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52019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技术ppt培训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段站前与站后四电接口工程施工,1,路基段四电接口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通信、信号、电力专业: 电缆槽、过轨、电缆井、电缆盖板等的预留及工艺要求;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端子预留要求。 接触网专业:,2,3,图A1-1,路堤地段主要站后预留接口,4,5,路堑地段主要站后预留接口,图A1-2,6,地基处理完成并检测合格,填筑路基,埋设贯通地线和分支铜缆,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预压土卸载后)观测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预埋过轨管,填筑基床表层,施工接触网基础和声屏障基础,施工电缆槽(井),分支铜缆与接地端子尾缆连接,边坡防护及浇筑上下路基电缆槽,施工护肩,施工坡脚排水沟,路堤:,7,路堑开挖至设计路

2、肩高程,基床处理,埋设贯通地线和分支铜缆,基床处理中,预埋过轨管,填筑基床表层(或基床表层顶面处理,施工接触网基础和声屏障基础,施工电缆槽(井),分支铜缆与接地端子尾缆连接,施工路堑侧沟,施工护肩,边坡防护及浇筑上下路基电缆槽,路堑:,基床不处理,基床底层处理完毕且填筑至底层顶面(预压土卸载后)观测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8,综合接地系统组成: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 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

3、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详见下图:,9,10,如果接地系统存在点焊虚接,特别是有些接地端子未可靠接入,在送电运营后,一旦发生接触网闪络现象,几千安以上的电流将烧毁未可靠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端子,电流在断点处汇集,易形成局部高温,如果烧断瓷瓶,接触网悬挂系统脱落坠下,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来说,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轻者烧毁运营设备,造成停车事故;重者可能直接威胁动车运行安全,造成更大的行车安全事故。,雨雾无风天气,

4、因接触网绝缘子受污染发生闪络、击穿,造成断路器连续发生跳闸,中断行车。,过电流已烧断2寸棒瓷,防闪络 防泄漏 防故障短路接地(若接电阻小、出现大电流保护动作跳闸起到保护设备作用,反之烧毁设备)。 跨步电压伤人,小电阻强制性降低跨步电压保证人身安全; 消除强电接地系统与弱电接地系统间可能出现的电位差等,保证设备安全和正常运行。 接地线运营后的生命线。,14,沿线路两侧敷设上、下行两根贯通地线的,贯通地线及引接线、横向连接线采用铜截面为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一般直接埋设,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距基床底层

5、顶面300mm400mm处、石质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下约200mm处),长度小于20m的短路基地段可敷设于电缆槽内,并采取加沙后素混泥土包敷防护。 桥、隧、路基相互之间的过渡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在路桥、路隧过渡段,均需设置电缆井(手孔)。在路基末端贯通地线逐渐减少埋设深度,引入电缆井(手孔) ,从而与桥、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贯通地线平顺连接。应详细记录电缆井(手孔)中心线的精确公里标。,15,路基地段埋设贯通地线的开挖,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 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间将上下行

6、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 路基地段接地极、接地端子设置: 路基地段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接地极。 在施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沿线路方向起点侧的基础侧面预制桥隧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要求与钻孔桩基础结构钢筋或混凝土基础、钢柱基础接地钢筋可靠焊接,钻孔桩基础接地钢筋与基础螺栓主筋在基础内不连接。 在通信信号槽内侧壁预制接地端子,设置位置应根据有接地需求的弱电设备及设施的位置确定,并与就近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同里程。,17,接地连接的施工要求: 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接

7、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线鼻、防盗螺栓等组成。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0.65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不小于200mm2(Ik25KA)。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000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如接地设备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要求选用接地连接线。(本项目桥上接地连接采用不锈钢连接线) 贯通地线的接续、横向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电缆槽内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L型连接器连接。C形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C形压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18,19

8、,贯通地线和分支的压接,20,综合接地系统器材主要包括贯通地线(含分支引接线,以下同)、接地端子、接地连接导线、C形压接件、L形连接器等。 贯通地线的规格主要有铜截面积35mm2。 运基信号【2008】362号关于对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进行补充规定的通知中补充规定:,21,22,接地端子: 路基型接地端子:桥隧型接地端子:,23,不锈钢连接线及配套器材: 不锈钢连接线及线鼻子:防盗型螺栓及及工具:,24,C型压接件: C型压接件及压接工具:T形分支连接及防腐处理:,25,L型连接器: L型连接器正侧面图:L型连接及防腐处理:,过轨管采用热镀锌钢管。通信、信号、防灾100,壁厚不小

9、于4mm, 电力150,壁厚不小于4.5mm, 电气化采用高强度PVC外包混凝土排管方案。 施工前,应用钢锉对钢管口进行打磨,防止日后敷设电缆时划伤电缆。,26,强弱电过轨管间应保证一定间距即不小于60cm。 过轨管埋设时,应在两管头用油麻或软布等封堵,并在每根钢管中预留2根4.0mm铁丝以便穿缆。 过轨管底部距手孔底部10mm以上。过轨管与手孔内壁平齐。,27,不正确设置:过轨管管口头预留过长,也未穿铁线及管口封堵措施,泄水孔不能满足排水要求,路基与长度大于500米的桥、隧连接时,应在桥端、隧道口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4根 150(通信信号为 100 )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电缆槽连通,过轨处

