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2192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考点加强课考点加强课 4 4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考点一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动作电位产生基础:神经元膜上存在两种协助 Na、K等离子进出细胞的膜蛋白。 (1)通道蛋白,协助 Na、K等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消耗 ATP,但通道蛋白可以被 关闭和打开。 (2)NaK泵(NaKATP 酶),该膜蛋白在消耗 ATP 情况下,能同时将 Na运出细胞将 K运入细胞,使神经元膜外 Na多于膜内,膜内 K多于膜外。 2.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oa:极化状态,外正内负,此时 K通道开放。 (2)ab:去极化过程,Na通道开放。 (3)bc:反

2、极化过程,外负内正,Na继续内流。 (4)cd:复极化过程,极化状态恢复,K外流。 3.动作电位传导:根据下图某一时刻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兴奋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 (2)曲线图的横坐标是离刺激点的距离,不是刺激后的时间。 (3)图中 ab 表示复极化,bc 表示复极化,cd 表示反极化,de 表示去极化。 1.(2011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 2 确的是( ) A.AB的 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 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 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 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

3、的 解析 AB段上升是因为 Na内流所致,Na流动过程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 动转运,不消耗能量,A 错误;BC段上升也是因为 Na内流所致,不是外流,由高浓度 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B 错误;CD段下降是因为 K外流所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运输,不消耗能量,C 正确;DE段下降是因为 K进一步外流所致,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运输,属于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D 错误。 答案 C 2.(2015浙江高考)血液中 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 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

4、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解析 伸肌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可以传播到肌纤维内部,从而引起肌纤维收缩,A 错误。 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Na通透性增大,对 K通透性减小,B 错误。兴奋(动作电位)在 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是不衰减的,因为这是一个耗能的过程,C 错误。静息电位的大小形成 与 K外流量有关,若降低膜外 K浓度,膜内 K外流量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 细胞兴奋性减弱,D 正确。 答案 D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 P21P22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完成下表: 3 曲线分段膜的状态膜内外电位离子通道开闭离子移动 AB

5、极化(静息)外正内负 Na通道关闭 K通道 开放 K外流至平衡 BC去极化外正内负 K通道关闭 Na通道 开放 Na内流 CD反极化(兴奋)外负内正 K通道关闭 Na通道 开放 Na内流至平衡 DE复极化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Na通道关闭 K通道 开放 K外流至平衡 EF极化(不应期)外正内负NaK泵 主动转运 Na至膜外 K至膜内 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兴奋部位是 A(用字母表示)。 (2)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3)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C 和 AB。 角度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20169 月名校协作)【加试题】下图表示

6、在不同强度刺激下神经肌肉接点肌膜上测得 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4 A.甲图所示的电位传播至肌纤维内部,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若突触间隙中的 K浓度急性下降,则甲图 a 点下移 C.乙图表示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D.增加刺激强度无法使乙图 b 点上升 解析 静息电位机理为 K外流,K浓度下降,外流 K增多,电位加大,a 点下移。增加 刺激强度不会改变 Na内流速率,电位不变化。甲图所示刺激未达到阈强度,无法产生动 作电位,而小电位是不能传播的。 答案 A 2.(20167 月嘉兴期末)(改编)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某时刻的膜电位情况。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7、.与 a 点相比,b 点神经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较小 B.与 c 点相比,d 点神经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较大 C.神经纤维膜 b 点处于反极化状态 D.神经细胞膜 c 点处于去极化过程 解析 由于曲线图的横坐标是距刺激点的距离,说明此图是动作电位的传导图,传导方向 是从左向右,所以曲线 c 点为去极化过程,而 b 点处于复极化过程,C 错误,D 正确。复极 化过程(b 点)中膜对 K的通透性变大,K大量外流,A 错误。去极化过程(c 点)膜对 Na 的通透性变大,Na大量内流,而极化状态(d 点)下膜对 Na的通透性较小,B 错误。 答案 D 1.Na浓度与膜电位曲线: 5 (1)分析依据:

