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动态心电图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17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1816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动态心电图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17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精品】动态心电图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17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精品】动态心电图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17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精品】动态心电图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17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精品】动态心电图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17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动态心电图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动态心电图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17(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态心电图 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Holter ECG,Holter,动态心电图是应用Holter技术在病人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的长程心电图。,DCG特点: 非创伤性检查, 动态的,常态下, 长时间的连续纪录, 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DCG的发展: 1961年应用于临床 导联系统:单导-3导-12导-18导 记录时程:数小时-24h-48h-72h-1.5-2年 记录方式:磁带-固态-大容量数字记

2、录 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ST段分析-HRV、起搏通道、Q-T、晚电位分析等,临床应用: -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四大功能: 心律失常分析 心肌缺血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 起搏信号分析,1.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急、黑朦、眩晕、晕厥、抽搐等)是否与心血管病变有关,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适应症:疑为一过性心原性症状的病人。,2.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 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发生机制、判断程度和危险性、推测预后; 了解心律失常发生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发现其他心电改变,协助诊断心律失常的病因;,评价抗

3、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毒性、致心律失常作用。 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适应症: 怀疑心律失常需明确诊断的病人 已诊断为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以及随访; 怀疑或已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3、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对不同阶段的冠心病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协助诊断冠心病 ;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缺血,对严重程度、 与日常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判断;诊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对发作特点、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特别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不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等价值更大;,评定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仍有心肌缺血、心脏功能状态、储备能力,估测预后, 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等,指导康复治疗;

4、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推测等有指导意义。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推测等有指导意义。,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试验。 适应症:怀疑或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已确诊的冠心病人诊治前后冠脉造影前后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但不能或不宜进行运动者。,4.在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协助决定和选择起搏器治疗的适应 症、适用起搏器类型、评定起搏器功能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适应症: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需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者;已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访起搏器功能和疗效者;安装起搏器,进行抗

5、心律失常治疗者。,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了解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等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适应症: 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脏移植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 6.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正常人DCG表现:,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应综合分析。 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和沈文锦主编现代心功能学中,正常人DCG表现: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

6、pm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运动员可更低,约38bpm,甚至26bpm。,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HR100bpm (2)持续性窦速:24h总心搏数140000次。,* 研讨会上,吴杰教授在3年的研究中,对5300多18-84岁的正常人检测,结果:男性心率较恒定,与年龄关系不大,平均67-68bpm。女性心率变化较大,随年龄增大而降低,50岁后可再上升,平均快于男性。下限值:男 51bpm,60bpm的发生率18%女 54bpm, 2.0s常是异常。运动员2s的占37.1%。 室上性心律失常:50-75%正

7、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以房早为多,一般房早120bpm时,L点应自动变为J点后50ms。 以ST/HR比值消除心率的影响,比值1.2uV/bpm 时为异常。,1999年ACC/AHA的动态心电图指南中建议将“三个一”中的2次缺血事件的间隔时间1min 改为5min。研讨会上郭继鸿也推荐此标准。,(2)补充排除条件:在“三个一”的基础上, ST段降低前的10个R波平均幅度高于ST段降低最显著时的R波幅度的20%;可能体位改变引起。 突然发生的ST段下斜型下移;可能伪差或体位改变。 伴随P-Q段降低的ST段下移;常因心动过速引起。学者Voller对一组健康志愿者的一过性ST段降低进行研究,发现造成

8、假阳性的常见因素有:体位改变、仪器滤波特性、导联的负极电位影响、仪器调整不良、心电向量方向改变等。,(3)研讨会上提出几条补充意见:供讨论 心肌缺血性ST段偏移持续时间的上限: 30min 原因:与临床相符;体位、伪差等造成ST降低常维持30min以上,或短于1min。 更应重视心肌缺血事件中心率的增高。 缺血中ST段下移伴心率上升者约80%,心率不变或下降者约占20%,主要在夜间。 心率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 假阳性者没有这种规律, 强调缺血发生时ST/HR比值的稳定性。 其他:注意缺血发作中是否伴发心律失常、胸痛以及发作情况的重复性。如果同一患者在同一天发生ST段压低的持续时间十

9、分离散时,重复性差,假阳性可能大。,3、心肌缺血总负荷(TIB):ST段下移幅度发作阵次持续时间 1987年美国学者Cohn提出的,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总和。 是缺血评价的唯一定量指标,可充分反映缺血程度,是心脏相关死亡的最强且独立的危险预示因子。 具有明显预后价值的TIB量化值是60mmmin。TIB3.0s;慢快综合征等。,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评价 (1)疗效评价:常采用ESVEN标准。 用药后达以下标准者判定有效:A、室早减少70%;B、成对室早减少80%;C、短阵室速减少90%,连续15次以上的室速及运动时连续5次以上的室速消失。,(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Veleb

10、it等将用药后心律失常恶化定义为: 平均每小时的室早数较用药前增加4倍; 成对室早或/和室速较用药前增加10倍; 用药后新出现的持续性室速; 原有的室速心率明显加快且难 Gallastagul等建议补充一条: 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加重的心律失常逐渐消失。,心率变异性(HRV) 概念: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窦性心动周期之间的微小变异,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这种心搏间的微小差异,可以被计算机心电检测系统记录、测量和计算出来,作为临床应用指导。,测量及计算方法 常用的有两种:1、静息短时测量法(5分钟)2、动态长程测量法(24小时),常用分析方法: 时阈分析:对连续记录的正常窦性心搏,按时间或心搏顺序排列的RR间期的数值,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的方法。 频阈分析:对心率变异的速度和幅度进行心率功率谱的分析,亦称心率能谱分析。 混沌分析:对RR间期的变化进行非线性分析,主要采用Poincare散点图(Lorens散点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正常人96%呈彗星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