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2743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中学生物教学导学案问题分析新课程改革强调“建设高效课堂”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其实质是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1 。随着课改的推进,当前课堂实践领域涌现出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分层教学、 “导学案”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其中的“导学案”教学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 。 “导学案”是指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教学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合作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3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2、, “导学案”教学通过任务前置,课后延伸,能让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针对性强,打破传统的“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45 。在某种程度上, “导学案”可以说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事件,甚至代表了素质教育推行以来的阶段性成果2 。通过调查中学“导学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变化、学生的认可度、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以及学生对其实施现状的评价情况,从学生主体层面探讨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我国新课改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需要。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XX 年上学期,从宁波市甲中

3、学(采用“导学案”模式进行生物教学)和乙中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生物教学)八年级各选取 6 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甲 3 班(46 人)、5 班(48 人)、6 班(47 人)、8 班(50 人)、9 班(48 人)、10班(48 人)和乙 2 班(50 人)、3 班(47 人)、5 班(49 人)、6班(51 人)、8 班(48 人)、9 班(50 人)。其中甲中学 3 班、5 班、6 班,以及乙中学 2 班、3 班、5 班所属班级是理科实验班,学生入学成绩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属于平均分班;甲中学 8 班、9 班、10 班,以及乙中学 6 班、8 班、9班所属班级是普通班,学生入学成绩

4、中等,学习能力一般,也属于平均分班。两所中学采用相同的教材(中图版生物教材),学生入学分数要求基本相同,学生性别、生物基础知识基本一致,且两校师资力量基本相同,可以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12 研究方法121 比较法在学期初(XX 年 3 月份)和学期中(XX 年 5 月份),组织两次生物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通过成绩分析比较“导学案”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122 调查法为了调查“导学案”教学在学生群体中的真实反映,从“导学案”的认可度、问题现状、学习负担等方面设计了 10 个相关问题,对采用“导学案”进行生物教学的甲中学的 3 个实验班和 3

5、 个普通班共 287 名学生,在学期中进行问卷调查。13 数据统计用 MicrosoftOfficeExcelXX 进行数据的 t 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处理。2 结果与分析21 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211 甲、乙两所学校实验班的两次生物考试成绩见表 1。从表 1 可知,两所学校实验班学期初的考试平均成绩、85 分以上和 60 分以下人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学生生源、生物基础知识基本一致。但两所学校在学期中考试的成绩差异则较大,平均分差距由 1 分增加到 6 分,85分以上人数差距由 2 人增加到 6 人,60 分以下人数差距由2 人增加到 4 人,作为实验组的甲中学实验班考试成绩要显

6、著高于对照组的乙中学实验班(P005)。表 1 表明:说明经过半年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两所学校实验班的生物成绩在学期中考试中出现了明显差异,且成绩差距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12 甲、乙两所学校普通班的两次生物考试成绩见表 2。从表 2 可知,学期初甲、乙两所学校普通班生物考试平均成绩、85 分以上和 60 分以下人数基本相同,乙中学学生考试成绩较甲中学略微优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两所学校普通班的生源质量基本一致。但是经过半年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作为实验组的甲中学普通班在期中考试中平均分却反超对照组的乙中学 7 分以上,85 分以上人数反多出 13 人,60 分以下人数反少了 9 人,

7、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从表 1 和表 2 数据可知,甲中学普通班的学期中考试,平均成绩、85 分以上和 60 分以下人数等指标均超过生源质量更好的乙中学实验班。因此, “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22 调查结果分析发放调查问卷 287 份,回收有效问卷 287 份,回收率为 100%。统计结果见表 3。221“导学案”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作用表 3统计结果表明:超过 40%的学生喜欢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使用让课堂教学真正发生了变化,超过56%的实验班学生和超过 44%的普通班学生都认为“导学案”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生物课程学习。 “导学案”对学生能力