8、动作电位是由 Na内流形成的,只有足够量的 Na内流才会引起正常动作电 位的形成。 (2)实例分析: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 位变化情况,其中 b 表示的是在低浓度海水中的电位变化,因为 Na内流不足,所以形成 的电位差较小,不能形成正常的动作电位,并且电位变化的时间也延迟了。 2.K浓度与膜电位曲线关系:静息电位由 K少量外流造成的,若内外浓度差减小,则膜 电位绝对值减小,但动作电位不受影响。 3.区分动作电位产生与传导图:主要看曲线横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则曲线表示动作电位 产生图(甲图);若横坐标为神经纤维上的距离,则曲线表示动作电位传导图(乙图

9、)。无论 是动作电位产生曲线还是传导曲线,曲线上超极化部分就是复极化后的部分,则另一侧就 是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如下图示) 考点二 兴奋的传递 根据下图兴奋的传递过程,回答问题: 6 (1)过程: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 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2012浙江高考)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 骨骼肌细胞通

10、常具有多个细胞核,A 错误。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B 正确。突触后膜的表面积通常比突触前膜的大得多,这有利于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的作 用,C 错误。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小电位,这种小电位不能传播,只有 大量乙酰胆碱分子作用后,小电位叠加产生的电位大于阈值,电位才能传播(即产生动作电 位),D 错误。 答案 B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 P23,突触的信号传递 1.突触结构 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称为突触前膜,与之相对的 肌膜较厚,有皱褶,称为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间隙,称突触间隙。神 经末梢内部有许多突触小泡,每个小泡里面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7 2.信

11、号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后,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处。 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 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 并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当电位 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 引起肌肉收缩。 角度 兴奋的传递 1.(20167 月温州八校期末)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12、 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ATP 解析 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能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该过程会产生大量 ATP,A 正确。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扩散方式的,不消耗 ATP,B 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 合成就是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消耗 ATP,C 正确。神经细胞兴奋 后虽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但此时 K有较多在膜外,而 Na有较多在膜内,需要通过 NaK泵的主动转运将 Na转运到膜外,将 K转运到膜内,使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状态, 可以传导新的动作电位,NaK泵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 ATP,D 正确

13、。 答案 B 2.(2017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 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表示突触 2 抑制突触 1 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 Gly 均表示神经递质 B.突触 1 为该结构的突触前膜,突触 2 为突触后膜 8 C.离子通道乙表示钠离子通道 D.抑制 Gly 释放将阻断兴奋由 A 到 B 的传导 解析 乙酰胆碱和 Gly 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两者都是神经递质,A 正确; 突触 1 与突触 2 是两个不同的突触结构,从图分析突触 1 与突触 2 的突触前膜来自两个不 同的神经元,而突触后膜是同一个神经元的树

14、突膜,B 错误;已知突触 2 可以使突触后膜 抑制,说明离子通道乙不是钠离子通道,因为钠离子内流会造成突触后膜去极化和反极化 而兴奋,C 错误;如果抑制 Gly 释放,突触 2 的突触后膜将没有电位变化,因此突触 1 引 起的兴奋将会由 A 传导到 B,而不是阻断兴奋传导,D 错误。 答案 A 1.兴奋的传递 (1)化学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 (2)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 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2.突触传递异常分析 (1

15、)正常情况下: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就被酶破 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异常情况: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化学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 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化学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 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 考点三 动作电位的测量 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外两侧 9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201610 月浙江选考卷)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的指针偏转达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

16、确的是( ) 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的左侧 B.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 Na内流属于被动转运 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D.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 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指针偏转先是向右,所以刺激点更接近乙,A 错误;图中去极 化的应是乙电极处,B 错误;图中由于指针向左偏转,所以应是甲处发生了去极化,乙 处于极化状态,C 正确;K内流是逆浓度进行的,D 错误。 答案 C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 P20、P21,电位测定的方法 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 从测量角度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实质都是以膜外电位为零,记录膜内电位,因此应按 以下方法测量。 (1)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