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微创治疗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52967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筋膜炎微创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肌筋膜炎微创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肌筋膜炎微创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肌筋膜炎微创治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肌筋膜炎微创治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筋膜炎微创治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筋膜炎微创治疗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微创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又称肌筋膜炎,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分布于其间的感觉神经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其痛点较为固定,按压时,一触即发,产生剧痛,并向肢体远处传导,故称为“激痛点”、“激发点”,这是本病特有的临床现象。 “激发点”的两个特点:压痛与牵涉痛;激发紧张束带短暂的局部抽搐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

2、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 (一)主要标准 1.主诉区域性疼痛。 2.主诉疼痛或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及其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 3.触诊受累的肌筋膜呈绷紧或索带状感。 4.沿绷紧带状区走行的某一点有剧烈点状触痛。 5. 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区。,(二)次要标准 1.压痛点重复出现、主诉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 2.横向抓触或针刺带状区触痛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 3.伸展肌肉或注射触痛点缓解疼痛。 满足5个主要标准和至少1个次要标准,可诊断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临

3、床表现特点 局部疼痛并向相邻部位牵涉痛,呈隐痛、酸痛、胀痛,可有肌肉紧张、痉挛、索带状感和触及“扳 机点”。,(一)局部肌肉痛 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 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二)缺血性疼痛 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 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三)固定压痛点 体检时发现病人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 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4、。,(四)辅助检查 1.红外热像图表现为疼痛区域显示高温。 2.B超显示:疼痛区肌筋膜增厚。 3.MRI或CT可显示肌肉肥大、萎缩或增厚。 (五)其他 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史。,鉴别诊断 主要与纤维肌痛症(FMS)相鉴别: 男女比例 MPS 1:1,FMS 1:(49)。 MPS为局部疼痛和压痛浅,FMS为广泛痛和压痛深在。, MPS感觉肌肉紧张,而FMS感觉肌肉发软。 MPS关节运动范围受限,FMS则为高运动性。 MPS的“激发点”注射反应迅速,而FMS的压痛点注射反应缓慢且较弱。,FMS典型病史包括:主要特征,全身广泛性疼痛;附属特征,疲劳、睡眠障碍和晨僵(75%)、肠激惹综合征、雷

5、诺现象、头痛、主观性肿胀、非节段性感觉异常、心理压抑。18个被描述的解剖部位中有11个以上的点出现压痛,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中几乎所有压痛点具有对称性。,18个(9对)被描述的解剖部位软组织压痛点,枕部 颈椎 下部 斜方肌 岗上肌,18个(9对)被描述的解剖部位软组织压痛点,第2胸肋结合处 肱骨外上髁 臀部外上限 股骨大粗隆的后方 膝部 位于膝关节中间脂肪垫,股骨髁附近,MPS治疗现状,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局部药物注射封闭治疗、密集型银质针、小针刀松解术、软组织松解手术疗法等。 射频热凝松解疗法(我科开创),局部注射(1)激发点注射:消炎、松解、 增加营养,肌筋

6、膜针刀松解,肌筋膜疤痕松解治疗,手术,微创治疗 密集型银质针,银质针疗法的由来,20世纪60-80年代 陆云香医师银质针针刺 疗法 循经取穴 镇痛作用明显 70年代后期 宣蛰人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 进针至压痛点 软组织骨膜附着处 80年代初期 王福根银质针导热疗法 进针至肌肉骨附着处 肌筋膜间隔 骨纤维管 袪痛-解痉-活血作用.,银质针的制作规格及特点,制作规格银质针含85%白银及铜铬合金熔炼 抽丝分段 锻压而成 针粗约1.0-1.1mm 针尖尖而不鋭 针柄长度为c 针体长度分为、1cm三种规格,治疗特点,肌筋膜骨附着处 肌筋膜间隔 骨纤维管 针体较粗 直径为1.0-1.1mm 不会断针 质地

7、较软 向任何方向进针 套筒式探头加热 不会灼伤,传热作用快 银质针针柄加热 体外的针体温度约为100 刺入皮内的针体温度为45 针尖温度为39-41 热能传导到深层发病部位 扩散到周围病变软组织 形成肌肉骨膜热效应,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 颈胸腰椎管外软组织慢性痛症头面部痛 颈肩臂痛 肩周炎 腰臀腿痛 骶髂关节痛 股骨头缺血坏死 膝关节痛 跟底痛,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血管神经症候a半身麻木 发凉 多汗 上下肢麻木 b头晕 眩晕 耳鸣 视物模糊 c猝倒 头部发木 眼胀 张口困难 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脏器功能障碍a痛经 阳萎 生殖器痛 b胸闷 气短 心悸 c腹胀 腹痛 便秘 d尿频 尿急 排尿无力,禁

8、忌证 严重心脑血管病 肾功能衰竭 月经期 妊娠 贫血衰弱 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 有出血倾向 局部皮肤有过敏性/感染性疾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1采取相应舒适体位 利于操作 头颈背部取坐位/卧位 颈部前屈 腰骶臀部取俯卧位 腹部垫枕 股内侧部取仰卧位 髋外翻膝前部/踝部取仰卧位 腘窝垫枕,2确定针刺部位/范围 每次治疗一个部位 头部/颈部/背部/肩胛部/ 肩臂部/腰部/骶髂部/臀部/髋前部/膝部/踝部在特定病变部位选取压痛点 压痛点间针距为1.0-2.0cm 压痛点为肌肉筋膜与骨膜连接处/肌筋膜间隔/骨纤维管 (解剖学分布),3局部麻醉 无菌操作 进针点0.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对于较大部位

