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3081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7.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针疗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头针疗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头针疗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头针疗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头针疗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针疗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针疗法ppt课件(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头针疗法,綦江区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 李光春 qq:1091148490 电话:13883760708,一、起源 二、概述 三、神经解剖 四、焦氏头针定位标准-操作适应症-注意事项 五、国际头针定位标准-主治-操作 六、头针疗法禁忌症 七、临床案例 八、发展流派与前景,一、起源,祖国医学发展的必然-针、经、穴、症、病。 针具的发展 经络的产生 腧穴的确定 病症的总结 病种的归纳,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均说明人体的坐立行走、言语、全身气血

2、的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等都由脑所主宰; “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于脑”则扼要表面人之阳经皆上循头面,阴经亦通过经别与头面联系的事实;,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说明“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头”,,脑通过经络与五官、肢体、脏腑相连,通过经络的传导以发挥作用。由此可知头部为全身之统领,与各脏腑器官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

3、、交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手足六阴经中手少阴经“上夹咽,系目系”,足厥阴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直接循于头面,其他阴经则通过经别在头项部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直接上至头面部。,上

4、述经文充分说明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头为清阳之会,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 头针疗法就是源自祖国针灸经络学说的理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发掘出来。,二、概述,头针疗法是焦顺发教授最早发明。 头针疗法被载入多版针灸学教科书。 头针疗法走向世界、发扬光大。,焦顺发,“头针”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北京世针联焦氏针灸研究院院长、教授。担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神奇针道研究院院长等职。 短短几秒钟,偏瘫病人就能够活动原本僵硬的肢体,坐轮椅的人就能站起身走路。一种区别于一般针灸术的“头针”针刺术,在病人身上呈现的神奇效果,令

5、人叹为观止。 称之为“天下第一针”、“神针”、“针王”之美誉。,焦顺发1956年考上县医院医训班,开始了学医之路。1966年,在县级医院工作的焦顺发由于神经外科手术开展得红火,求医问诊者络绎不绝,他反而在动荡中成了“革命的对象”,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白天劳动改造,晚上偷偷看书内经、针灸甲乙经、难经、针灸大成一个科研课题形成了: 针灸的募穴如何运用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十二脏腑各有一个募穴,它们是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要穴。焦顺发教授研究证明,每个募穴又恰恰分布在该脏腑邻近部位。如胃的募穴是中脘,它在胃的最近体表部位;大肠的募穴是天枢,与大肠位置相对应;心包、脾、肾等募穴也大都如此。焦顺发想,既然这

6、样,那么脑部发生病变,据募穴分布规律是否也应在邻近部位头皮部寻找呢?每个区域管理相应的生理机能,是不是头皮与大脑皮层之间也存在一种联系呢?,古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现代医学也无法解答这一问题。看来,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趟出一条路了。焦顺发多次面对镜子,把一根根银针扎进头皮,体会针感,摸索进针深度和危险性,并同时对张大娘的病进行施治,奇迹终于出现了,他治好了患病多年的张大娘。过去对针刺看病不大相信的焦顺发,通过实践疗效真正地信服了,针刺能治病,而且疗效非同寻常。,实践,总结,提高;再实践,再总结,再提高。焦顺发头针治疗脑血栓、脑溢血、颅脑损伤等20多种疾病的疗效,被患者神话般地传开了,1971年

7、省卫生厅与国家卫生部派人来考察了解,肯定了焦顺发的头针。,1971年,凝结着焦顺发心血与智慧的“头针”正式对外公布,引起了国内医学界的轰动。由于头针对脑源性疾病有独特疗效,迅速传遍国内外。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承认头针是中国发明的,要求在世界医学领域推广应用。这一针,刺通了世界医学组织的经络。,焦顺发独创的“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它是在继承中国古代针刺治疗脑病独特理论及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西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等知识,通过反复研究及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头针创造性地在头部设定了十六个刺激区,分别为运动区、感觉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血管舒缩区、晕听区、言语二区、言语

8、三区、运用区、足运感区、视区、平衡区、胃区、肝胆区、胸腔区、生殖区和肠区。针刺这些区域,对于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和体症能收到明显效果。焦顺发还将其头针成功地应用于外科手术麻醉。并系统总结出进针快,捻针快,起针快的“三快针刺术”。,针灸学刺法灸法学教材第五版采用了焦顺发的头针疗法,被各大医学院校广泛传播教学,影响深远。造福于人民。 头皮针国际标准方案1983年由中国针灸学会主持制定。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于1984年5月在东京)经过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

