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传导路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1802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传导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数学]传导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数学]传导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数学]传导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数学]传导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传导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传导路(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枢神经解剖学,传导路,神经传导道或神经通路是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的神经元链。其中,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链,叫感觉传导道;从大脑皮质到效应器的神经元链,叫运动传导道。,一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因位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1.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是脊神经节内的大型假单极细胞,其纤维较粗,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四肢、躯干的肌、腱、关节、和骨膜等处的深部感受器(肌梭、腱梭等);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在同侧脊髓后索上升至

2、延髓;其中,来自躯干胸4脊髓节段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来自躯干上部和上肢的纤维居外侧形成楔束。故一侧后索的纤维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来自尾、骶、腰、胸、颈的纤维。,薄束和楔束的纤维至延髓后分别终止于薄束核与楔束核内的细胞,即第二级神经元,其纤维行向腹侧,构成内弓状纤维,在中央灰质腹侧中线处,与对侧者交叉,即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向上行于锥体后方(背侧)中线的两侧,即内侧丘系。此时,来自楔束核的纤维位于背侧,来自薄束核的纤维位于腹侧。内侧丘系上升至脑桥时,其腹侧纤维即向外侧展开,成为冠状位的扁板,位于被盖部腹侧分。此时,来自楔束核的纤维居于内侧段。来自薄束核者居于外侧段。,内侧丘系进入中脑后,被红

3、核推向被盖的腹外侧,越向上其位置越靠近中脑侧方的表面,最后,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此核的细胞为第三级神经元。,由此发出的第三级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的皮质。,此本体感觉传导道,还传导精细触觉、压觉和运动感觉的冲动到顶叶中央后回皮质,再通过顶叶皮质的整合,成为两点辨别觉和实体感觉。故此通路遭破坏性损伤后,两点辨别觉、实体感觉、运动觉等随之消失,肌张力减退。如损伤出现于脊髓后索,则表现为患者不能确定身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闭目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并容易跌倒,同时还丧失精细触觉和震颤觉。,2.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即反射性本体感觉传导道,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纤维,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一

4、级神经元与意识性者相同,胞体是脊神经节内的大型假单极细胞,其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即离开后索,进入灰质后角,有的终于胸核,有的终于第灰质,这些核内的神经细胞是第二级神经元。由胸核发出的纤维,进入同侧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后束。此束开始出现于脊髓腰段的上分,它沿脊髓侧索上升,继经延髓的小脑下脚终于旧小脑皮质。,由灰质层发出的纤维,构成本侧及对侧的脊髓小脑前束。此束开始于腰脊髓下分,上升到延髓,仍继续上升,待至小脑上脚外侧时,则转向下内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分布于旧小脑皮质,脊髓小脑后束传导肌梭的感觉冲动,与单个肌的运动有关,脊髓小脑前束与整个身体或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两侧脊髓小脑束损伤后,

5、引起肌张力减退和运动失调。,二 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分躯干四肢痛温和粗触觉传导通路和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1.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内的小型和中型假单极细胞。其纤维较细,周围突构成脊神经内的感觉纤维,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皮肤。中枢突通过后根的外侧部进入脊髓后外侧束,上升 l2脊髓节,然后进入灰质、层 .,第二级神经元主要位于、V层内,它们的树突在、层内与前者形成突触,其传出纤维在同节段内行向腹侧,经灰质和白质前连台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和前索,再转行向上,形成脊髓丘脑束;一般认为传递痛、温觉的纤维偏居后方,位于侧索,而传递触觉的纤维位于前索。在此束中来自

6、尾、骶部的纤维位置浅,来自身体上部者位置深。至延髓时,位于下橄榄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之间,在脑桥下缘时,它挨近内侧丘系的外侧端,继而进入内侧丘系的背侧部,最后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由该核发出的纤维即第三级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3、1、2区)的上 23。,2. 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三 视觉传导路和对光反射,视觉传导道视觉感受器是眼球视网膜内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前者感受暗光与物体的活动,后者感受强光与物体的颜色。,第一级神经元是视网膜中的双极神经元bipolar cell。双极细胞的树突与视杆、视锥细胞相连接,其轴突与视网膜内的节细胞ganglion cell的树突相连接。,视网

7、膜节细胞是视觉传导道的第二级神经元,其轴突向视神经乳头处集合,由眼球后方穿出成为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形成视交叉后,延续为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经过视交叉时不交叉,进入同侧的视束;来自视网膜鼻侧半者,则交叉进入对侧的视束,故视束内的纤维约有一半是来自本侧眼球视网膜的颞侧,而另一半是来自对侧视网膜的鼻侧纤维。视束行向后外,绕大脑脚,终于外侧膝状体。由外侧膝状体起始的第三级神经元,其纤维经内囊的豆状核后部,最后终于距状裂周围的皮质,即视觉中枢(17区)。,传统意义上的视皮层是指大脑枕叶的一些皮层区。近年来,视皮层的范围已扩大到顶叶、颞叶和部分额叶在内的许多新皮层