9、压痛区域 腰臀部/颈背部采用恩钠乳剂(利多卡因与丙胺卡因)局部涂抹进针点 一个小时后即产生局麻作用 进针区域皮肤肌肉可达到无痛,4进针方法 选择长度合适的消毒银质针分别刺入皮丘向深层病变区域直刺/斜刺经皮下肌肉筋膜直达骨膜附着处/肌筋膜间隔/骨纤维管 引出较强烈针感 针刺到位 不必提插捻针 无补泻手法,进针完毕后,在每枚银质针的针尾上套装一个带有传感器的竹筒式加热探头,连接于银质针导热控温巡检仪,加热15分钟后起针,注意事项,同一个病变区域 作一次针刺治疗 多个病变区域治疗间隔时间以2-3周为宜. 银质针导热后人体软组织应力调整 邻近部位肌紧张 针刺部位肌松弛 对颈椎和胸椎病变伸肌群 尤其是肩

10、胛骨脊柱缘附着的软组织针刺要谨慎 切勿刺伤胸膜/脊髓神经,银质针导热达到治疗温度前需做好皮肤进针点组织的隔热措施 斜刺进针法更要注意以免烫伤皮肤/皮下组织用小纱布卷垫起倾斜的针体减少皮肤接触,银质针温控巡检仪采用685CPU为主件的多路控温仪表 竹筒式环形加热器进行温度控制 使银质针导热, 达到所需温度 替代艾灸加热传统方法,临床治疗机理初探,临床和实验观察 银质针导热疗法功效消除炎症反应 降解炎性介质增加局部血供 血流量增多松解肌肉痉挛 损害组织修复,颈肩臂痛诊断要点1症象:颈部不适/“落枕”始发, 后 出现颈肩痛 / 肩臂痛 / 颈肩臂痛。 部分患者感觉手指麻木(一指或多指)。 始发因素颈

11、背肩胛部肌肉损害, 继发因素疼痛所致肌痉挛/肌挛缩, 疼痛以放射性麻痛/刺胀痛/灼热痛居多。 持续性/间歇性, 颈部活动增加/特定姿势疼痛加剧或减轻。,2区别颈椎管内外病变对颈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者须先控制/消除 颈神经根炎症性反应 临床上区分开颈椎管内/外损害性病变至关重要,椎管内神经根炎性疼痛特点 (1)闪电样放射性上肢疼痛 腹内压增高而疼痛加剧 神经特定皮区 肢体远端麻木 (2)上肢的感觉减退、肌力减弱与腱反射降低改变同神经根节段性损害分布一致 (3)颈椎横突前外侧/小关节后外侧压痛/引出根性痛(颈夹肌/颈半棘肌/前中斜角肌)(4)颈椎挤压试验阳性 颈部后伸/侧屈/向同侧旋转均可引出上肢疼

12、痛与麻木 (5)颈椎X线摄片有相应征象 椎间孔变小 /椎间盘退变后突/钩椎关节增生变尖,3 肌肉压痛部位(1)颈夹肌/颈半棘肌C4-T1椎板附着处 (2)肩胛提肌肌止在肩胛内上角附着处(3)大/小菱形肌在肩胛脊柱缘附着处(4)岗上/下肌在岗上窝/岗下窝附着处(5)大/小圆肌在肩胛腋窝缘附着处 (6)背部深层肌 T1-T6椎板附着处,操作方法 颈椎前屈位/头前部垫枕1颈部选用小号针 C4-T1椎板 分2行直刺穿入肌肉抵达骨膜即止 内侧行针5枚距棘突旁0.5cm/针间距1.0-1.5cm 外侧行针4枚距棘突旁1.0cm/针间距1.0-1.5cm2背部选用中号针 T1-T6棘突旁椎板 分2行直刺穿入

13、肌肉抵达骨膜即止 针距/ 布针同颈部,3肩胛部 选用中号针 (1)肩胛提肌4枚 针距1.0cm 围绕肩胛 内角向下平刺 (2)冈上窝 3枚 针距1.0cm 向内下斜刺 (3)冈下窝 6枚 针距1.0cm 向内下斜刺 (4)小/大菱形肌6枚 针距1.5cm 沿肩胛 脊柱缘向外下平刺 (5)小/大圆肌5枚 针距1.0cm 沿肩胛 腋窝缘向内下平刺,注意事项1颈椎棘突旁椎板处行针 切忌将针尖斜向头侧刺入椎板间隙穿破黄韧带进入椎管以免误伤脊髓/神经根2肩胛骨内角/脊柱缘/腋窝缘肌附着处进针点/穿入方向要把握准确 将肩胛骨体表投影标出/选定进针点 以免误穿胸膜腔3颈部/背部须两侧布针 间隔两周,临床应用

14、 急性颈椎管内硬膜囊外/神经根鞘膜外炎症反应选用药物静脉点滴 (1)地塞米松注射液5m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ATP注射液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1次/日 连用5天 (2)-七叶皂甙钠25mg 加入生理盐水100ml 1次/日 连用3-5天 适于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肾功不全慎用) 炎症反应剧烈两类药物联用/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腰腿痛病,银针主要治疗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腰腿痛1.腰椎管外肌肉损害 腰痛/腰骶痛/腰臀痛/臀腿痛 两个发病因素原发因素 急性损伤后遗/慢性损害无菌性炎症病理变化继发因素 肌痉挛/肌挛缩 炎症粘连变性互为因果 正反馈效应,2.区分腰椎管内外损害的重要性腰椎管内损害 腰椎管外损害胸腹垫枕试验(+) (-)臀上N压迫征(+) (+)/(-)单足支撑躯体(+) (-)俯卧位屈膝伸髋(+) (-)根性体征(+) (-) 腰脊椎三项试验(胸腹垫枕试验、脊椎侧弯试验、胫神经弹拨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