痰闭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一本作“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7) 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本条论述胶痰闭肺而咳喘分析。,1.“咳喘,吐唾浊,但坐不得卧”为本证辩证要点。痰浊壅塞气道,必须首先辨别寒、热,唾痰稠浊是热痰的明证,因此呼吸困难,若不速救治,有痰壅气闭之危险,故当

13、急治。2.皂荚丸为涤痰利窍之峻剂,使用时要注意其应用方法:酥炙、蜜丸、枣膏调服。,2、胶痰闭肺而咳喘的证治,症状:咳喘,吐唾浊,但坐不得卧,张口短气,呼吸困难。 治法:涤痰利窍 方药:皂荚丸 方解:皂荚,涤痰除垢而祛痰,使得肺气闭阻得以宣肃。,咳嗽上气病辨证论治:3、寒痰热化,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8) 厚朴麻黄汤方: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饮气交阻,肺气不宣,阳气郁而化热,浊痰阻滞肺气。,3、寒痰热化,厚朴麻黄汤治法,症状:胸部胀满感,咳喘,

14、咽喉不利,咯痰粘稠。脉浮。(提示病症在急性期) 治疗目的:阻止痰热胶结, 治法:宽胸破气,散饮降逆,止咳平喘。 方解:厚朴、半夏、杏仁、石膏如鸡子大降气平喘; 、麻黄、干姜、 细辛、宣散风寒 小麦、 五味子、收敛肺气。,咳嗽上气病辨证论治:4、误治救法,脉沉者,泽漆汤主之。(9) 泽漆汤方:半夏半升(有本作“半斤“) 紫参五两(一作紫苑)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右九味,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使用厚朴麻黄汤方后仍然咳喘的救法,症状:服用厚朴麻黄汤,胸满减轻,仍然咳喘,痰液转白。 治法:继续降气平喘: 泽漆汤

15、方:半夏、 泽漆、 白前、降气平喘;生姜、甘草 、人参、益气化痰;黄芩 、紫参、桂枝。行气化痰。,咳嗽上气病辨证论治:5、饮热迫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13)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煎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5、饮热迫肺治法:,症状:咳喘,胸部胀满,其人喘,目如脱状,颜面紫胀,脉浮大数者。 治法:宣泄肺热,降气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 生姜、宣泄肺热;石膏、半夏、降气平喘;大枣、 甘草和中。,咳嗽上气病辨证论治:6、肺热影响心,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

16、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14)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6、肺热扰心的治法:,症状:胸部胀满,咳喘,烦燥而喘,脉浮者,舌红。 治法:温振心阳,兼清肺热,降气平喘。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麻黄 、细辛、干姜、芍药 、桂枝、 甘草、 五味子 ,温振心阳, 半夏、石膏,兼清肺热,降气平喘。 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总结:,寒痰咳喘:射干麻黄汤 寒喘化热:厚朴麻黄汤(不愈者,泽漆汤) 饮热破肺:越婢加半夏

17、汤 胶痰闭肺:皂荚丸 肺热扰心:小青龙加石膏汤,总结:,三种疾病均为肺脏病; 均经过一段特定的病理过程及治疗。 若不能早期痊愈,截断疾病发展,则终于成为难以治疗的疾病。,案3:入院记录:吴某,女,28岁。 2003年11月2日初诊。,主诉:恶寒发热3天,咳嗽喘息二天。逐渐加重。 现病史: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3天前不慎 受凉,恶寒发热,咽痛,身体痛,咳嗽,心慌气短 咳吐稀白痰,体温37.8度。不思饮食,无胃脘不适 大便三天未解,小便清,疲乏无力,自服感冒清, 气管炎丸等药不效,自昨日起气短加重,喉中吱吱 作响,胸部胀满,痰不容易咯出,咽痛未加重仍恶 寒发热,身体疼痛,随来医院就诊。既往无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