8、内,总数达25个。另外还有7个视觉联合区,这些皮层兼有视觉和其他感觉或运动功能。所有视区加在一起占大脑新皮层总面积55%。由此可见视觉信息处理在整个脑功能中所占有的份量。,瞳孔对光反射: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部分纤维经上丘臂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扩约肌。,四 听觉传导路,听觉传导的第1级神经元为蜗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道,在延髓、脑桥交界处入脑,止于蜗神经前核和后核。 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蜗神经前核和后核,发出纤维大部分在脑桥内经斜方体交叉至对侧,至上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称外侧丘系。外侧丘系的纤

9、维经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大多数止于下丘。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下丘,其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第4级神经元胞体在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五. 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其纤维由中央前回下13发出,经内囊膝部、下行至中脑的大脑脚底,此后,纤维构成小束,穿内侧丘系下行,大多数下行纤维终止于两侧的脑神经运动核,但面神经核的下半(分布到眼裂以下的面肌)和舌下神经核仅接受对侧的皮质核束支配。,六.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又名锥体束pyramidal tract,其纤维由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半等皮质发出,依次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

10、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腹侧的锥体。,当其至延髓下端时,绝大部分纤维(约7090)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组成皮质脊髓侧束,下降于对侧脊髓侧索内。此束在下行过程中陆续分出纤维进入脊髓各节段的灰质,直接或间接地终止于前角运动细胞。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锥体系传递的神经冲动,通过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管理身体对侧半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特别是迅速而精确的运动。临床上,常把锥体系的神经元称为上运动单位upper motor neuron,把脑、脊神经的运动神经元称为下运动单位inferior motor neuron。上、下运动单位在机能上彼此密切联系,是不能分割的。在

11、正常的反射活动中,上运动单位对下运动单位具有一定的控制和抑制作用,所以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受损伤,都会产生瘫痪(paralysis),但其症状各有特点。上运动单位损伤时,下运动单位即失去大脑皮质的抑制和控制,从而表现为活动增强。虽然随意运动丧失,但肌张力增高,所以瘫痪特点是痉挛性的(硬瘫);因肌尚接受脊髓前角细胞发出的神经冲动,深反射表现为亢进,无营养障碍,肌亦不萎缩。下运动单位损伤时,由于肌失去了直接管理,表现为肌张力降低,瘫痪是弛缓性的(软瘫),肌亦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反射弧中断而反射消失。,七 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tract ),在锥体系之外,另有连系大脑皮质与脑、脊神

12、经运动核的躯体运动传导途径,统称为锥体外系。它包括大脑皮质、丘脑的一些核团、纹状体、红核、黑质、底丘脑核、网状结构、小脑和前庭神经核等。但是,也有人将锥体外系局限于以纹状体为主的几个灰质核团,临床上的锥体外系疾病即指损伤这几个核团所引起的病患。,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的活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锥体外系的活动是在锥体系的主导下进行的,而锥体外系的活动又给锥体系的活动以最适宜的条件。两者在完成复杂运动的功能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可以认为,只有在锥体外系对骨骼肌保持稳定,并给以适宜的肌张力和协调的情况下,锥体系才能执行随意的精细活动(如手的运动)。由此可

13、见,大脑皮质对于躯体运动的管理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条路径实现的,两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依赖,从而共同完成人体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在结构上,锥体外系并非一个简单、独立、集中的结构,而是一个复杂、分散的系统,各核团之间的联系和功能,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一个主要结构,它主要接受来自大脑额叶和顶叶皮质的纤维,有的纤维是锥体束的侧支,此外,也接受来自丘脑(板内核等)和来自黑质的纤维。这些纤维都终止于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新纹状体的传出纤维主要终于苍白球。苍白球发出的传出纤维。主要是至丘脑腹外侧核和腹前核,再由它们发出纤维投射至大脑皮质运动区。此外,新纹状体与黑质之间有双向联系,苍白球与底丘脑核之间也有双向联系。损伤纹状体将出现不自主的运动和肌张力降低等症状,即舞蹈病,损伤黑质将出现随意运动减少,肌强直,肌张力增加等症状,即震颤麻痹。 锥体外系的另一重要结构是小脑。新小脑与大脑皮质藉一些核团的联系建立一个双向联系的环路,以调节肌的协调活动(共济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