9、拼音和汉字三要素。 1989年在WHO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正式通过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从此中国头针疗法广泛走向世界。,目前国内头针学说主要有六大体系,即山西焦顺发的头针、陕西方云鹏头皮针、上海汤颂延头针、南京张鸣九的头部经穴疗法、北京朱明清头针治疗带、上海林学俭头针刺激新区。对头针疗法在纵深上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三、神经解剖,额叶,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外侧裂,顶叶,躯体运动中枢,现代医学发现:大脑头皮功能定位,脑干,脑干,脑室,头皮分层,皮层 皮层下(浅筋膜层) 帽状腱膜层,纤维组织紧密联系 针刺时阻力大、疼痛 宜迅速通过,帽状腱膜下层 (蜂窝组织层),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 阻力小,

10、为针刺部位,骨膜层,四、焦氏头针定位标准及操作 -适应症-注意事项,三个带(额中带、额顶带、顶枕带) 额中带自神庭向下刺1寸(神庭透 印堂) 额顶带从神庭穴至百会穴左右旁开0.5寸的条带,此条带的后1/3(前顶透百会)顶枕带从百会至脑户左右各旁开0.5寸的条带,此带的中1/3(后顶透强间),智七针额五针(减去第1针和第5针)四神聪;三带、头维、四神聪(国标)左右2针; 智九针额五针四神聪;三带、四神聪(国标)左右2针、左右大脑外侧裂表面标志(针刺向运动区上点)、大脑外侧裂与前发际交点和前后正中线与前发际交点的中点(针刺向运动区上点);,焦氏头针需明确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前后正中线:两眉间中

11、点(正中线前点)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正中线后点)经过头顶的连线。眉枕线:从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连线。,焦氏头针需明确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cm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cm为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1/5为下肢、躯干运动区,中2/5为上肢运动区,下2/5为面运动区,亦称言语1区。,运动区上部(即运动1区),主治对侧下肢、躯干瘫痪; 运动区中部(运动1区双上肢),主治对侧上肢瘫痪; 运动区下部(言语1区),对侧中枢性面

12、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运动性失语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基本保留言语功能; 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病人称呼“名称”能力障碍,如病人不会叫“椅”,只是说“坐的”;其他人说椅时,他能听懂; 感觉性失语理解言语能力功能障碍,经常答非所问; 失用症又称运动不能症,病人肌力、肌张力及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扣、拾硬币等;,感觉区在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即是本区; 舞蹈震颤控制区(制颤区)在运动区向前移1.5cm的平行线; 运动2区上点是运动1区的上点后1cm处,下点与运动1区下点一样; 以上均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与之前运动1区的讲述一致;,晕听区耳尖

13、直上1.5寸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cm的水平线; 言语2区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cm长直线;命名性失语; 言语3区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长的水平线;感觉性失语 运用区(精细动作区)从顶骨结节向乳突中部引一直线和与该线夹角40度的前后两线,条线长度均为3cm,适用于失用症;,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适用于对侧下肢瘫痪等。 视区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适用于皮层性视力障碍。 平衡区(平衡区1号)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3.5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

14、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脑三针(平衡区2号)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 天柱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玉枕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情感区前正中线左右旁开2cm,自前发际上2cm向后平刺1寸。 心肝区左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cm长直线,为肝区;右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中点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cm长直线,为心区;,颞三针第1针:自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1cm处,向后上方刺3cm;第2针:耳尖

15、上1.5cm处向后上方刺3cm;第3针:耳尖下2cm再向后2cm处,向后上方刺3cm;以上3针皆与水平线成1520角 制痉三针额中带与额顶带2针之间中点为起点,在前后正中线上向后引2cm长直线为第1针,旁开1cm平衡于前后正中线为第2、第3针;,焦氏头针操作及疗效,头针疗法的针刺方法:选用3040号长40mm的毫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将针与头皮平行推进一定深度。 留针时间与年龄大小相关。在留针期间,可进行捻针,每15分钟捻针一次,每次捻针35分钟,速度180200转/分,也可加用韩氏电针仪以电针治疗20分钟。 头针疗法的疗程与疗效:隔日针一次,每10次休息1520

16、天,针刺30次为一疗程。据国内有关报导头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在7094间。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90%左右。,焦氏头针适应症,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皮层性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儿弱智、震颤麻痹、假性球麻痹等。此外,也可治疗头痛、脱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失眠、眼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焦氏针刺注意事项,电针刺激量应从小到大,根据每个患儿的体质、敏感度而定。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患儿不宜应用强刺激。若针刺后,患儿异常姿势有加剧者,应停用;头针留针期间,应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重症患儿可做被动活动;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因此起针速度应快,针孔用干棉球按压数秒,避免出血;小于6个月婴儿忌用,患儿癫痫发作期慎用;防止晕针;极个别患儿发生晕针,表现为面色苍白,木呆,四肢发凉,冷汗,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拔针,让患儿平卧休息,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