8、培养的认可度也较高。普通班有 493%,实验班有 624%的学生都认为“导学案”教学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 “导学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是中学新课改背景下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222 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尽管“导学案”教学在学生群体中有较好的认可度,但在普通班的调查中却有 38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生物“导学案”教学,实验班也有241%的学生不喜欢。笔者认为,这种不认可可能与“导学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有关,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尤其如此。 “导学案”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先学后教,强调合作交流,基础较好、学习适应能

9、力强的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小些,能很快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反之,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接受知识较慢,就会变得很紧张、很有压力。由表 3 可见,普通班超过 45%的学生都觉得“导学案”教学的内容较多,需要老师指导,比传统的教学要紧张,更有压力,而在实验班只有 35%的学生有这种情况。同时普通班只有 123%的学生能严格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342%的学生基本不预习,535%的学生不能按照“导学案”预习,即使在实验班,也有7%的学生不能按照“导学案”预习,这进一步表明:“导学案”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习负担变重。这在表 3 的问题 10 中有体现,普通班有 849%,实验班有

10、709%的学生明确表示采用“导学案”教学后课外作业增加了。223“导学案”教学实施不到位根据表 3 中问题 2调查结果表明:甲中学在生物“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导学案”的设计流程进行授课的在普通班和实验班分别占 562%和 411%,普通班采用“自己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的还占到 33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在实验班,普通班只有 103%。从“导学案”教学使用情况看,普通班“使用较少,但质量较高” 、 “使用较多,但质量较差”的比例高达 493%,几乎占一半,实验班的比例只有 326%。从课堂上“讲练结合”的情况看,普通班有 527%的学生明确表示课堂上不能保证“讲

11、练结合” ,实验班却有 447%的学生表示课堂上能保证“讲练结合” ,接近一半。从课前预习情况看,实验班有 56%的学生基本能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普通班仅只有 123%的学生按要求预习。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甲中学普通班中的开展情况不如实验班。这可能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普通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及学习习惯等方面整体较实验班学生弱一些,不利于开展“导学案”教学;第二普通班的教师普遍较年轻,缺乏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学经验不足,对于“导学案”教学没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那么掌控到位,即使较多地使用“导学案” ,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甚至让学生感觉不到“导学案”教学的特点

12、和优势。3“导学案”教学建议31 转换角色,放手让学生学调查显示,甲中学生物“导学案”教学实施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课堂上很难保证“讲练结合” ,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主”的比例还很高。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在于“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 ,在于思想点拨和方法引导,由此带来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味从上而下灌输、传递知识,不再是“标准答案” ,而是需要去点拨、去引导学生,甚至组织诱导学生去质疑、去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体验的差异性,并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和困难,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认为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得低于 20m

13、in。因此,课堂不能“以自己讲授为主” ,要“以学论教,鼓励学生自学为主” ,放手让学生学。在充分展开自己思维的同时,更要积极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动态灵活调控课堂,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多余的指导,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思考和训练时间,实现“多学少教、讲练结合” 。32 活用“导学案” ,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好就调查的甲中学而言,生物“导学案”的教学让学生课外作业量增加,课前预习难度加大,特别是学习内容较多,更需要老师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显得很紧张,压力大。这些问题在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弱的普通班更为突出。“导学案”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有

14、利,很容易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加重学生的压力和负担。笔者认为,学生压力大、负担重这种情况不能通过简单的减少教学内容和课外任务进行缓解,而是应该在“导学案”实施过程中体现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教育思想,活用“导学案” ,避免好的越好、差的越差这种恶劣的教学局面,避免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的同质化问题2 ,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导学案”的“活”应该体现在教师对课程理解和教学反思的个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切忌盲目借鉴、照抄照搬,切忌过度依赖权威性和行政化;“导学案”的“活”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的限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让学生被“导学” ,不能让“导学案”反过来控制了学生,控制了课堂。只有活用了“导学案” ,教师才能真正“导” ,学生才能真正“学”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好。参考文献:1周家银 “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研究,XX,36(2):1111132张良论“导学案”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J 中国教育学刊,XX(1):57593黄胜利什么是学案J 新课程(教师),XX(1):1134葛冲高中生物学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XX5俞庆育初中生物自主学习之“导学案助学”模式的构建D 苏州:苏州大学,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