10、在线路两侧设置电缆手孔井。,28,长度大于300米的路基,每隔300m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2根 150电力(通信信号为 100 )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缆井。 位于路基区段的牵引变电所、通信基站、信号中继站、线路所设置两处150 (通信信号为 100 )过轨钢管,每处过轨预埋钢管4根并与两侧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力电缆井。 在牵引变电所、分区所附近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置150 (通信信号为100 )过轨钢管2根并与两侧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力电缆井。,29,区间路基段接触网基础均采用矩形螺栓布置方案,土建施工应优先采用机械化施工的钻孔灌注

11、桩基础工艺,严格控制施工精度,便于接触网专业精确施工安装。,30,钻孔桩基础施工,钻孔桩基坑及分支连接线预留,31,接触网基础选型条件及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H型钢柱基础法兰型号分为A、B、C三种,路基段的基础施工分为钻孔基础(ZJ)、挖孔基础(WJ)、独立基础(DJ)、岩石锚杆基础(MJ)四种。 这四种基础类型分别对应以下土壤地质情况:钻孔基础(ZJ)和挖孔基础(WJ)的选用根据土层路基段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和土壤的内摩擦角取值来确定基础的相应埋设深度;土层路基段地下水位较大且含水丰富及土壤的内摩擦角取值时选用独立基础(DJ)的相应基础型号;岩石地段地基承载力不小于350KPa,且岩石

12、完整,如果基础位于边坡时,外侧锚孔外壁至岩石边坡的距离不小于1.5米,采用岩石锚杆基础(MJ)。 综述,路基段接触网基础型号的选用要根据地基承载力、土壤内摩擦角和设计标准进行选择。因此施工前务必核对地质条件是否与设计一致,必须保证桩长范围内的地基土壤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及时联系设计进行变更处理。,3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测量标出基坑中心坐标 钻机对位 钻坑 复核基坑型号、限界、坑深 基础浇筑 校正、控制基础参数施工误差 清理现场、文明施工 填写施工记录,33,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及文字说明,仔细领会设计意图,掌握设计标准,严格按平面布置、施工工艺及误

13、差控制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关键工艺控制要求 基础的选型要求 基础型式(桩基或独立基础)的选用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照设计之规定选择相应的基础类型。,34,35,基础坐标位置的放样要求 根据xxx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平面布置图中的里程用全站仪测出基础桩基坐标位置,即基础中心纵向里程位置(跨距)、垂直线路中心(基础限界)位置和标高(基础)的控制。同时应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前需要考虑与电缆槽距离的配合。,36,严格控制基础参数的施工误差 为了确保接触网基础参数有效可控性及便于四电单位以后施工,建议站前施工单位在基础浇筑前,由专业测量人员,完成路基段放样工作(暂不考虑CPII和CPIII误差

14、),并把线路中心桩标识在相应的基础里程位置,同时在成型的基础面上用红漆标识基础标高,以便日后核查。,37,(1)根据平面布置图中的里程定出基础桩基位置,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前需要考虑与电缆槽距离的配合。因此,基础限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即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距离为3.2m,施工误差-0+50mm。,38,(2)严格控制基础标高,即基础顶面标高低于内轨面标高-450mm,施工误差为5mm。 (3)必须严格控制螺栓的相互间距、螺栓中心位置间距的误差(即严格控制螺栓对角线的距离)。 为了控制螺栓的间距精度,建议:施工单位区间路基段仍可采用梁场预制接触网基础螺栓的三层模具进行控制螺栓间距精度。,39,关键卡

15、控点: 首先在三层模具上固定好螺栓,再用8根直径12钢筋做成2道间距500mm的四向环箍内包裹基础螺栓。 其次在三层模具上对环箍钢筋与螺栓进行可靠焊接。 最后利用此能稳固基础螺栓的四向环箍钢筋严格按照路基接触网支柱布置图的支柱基础型号对应的肆房(06)8002基础构造图进行钢筋网的绑扎、焊接,详见下图。,40,基础浇制要求 确保与地脚螺栓焊接的弯钩指向基础的中心,并与钢筋网箍筋绑在一起。同时放入钢筋网混凝土后应连续灌注,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详见下图:,41,基础螺栓保护及养生要求 接触网基础浇制前务必做好基础螺栓有丝部分的保护工作,建议施工单位采取塑料套管防护。 基础浇制完成

16、后,对基础螺栓有丝部分涂黄油加以保护。螺母、垫圈要妥善保管,在四电单位进场后按规定的数量进行移交。 另外,基础浇筑完成后,应特别注意的是:基础的养生保护工作。,42,作保护措施的基础螺栓,43,施工误差控制要求,44,(1)钻、挖孔桩基础施工时,严防支柱基坑内积水,以免基坑内的土体经水泡后,土壤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基坑一旦挖好应立即进行浇筑。 (2)基孔形成后,放入钢筋网后应连续灌注并捣固基础。注意:编制基础的钢筋网时:钢筋接头及连接采用焊接。 (3)H型钢柱基础均采用M39螺栓,材质为Q345钢,基础螺栓有丝部分外露长度为190mm,施工误差为-0+10mm。,45,(4)基础表面、螺栓周围表面应保持平整,无缺损、无漏浆、漏筋等现象;同时,注意基础的养生保护。 (5)拉线基础一般设置于距下锚柱基础7m处,施工误差-0+0.5m。同时,严格控制拉线基础与支柱相对位置的正确性(方向性)。 (6)拉线基础均采用M24螺栓,材质为Q345钢,基础螺栓有丝部分外露长度为100mm,施工误差为-0+10mm。 (7)拉线基础中心与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钢柱基础中心与线路中心的距离。否则,将影响到接触网下锚柱受力反倾。另外,特别注意拉线基础有无遗漏;位置(距支柱基础距离、限界,地面高差)是否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